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悬疑世界·谋杀攻略》(3) - 悬疑世界 - 蔡骏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悬疑世界 >

第六十一章《悬疑世界·谋杀攻略》(3)

最漫长的那一夜系列之动物之家的一夜蔡骏/著

几年前,我养了十二年的狗,走失了。

那是一条中国骨嘴沙皮犬,据说剩下纯种的不多。它有一层薄薄的巧克力色皮毛,身上的褶皱不多。舌头表面有一抹闪电般的蓝色,这与松狮相同。它的体型健美丰长,动作敏捷,毫无肉嘴沙皮的臃肿。并且,它有凶猛好斗的天性,一般人难以接近。它是一条公犬,名叫贝贝。

走失的最初几天,上海深秋的苏州河边,我疯狂地寻找过它,就差大街小巷张贴寻狗启示悬赏。我设想过它的许多种命运,比如乱穿马路被汽车压死;作为家养狗无法与流浪狗竞争冻饿而亡;意外咬了路人被公安局打狗队人道毁灭,或更残忍地杀死。不过,理智地分析,在走失的第一天或第二天,它可能已不在人间,进入流浪汉的肚子,要么送进了狗肉火锅。我祈求过造物主庇佑它还活着。

而我做梦都没想到,这辈子还能再遇见贝贝。

那是一个黄昏,夕阳洒在高潮位的苏州河,水面泛着金光逼近堤岸,让人产生在威尼斯的错觉。我开车路过万航渡后路,在中山公园后门与华东政法大学之间,路边闪过一条深色大狗。身体、四肢、脑袋与下巴的形态特征,巧克力色的皮毛,典型的中国骨嘴沙皮狗。更重要的,脑袋上方有块淡淡的疤痕,与我记忆中的贝贝一样,那是跟别的狗打架留下的。这是一条老狗,步履蹒跚,一瘸一拐,走几步都要喘大气,尾巴拖在地上,英雄迟暮。

如果,它还活着,已经超过十五岁了,几乎是大型犬类寿命的极限。

我放慢车速,摇下车窗,凝神注视这条老狗,喊出它的名字。它转过头,泪眼汪汪地看着我。这是贝贝的神情,永远一副愁眉苦脸,即便是与主人久别重逢的欢欣。它的尾巴竖起来了。我呼之欲出地按响喇叭,它发出最熟悉的犬吠——我居然还能分辨出来。当它年轻的时候,那雄性荷尔蒙的呼喊,洪亮到让楼上楼下都来投诉。它再次摇了摇尾巴,这辆车是我去年新换的,贝贝并不认识,但它绝对认得我。不仅是脸,还有气味。

不确信这是否一场梦?在我九岁那年,外婆死后我总梦见她又回来了。当我要下车去拥抱贝贝,才注意到它脖子上有根细细的狗绳。它被绳子拖着往前跑,爬上一辆白色面包车的后门。它回头看了我一眼,车子就关门开走了。

我不会让贝贝再次走失的,就像不会让心爱的女子失而复得得而复失,我踩下油门紧跟在后头。白色面包车转到长宁路上,车尾刷着logo,四个彩色字体“动物之家”,分别配着不同的图案:一条狗、一只猫,一羽鸟,还有一尾鱼。

小心地跟车,不按喇叭,尽量不被对方看出来。前面有人加塞,我也能很快追上去。日暮时分,面包车一路向西,斜斜的太阳光,溅满了挡风玻璃,刺得双眼想要流泪。“动物之家”的logo,渐渐黯淡下来。虹桥机场二号航站楼都经过了,直到荒郊野外。

天黑了。

两边都是油菜花田,空气中有泥土味。泥泞的道路的尽头,只有个小院子,铁门自动打开。面包车进去了,但我不敢跟太紧,保持二十米以外距离。我跳下车,光秃秃的树梢枝桠上,不知名的鸟儿飞起,只剩下弯月一轮。很抱歉,我不是故意要写成悬疑小说的开场。

铁门已经关了,我打开手电筒功能,看到有块小牌子,没有logo和图案,只有四个歪歪扭扭的字——动物之家。

手写的小学生字体,黑油漆刷上去的,就像在小巷拐角常见的“此处严禁小便”。

我不敢敲门,可能是个贼窝,专门盗窃各种名贵犬类,通常还会养几条大型狼狗。打电话报警吗?但这鬼地方居然没信号!我不想就这么离去,生怕明天一早,带着警察叔叔赶来,我的贝贝已经不在了。沿着围墙转了一圈,后头露出段缺口,我搬来几块石头垫脚,拼命抓着墙头——上回翻墙还得追溯到中学时代了。

