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未来生意的讨论
来到饭店,已经只剩下一个包间了。毕竟,这是允许饭店开工的第二天,憋闷了多日的人们,虽然疫情并未完全过去,但还是有很多胆大的,来到饭店,和家人喝上几杯。
当然,是不敢叫上朋友同事的。
毕竟,通过疫情,大家都明白了如何保护自己。
尽量的不要聚集,这是zf部门天天宣传的口号。
这是小河镇最上档次的饭店,所以生意好的不得了。
张雷点的菜,8个菜,一个汤,十分的丰富。
点菜这门学问,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学会的。
比如,点菜之前先确定出席的人数及酒店饭菜的分量,尽量做到平均一个人1-2个菜的标准,节俭是华夏民族的传统美德。
冷热、汤菜、荤素要搭配。冷菜适合喝酒,热菜适合下饭。
菜品之间不要出现重复,比如选了一款鱼汤,那么就没有必要再点鱼类或其他海产品了。
如果就餐人数较多,“八凉八热”和“四荤四素”,其中必须要有一条鱼,意为“年年有余”。
如果有人喝酒,必须要点2道左右的下酒菜,比如醋泡花生、凉拌木耳、爽口木瓜丝之类的凉菜。
这就需要点菜人,不但懂得技巧,还要懂得艺术。
酒菜端上来,4瓶飞天茅台,被邓江海全部打开,然后说:“蠡哥,张雷,瑞和,我们今天把这四瓶全部干完。”
“可以啊,来呀,谁拍谁啊?”论起喝酒,张雷还真不怕邓江海,毕竟,生意多年,喝酒应酬,那是家常便饭。
周瑞和摇摇头,但随即也应声道:“那就来吧,喝醉了,大不了回去睡觉,反正今天的货都卖完了。”
又喝醉后回去睡觉呀,大家都笑出声来。
因为周瑞和酒量中等,每次碰见同学聚会什么的,都会喝醉,喝醉之后呢,就会趴在桌子上睡觉。
只要看到周瑞和想睡觉,那就说明,他喝的差不多了。
热菜凉菜开始端了上来。
第一个是凉拌猪耳,第二个是椒盐花生米,第三个是道口烧鸡。
第四个是红烧鲤鱼,因为坐在主位,聪明的服务员就把鱼头对准范蠡。
“大哥,鱼头对着您,您要喝3杯。”张雷站起来,端着酒瓶说。
“对对对,这叫年年有余,蠡哥未来肯定生意兴隆,财源滚滚。”
不错,南河省的酒场,确实有这个规矩。
范蠡也没推辞,直接干了三杯。
范蠡心里暗想,赚的这点钱,真的谈不上财源滚滚,在前世,自己挣得钱,那才叫钱。
你敬我,我敬你,四人推杯换盏,气氛十分温馨。
“我说,大哥,这口罩生意真的赚钱,要是我们做上几年,那岂不是都发达了吗?”邓江海没脑子的说了一句,随手,端起酒杯喝了一口。
这可是正宗茅台,不喝白不喝,没人敬我喝,我自己喝。
这个五大三粗的男人,在自己哥们面前,倒是一点都不客气。
“江海,那怎么可能呢?”周瑞和不愧是远见的人。
“啊,怎么了,瑞和,这么赚钱的生意,肯定能做下去啊。”然后,邓江海撕掉一只烧鸡腿,放到嘴里,咀嚼起来。
还没等周瑞和回答,范蠡把话茬接过来说:“瑞和说的没错,这口罩生意,最多再做一个月。”
“啊,这怎么可能?”张雷也有点纳闷,呆呆的看着范蠡和周瑞和问道。
“口罩的原材料,原来是很便宜的,因为突发疫情,才导致价格涨到了天价。出于对天价利润的追逐,有钱的老板们肯定把大量资金用来投资口罩,那么,就会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
男人停顿了一下,周瑞和赞同的点头。
“这个时候,口罩价格就会快速下滑,到最后,会恢复到疫情之前的价格,那我们,就没有一点利润了。”
说完,范蠡用欣赏的目光看了看周瑞和。
张雷和邓江海听完,这才反应过来。
没错,范蠡分析的确实是真的,两人马上有点着急了。
“那,大哥,我们以后做什么?我还带着我的承包队去继续修路?”张雷问。
范蠡点点头,又摇摇头,然后条理清晰的说:“建筑公司,你肯定还要继续做下去,至于我们下一步该怎么做,还请各位兄弟都讲讲,我们一起讨论。”
这话讲得很中肯,毕竟,十个臭皮匠,还顶一个诸葛亮呢。
一个人若想成功,要么组建一个团队,要么加入一个团队!
在这个世界里,单打独斗者,路就越走越窄,选择同道中的伙伴,就是选择了成功。
组建一个团队,用团队去实现一个梦想的人,因梦想而伟大,因团队而卓越,因感恩而幸福,因行动而成功。
一个人是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站在那里的时候,身后站着的是一群什么样的人!
“对,大家都发表发表意见。”周瑞和这一句,像极了古代的的军师。
对于周瑞和而言,他真的不在乎甚至讨厌挣钱,毕竟,自己岳父那里真的不缺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