第003章:驶向武汉的火车(2) - 喋血奇迹 - 辰龙在天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喋血奇迹 >

第003章:驶向武汉的火车(2)

武汉大决战的消息像春风一样传到大后方天宝市,中将总督都关锦璘兴奋异常。关锦璘亲历了卢沟桥事变以及淞沪会战,南京大屠杀和下关大逃亡;对军事委员会最高统帅部的战略战术产生了严重怀疑。

关锦璘是留洋博士,棉花种植专家;临危受命担当大后方总督都,可他对军事态势的研究和战略战术方面的造诣不亚于军事委员会任何一个将军。

这种才能早在关锦璘第一次转移南京市,在中央大礼堂的即兴演讲已经初露端倪;只可惜未能引起的重视。

仓促做出的南京保卫战计划,关锦璘早有不同意见,还委托国民政府转递;但关锦璘的建议被当成耳边风。

如果按关锦璘的战略战术设想,淞沪会战惨败后国军应该分层次向南京撤退进行积极防御。

而不是一窝蜂大溃逃,被日本侵略军当成活靶子消灭。

南京保卫战也不能应付差事似地糊弄老百姓,要贴下身子拼他个你死我活,拼不过再循序减退地撤离。

但军事委员会最高统帅部我行我素,制定了一个漏洞百出的南京保卫战方案;使守城部队处处掣肘,导致首都陷入万劫不复的危难中;30万同胞的鲜血付之东流。

姑且说淞沪会战是听取了同乡蒋百里先生以时间换空间,以国民为本,打持.久战的建议;但南京保卫战在战略和战术上所犯的错误是不可饶恕的。

介乎于既守又撤思想定势上,并未将主力放在南京;而是有所保留地向其他地方疏散,守卫南京的部队名不副实只有区区8万,面对24万武装到牙齿的日军和飞机、坦克、火炮的支援,日军长驱直入;在六朝古都和周边地区进行了7天惨无人寰的大屠杀;30万军民的鲜血染红长江之水。

民国政府是第二个北宋政府,就是徽钦二帝。

徽钦二帝被金人押往五国城老死终生,陪伴他们的上万名宫廷大臣、工匠、艺人也惨死北国大地。

似乎比徽钦二帝幸运,30万同胞引颈被戮时他早就撤离南京。

然国军在侵略者强大炮火下撤离南京的狼狈相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下关渡口堆满国军将士的尸体,不是日本干的却是我们自己人在内讧。

部队为了争先过江,发生撒打,互投手榴弹造成伤亡;这样的状应该找谁清算。

下关国军撤离的情景成为关锦璘心中一道暗影,关锦璘不止一次地自怨自艾:知道这种情况,就不能废寝忘食地生产武器弹药;用飞机运往南京城分发给守城部队。

然而武汉决战的消息,却让关锦璘看到一缕清新和希望。

国民政府摆出100个师和侵略者刺刀见红,这是抗战以来从未有过的事。

关锦璘紧急动员大后方军民,日以继夜地开展大生产支援前线。

重建于观音山的21兵工厂和巩县、济南兵工厂开足马力生产枪弹药。

位于卧龙庙、十里桥的申新纺纱厂、申新造纸厂、申新面粉厂机器“轰隆隆”运转着,布匹、纸张、面粉源源不断发运到火车站。

关锦璘组织人力一个夜晚,便将生产出来的枪支弹药、面粉、物资装满一列火车9节车厢;亲自率领神鹰特战团金鹰支队180名兵士押运,向江汉平原驶去。

关锦璘离开卧龙庙车站时,少将副总都督王国伦、大后方警卫师少将师长陈宝怀、天宝市长天宝怀,警卫团长薛小银赶来送行。

王国伦还拉着关锦璘的手道“锦璘兄是大后方中将总督都,亲自押运武器弹药上前线;是不是有点打炮打苍蝇的味道!”

王国伦此前没有少拦关锦璘,说关锦璘是大后方总督都;位置应该是总督都署而不是奔驰的火车上。

关锦璘也反驳着王国伦的话:“总督都的位子是在总督都署,可是身先士卒的成语是如何形成的?”

王国伦不能说服关锦璘,赶来火车站又一次劝导:“锦璘兄不能一条巷子走到底,国伦再说一遍,此次武汉之行由国伦代劳!”

关锦璘呵呵笑道:“国伦老弟和陈师长、田市长的好意卑职领了;但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武汉会战开打在即,卑职必须亲自将这批军需物资押运前线;同时要探探我军在武汉的军事部署对症下药!”

薛小银接上话:“关将军不让王将军代劳也行,但猴子和银子两人保护你是不是有点单薄?还是让职下带领警卫连跟着您吧,保护您的安全是职下的责任;万一……”

“没有什么万一的!”关锦璘打断薛小银的话:“卑职给薛团长讲过无数次,说关某有武功底子几十个小鬼子休想靠近;不要警卫连那么多人警卫,薛团长的任务是配合邬天鹰尽快挖出潜伏大后方的敌特分子,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大家伙相劝无果,只能眼睁睁看着一个国军中将混在兵士之中,走进没有顶棚的火车车厢。

龟蛇一样的火车在暴烈的阳光下行驶,原野上腾起的热浪很快将火车包围;火车仿佛进入太上老君八卦炉里的孙行者备受熬煎。

这是一列破旧的绿皮火车,车头的动力是蒸汽机。

蒸汽机的发明者是瓦特,但发明实用蒸汽火车并开创铁路时代的人,是英国工程师特里维西克;他在1804年2月21日建造完成了世界上第一台蒸汽机车

蒸汽火车通过煤炭烧水,使水变成蒸汽从而推动活塞运动拖拽火车前进,时速最高60公里;平均每小时跑30、40公里太正常不过。

蒸汽机车的动力是安装在火车头上的燃煤锅炉,配备一个司机一个副司机一个司炉工。

关锦璘押运的火车过了西安,在一个不知名的小站加水上煤。

为安全起见,关锦璘从16号车厢赶到火车头来;对机车驾驶室3个操作人员进一步核查,猴子、银子跟在关锦璘后面。

关锦璘进到驾驶室后将司机、副司机、司炉工一一打量过;见3人还是从天宝出发时的老面孔,便就和他们攀谈一阵;说了些注意安全的话返回16号车厢。

一个国军的中将,要是搁在正规部队,出入来去起码有小轿车侍候;警卫营沿途保护更是威风八面。

可是关锦璘这个大后方中将总督都却像奔走在大街小巷的巡警,用自己一双脚足丈量着土地。

亲自押送枪支弹药上前线不说,和士兵同乘没有顶棚的露天货车;那种被烈日蒸晒的滋味就不好受。

关锦璘觉得这样才能尽到自己的职责。

关锦璘根本不在乎中将总督都这样的头衔,他在乎的是后方的物资能不能及时送到前线将士手中。

至于坐在罗天车厢中经受烈日的暴晒,关将军早就习惯了。

经受烈日已经是关锦璘的生活习惯,此前在华北平原的十家楼种植棉花;他几乎每天都在大日头下暴晒着。

值得玩味的是棉花这种株杆能长两米多高的经济作物,最喜欢午后的烈日;在烈日的暴晒下能听见棉桃“噌噌噌”裂开的声音。

关锦璘喜欢听“噌噌噌”的声音,烈日暴晒的午后,只有在棉花地才能找见他的踪影。

关锦璘在火车头驾驶室查看一番后,心中似乎踏实多了,和猴子、银子回到第16号车厢。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