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张宏杰和侯英年的决裂
至于厂房的建造,根本不用再请建筑公司了,张雷的公司就是搞这个的。所以,范蠡请了市里最好的大学之一,黄河科技大学的一名陈姓教授,过来给自己设计图纸。
因为是周瑞和介绍的,所以,范蠡和周瑞和一起,开着新买的宝马,把陈姓教授接了过来。
陈姓教授不愧是专业建筑系的教授,还带来了两名帮忙测量数据的学生,作为帮手。
按照教授的指导,两个学生拿了很多测量工具,把范蠡的这块地皮量了个遍,而且,所有数据都做好了记录。
最后,范蠡付了5万元,作为设计图纸的报酬。
一周后,图纸出来了,只看图纸,范蠡是看不懂的,好在,一旁的张雷毕竟在建筑业做了这么多年,倒是特别的了解。
在张雷的介绍下,范蠡对这个设计十分满意。
下面,就是张雷的事情了,因为都是自己人,张雷的预算中,只包含了材料费和人工费,自己是没有赚钱的。
当然,张雷也不能赚钱。
厂房就这样,开始建造起来。
公司的办公地点,暂时租了镇上一所小学的老校区,因为盖了新校区,这所小学就一直空置着。
办公室设在老校区西边的办公楼,有需要住宿的,就住在东边的原来教师宿舍。
宿舍有点破旧,范蠡花钱找工人刷新了一遍,用的都是无害环保材料,可以立即入住。
办公楼和员工宿舍的中间,是一个操场,操场一周,是一排排的梧桐树,梧桐树枝繁叶茂,夏天的时候,走在树荫下,特别多凉快,让人心旷神怡。
老校区的校门是朝南的,也就是说,学校的南边,是一条街道。
街道十分繁华,叫买的叫卖的,每天都热热闹闹。
因为有时候忙起来,晚上来不及回范家村,范蠡就需要住在公司。
范蠡也和甘梦婷、邓江海、邱国志、胡刘海以及一部分老家不在小河镇的员工一样,住在了老校区的员工宿舍。
前世范蠡经历了了太多的战争和生灵涂炭,所以,现在的范蠡,特别喜欢人间烟火,特别喜欢静静地看着熙熙攘攘的人们,他觉得,只有这样,才是生活。
所以,范蠡选择了员工宿舍最南边的这间房子,紧靠老校区南边的街道,打开窗,就能看到熙熙攘攘的人群。
特别巧,甘梦婷和邓江海选择了紧邻范蠡的房间,南边第二间。
两个人的关系,已经公开了,而且,甘梦婷的肚子也一天比一天大了起来。
再北边就是胡刘海的房间,然后是邱国志的房间。
后面就是员工们的房间,对于员工房间,根据道理的安排,是两个人共用一间的。
范蠡每天都忙着厂房的建造,以及日化工厂机器的采购,还有生产管理人员的招聘等,至于普通工人,那需要在厂房建好以后,机器安装、调试好后,才开始招聘。
另外,由于洗衣粉的生产特别污染环境,所以,范蠡决定把洗衣粉的生产,交给代加工的工厂。
这又需要考察其他日化企业,签合同,设计包装等等,也是十分繁琐的工作。
范蠡都做的一丝不苟,因为他知道,这是刚刚起步,自己必须亲力亲为。
很多人以为做老板赚钱,岂不知,每一个成功的老板,在刚创业时,都是付出了百倍甚至千倍的辛苦和努力。
范蠡把传感器的生意,都交给了周瑞和协助打理,本来,是想交给张雷的,但是张雷忙着建造厂房,根本没有时间。
正好,现在是暑假,周瑞和作为教师,现在正好有时间。
而且,在跟着范蠡这段时间,无论是在营销策略的规划上,还是人员的管理上,都进步的很多。
传感器的生意还能勉强维持,但是销量已经大幅度的降了下来,而且,价格也从原来的150元至180元,降到了七八十元。
虽然虎士康集团也根据市场情况,取消了范蠡额外加价的部分,但是,利润依然降低了很多。
本作品由六九書吧整理上传~~
以范蠡和张宏杰的估计,最多一个月,传感器的价格,就会降到每个20元至30元之间。
到这个时候,利润就很一般了,以后只能把这个生意当做普普通通的生意做了。
还有一件事,张宏杰有一次和范蠡打电话,两个人谈完如何合作日化厂的事情后,张宏杰吞吞吐吐的说,黄启明现在每天都过来公司,还不停地查账,有可能他和侯英年开始怀疑自己了。
范蠡当时也没有多想,以为那只是正常的管理行为。
后来,张宏杰还讲过一些异常,比如黄启明找自己的员工谈话,请部分员工私下喝酒,还私下里送给一些员工礼品等等。
这些,都没有引起范蠡的注意。
再后来,张宏杰看范蠡没有多想,也以为是正常的管理行为,也就不再和范蠡说了。
马有失蹄,人有失算,范蠡和张宏杰因为忽略了这些细节,注定都要付出代价。
而且,这个代价是血淋淋的,是贯穿他们一生的。
在月初计算上个月利润时,表面上,张宏杰的公司在上个月赚了500多万元,而实际,在私下里,张宏杰凭借他和范蠡私下协议,额外赚了将近700多万元。
这比明面上的还多出200多万元。
在取得确定的证据后,黄启明还是没有立即和张宏杰翻脸,而是做了两件事,一是先和岳父大人侯英年汇报了情况和自己的处理办法,侯英年先是十分气愤,然后几乎没有考虑,就同意了黄启明的处理办法。
第二就是,黄启明拿起手机,拨通了张宏杰公司的销售经理电话。
他要釜底抽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