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二章府外百姓来祈福 - 大唐玄玉 - 百世经纶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大唐玄玉 >

第六百一十二章府外百姓来祈福

“你分析得很有道理,不过你终于有推算错误的时候。”魏思温脸上突然挂起了璀璨的笑容。徐玄玉微诧:“嗯?还有谁?”

“你可以找个地方看看府门外,到处都是人,把坊道都快挤满了。”魏思温神态有些激动。

“什么人啊?”

“都是一些百姓,人越来越多,却没有人要求进来,都在外面给你祈福呢。”

徐玄玉毕竟是撒了谎的濒死之人,他自然不能出去见大家,他只能找了个取巧的角度大概看了下府外,发现正如魏思温所说,人都塞满了整条坊街。

有些人采了牡丹花过来,徐玄玉知道有人用土窑升温养花,但这个时候的花可非常的贵啊。

还有人送来了各种营养品,鸡鸭猪羊和鸡蛋什么的,也不想想徐玄玉如果濒危,哪还这么能吃?

更多的人是拿着香烛在外面向四方神明祷告,祝福徐玄玉能够逢凶化吉,否极泰来,脱逃生天。

刚听魏思温说,徐玄玉还没有太强烈的感觉,只是想到当初柳下风铃和车渠他们跟他说,在他死的那些日子,百姓们自发地到府外来祭奠他,甚至在他出殡的那一天,有上百个百姓自发跟在后面相送。

可今天,这数量明显不是一个量级。

看到这一幕,徐玄玉瞬间泪目了。

明明很克制心情,但是泪水依然决堤。

“如果这次续命不成功,此生也无悔了!”

这种待遇,整个神都,恐怕也就狄仁杰有。

当然,这一年多的时间,徐玄玉做的事,比以前刚到神都那半年做的事要多得多,也衬得上这种待遇。

丐门的老本行没有丢,依然会利用大家的爱心赚钱,但是这笔钱徐玄玉基本上做到取之于民而用之于民。

但凡地方有那种日子过得很苦却依然很努力,也不愿意成为乞丐加入丐门的人,丐门反而会找时间资助或者变相帮助他们。这也包括神都,可以说,这一年各地最底层人民多少都受了点丐门的恩惠。

尤其明显的是河北道,其他兄弟道对河北道的资助是最多的,不但让河北道的丐门发展得很快,同时让河北道百姓休养生息的速度明显加快。

可以说,只是一两年的时间,丐门就迅速成为天下百姓最喜欢的门派。

而徐玄玉也算是凭借一己之力,改变了这一类人的社会地位。

翌日,徐玄玉出城了!

在姚嵩和李隆基他们的送别下,没有惊动太多百姓离开了。

不过,在出城的时候,一匹红绸金铃的白马疾冲了过来。

这种马是宫中才有的,所以也没有人阻拦。

“圣谕到,徐玄玉接旨!”

听到这个声音,徐玄玉眉头微皱。

就在徐玄玉琢磨该不该出车厢,跪地接旨时,车渠已经开口道:“我玉弟儿身体不适,没办法跪地接旨!”

“圣上说,徐县伯有恙在身,可免礼接旨!”

“谢圣上!不知圣上有何旨意?”

徐玄玉的声音从车厢飘了出来,这个时候帘子打开,还能看到横卧在车厢内侧的徐玄玉那苍白的脸。

传旨太监严肃地施展代帝言礼:“圣上言:徐县伯前有安民捐银之行为,后有献策之功,今远行求生,朕知他寒毒在身,十分畏寒,特赐玉绒锦袍一件,望徐县伯为君为国,好生珍重,朕盼有再见之日。”

徐玄玉眸光微动,这他也没有料到。

虽说这可能只是武曌拉拢人心的行为,但是当玉绒锦袍给放到他眼前时,即便还没有穿上,但徐玄玉心头微热。

玉绒锦袍,其实就是武周朝的羽绒服。

这个不是徐玄玉借助穿越客的便利发明的,而是武周朝本就有的。

古代人也很聪明的,用鹅绒取暖的方法早就发现了,最白净的柔软小鹅绒被称为玉绒,上佳的玉绒服和玉绒被,更是成为了贡品。

武曌能送这样一件贴身的衣物,可见武曌还是用了点心思的。

这种心思上附着的人性,会让徐玄玉确实忽略不了温暖。

“谢圣上隆恩!”徐玄玉也对着车窗外遥遥施礼。

这个小插曲,并不影响他们的行程,但被很多人看在眼里,却是感受不一样。

像徐玄玉这样的殊荣,不是没人有过,比如张易之和张昌宗兄弟,也被赠送过玉绒服。

但张易之和张昌宗是靠脱了衣服跪舔来的啊。

本作品由六九書吧整理上传~~

徐玄玉可不一样啊。

看着马车离开,张柬之不由看向姚嵩:“姚相,此子着实不凡,如若能摆脱此劫,他日成就将无可限量!”

“是啊,姚相真是好眼光,选了这样一位乘龙快婿啊。”敬晖笑道。

“不能说姚相好眼光,而该说姚相千金好眼光啊。”张柬之抚须朗笑。

姚嵩脸上却没有喜色,而是浓浓的忧虑:“等他们平安回来后,你们再来说这些话吧。”

张柬之和敬晖他们都骤然脸色一沉。

确实,如果徐玄玉这一行没能找到续命的方法,寒毒爆发身亡,那一切,恐怕只能唏嘘长叹了。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