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章范蠡的想法
范蠡处理完圳深市分公司以后,又去了张宏杰的公司。自从做了广茂市范氏日化的经销商以后,张宏杰面临的问题,十分严峻。
由于红杉日化的打压,在广茂市,范氏日化只能在一些中小超市售卖,当然,由于张宏杰采用了二批商的策略,一些小百货小超市粮油店等,也或多或少的卖一点。
二批商,就是批发部,这一点,有好有坏。
好的是,这些批发部凭借自己的客情,可以帮助一些新品牌快速的进入到小店销售。
当然,批发部要求的利润比较高。
坏的是,一旦这个小品牌发展为中等品牌,这些批发部就会低价销售,也不会售卖这个品牌的新产品,这样,又会阻碍品牌的发展。
可以这么说,批发部,是一把双刃剑。
不过,在广茂市,对于前期的范氏日化来说,启用批发部,还算是比较正确的。
这只是站在张宏杰的立场上而已,对于范蠡,却不这么认为。
范蠡认为,要想在广茂市站住脚步,就需要深度分销,就是剔除批发部,由经销商直接给小店供货。
前期,可能困难,但是只要坚持,不超过三个月,肯定会让销量猛增。
毕竟,批发部只是松散的放羊式的客户管理,很多服务是跟不上的,比如调换货,比如搞促销活动等。
而经销商招聘的业务员,就不一样了。
这些业务员可以第一时间把促销活动给到小店老板,如果小店某个商品滞销了,还可以时间调换货。
最关键的是,取消了中间商,经销商和小店的利润,都会增加。
这也是范蠡过来张宏杰公司的原因。
张宏杰一如既往的热情接待了范蠡,两个老同学好久不见,一见面,就有聊不完的话题。
不过,身份可是不同了。
范蠡毕竟是厂家的老板了,所以,自然要有一些派头,无论说话的语气,盖世属说话的内容,都要比以前严肃了不少。
世界上的人们,经历不同,身份不同,说话做事的方式方法也会跟着改变。
范蠡把想法告诉了张宏杰,而且,还给张宏杰规划了两步走的方针。
第一步,范蠡凭借在广茂市的关系,会协助张宏杰先打开广茂市最大的地方连锁超市,嘉荣百货。
嘉荣百货,在广茂市及周边城市,有150多家超市,其中,大型超市50多家,生活超市100多家,年销售额高达100多个亿。
可以这么说,嘉荣超市,在广茂市,是真正的地头蛇,其他全国大型连锁超市,要想在广茂市站住脚,都要看嘉荣超市的脸色。
如果嘉荣超市不乐意,你最好不好开店,否则,嘉荣超市就会在附近开新店,然后就不停地低价促销,不把你搞得倒闭,也会让你没钱赚。
特别嘉荣超市一年一度的全场商品八三折,更是恐怖的要死。
只要这个活动一开始,周边超市的生意,就会基本上凉凉。
而范蠡在红杉日化上班时,刚好认识了嘉荣超市的采购总监,而且,还和这个采购总监成了哥们。
毕竟,两个人都是喝酒高手,一场棋逢对手的酒席,让两个人成了莫逆之交。
文有文友,校有校友,部队有战友,酒也酒友。
在来广茂市之前,范蠡就和那个采购总监打了电话,对方一百个支持,还约范蠡要再喝一顿。
第二步,就是要高薪聘请小店业务员,在销售上,这类业务员叫de店业务员。
在传统销售里,全国大型连锁超市,叫ka店。
地方大型连锁超市,叫区域ka。
营业面积在2000平米以上的超市,叫ab店。
营业面积在500平米以上的,叫c店。
500平米以下的,叫de类店。
根据不同的类别,要有不同的业务员的负责,比如负责ab店的业务员,就叫ab店业务员。
让这些de类业务员按照各自负责的区域,快速的开发小店,快速的让小店售卖范氏日化产品。
这样,就可以用伟人的方法快速打开市场。
这个方法就是,农村包围城市。
范蠡的分析可谓切中要害,针针见血。
生意场上打拼多年的张宏杰,那是何等的聪明?
一听范蠡这个实实在在的没有一点虚头的方案,马上就同意了。
本作品由六九書吧整理上传~~
当晚,范蠡约了嘉荣超市的采购总监,由张宏杰和经理郑国栋陪着,一起大喝了一顿。
第二天,张宏杰便和嘉荣超市签了合同,然后,又在前程无忧、赶集网等网站上发布了招聘广告。
范蠡看到广茂市一切就绪,就坐飞机回到了厂里。
回来的第二天,范蠡就接到了潘丽丽的电话。
潘丽丽先是向范蠡问了好,便把话题一转,谈到了红杉日化和范氏日化竞争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