喘着气,借着月光,我看到一栋白色房子,两层的小楼,没有亮灯,二楼有层大露台。院里停着那辆面包车,捡起石块扔下去,听到贝贝的叫声。一万条狗里我都能听出它的声音。

至少让我放心,不会有狼狗出现。我从墙头跳下来,这是非法闯入,我很清楚。院子里很安静,那栋楼开了道门缝口。我用手电照亮走廊,打开左手边的房间,臭烘烘的味道,窸窸窣窣的声音,我确信有什么活物在这里。在进入恐怖片模式之前,我伸手打开墙上的灯。

窗户装着铁栏杆,地上有个笼子,还是两层的,装着比拳头还小的房子、吊床、沙发垫、饮水瓶,以及铺着细沙的厕所——我看到了豚鼠先生和太太的一家。

有七八只豚鼠,两只大的,其余看起来都很小,它们吱吱乱叫着,有的在小楼梯里上串下跳,有的在吊床上头打滚,有的鼓起双眼盯着我。

我认得它们一家。

不错,豚鼠先生,你屁股上少掉的那块皮毛,就是被我用弹簧夹子摄掉的——很抱歉,我不是虐待动物的变态。那年我只有六岁,跟爸爸妈妈住在江西中路,老式大楼的三层,有个铁栏杆的阳台,两边还有1921年留下的罗马柱,早上可以望见外滩许多大楼的背面,那时我管它们叫“外滩的屁股”。爸爸带回来一窝豚鼠,据说这是一家子,却有各种颜色,因为豚鼠先生和豚鼠太太分别是黑白双色与黄白双色。我已经记不清,养过它们有多久了,也许一年?也许两个月?也许只有十天?在小孩子眼里,一天也是很漫长的啊,哪像现在白驹过隙。

长大后,我才知道,这些豚鼠的最终命运,是被爸爸用开水烫死,剥皮煮成豚鼠汤——在豚鼠的原产地南美洲是一道传统美食。我不清楚,我有没有吃过它们的肉。据说加西亚·马尔克斯、巴勃罗·聂鲁达、巴尔加斯·略萨这些诺奖大师们都吃过,老天啊。

六岁残留的记忆里,当我回家发现豚鼠不见了,我问妈妈,豚鼠先生和豚鼠太太去了哪里?

妈妈说,它们去了动物之家,在那里有漂亮宽敞的房子,它们拥有自己的厕所、厨房还有吊床,再也不用跟我们挤在小房间里了。

动物之家,原来真的存在这个世界上。

我离开豚鼠先生与豚鼠太太,冲进走廊对面的房间,果然见到了小白。

小白是一只猫。它有双绿幽灵般的猫眼,月光透过窗户,抚摸它丝绸般的皮毛,尾巴尖烧成火红斑点。它看着我,姿态撩人地趴着,宛如贵妃醉酒后披了一袭白貂裘。猫脸像古墓壁画中的女子,因漫长岁月而褪色变形。

十岁那年,我家从外滩背后的古老大楼,搬到曹家渡的新工房。底楼有个天井,养了许多植物,很快又多了一只猫。我不知道它的性别,但每次抱着它柔软的身体,抚摸琵琶般的肋骨,就会把它当成古典美女。它有时那么温顺,却不完全忠诚于主人,偶尔会翻墙逃出去,后来想大概是去交配了吧。它伴我度过了一个无比漫长的暑期。

嗨,我叫着小白的名字。它还认得我,从墙角边一步步走来,任由我抚摸脑袋。它的双眼像黄色的核桃,在夜里发出古怪的光。看不出它有多少岁了?也许成精了,再一眨眼就成了聂小倩?如果我的小白没有死的话。

那个夏天是这样终结——因为它调皮破坏了家里最好的几盆花,所以被爸爸处死了。我当然没吃过它的肉,并且幻想它还活着,在妈妈所说的动物之家。之后的两年,每次路过家门口附近,看到野猫都会多留心,却再没见过一条像小白那样的猫,后来无数次出现在我的小说里。

我把小白放出来,让它跟着我的脚步,走上窄窄的楼梯。闻到一股浓浓的鸟粪味道,还有“咕咕”的鸽子声。推开门,我看到月光下的露台,有个巨大的鸽子棚,宛如空中楼阁,其中布满了几十只鸽子。它们原本都在睡觉,但被我的脚步声吵醒,从喉咙里发出各种躁动。何况我把小白也带了上来,猫儿总是鸟类的天敌,它像是恶作剧似的,扑到鸽子棚的铁网前。好几只鸽子飞出来,消失在屋顶的夜空。不知从哪亮起灯,露台上有个木板做的兔子房,垫着厚厚的干草,两只长毛兔正在啃胡萝卜。当它们看到有只猫,同样吓得缩进角落。我知道兔子不会咬人,抓着它们的耳朵拖出来。我甚至记得这两只兔子的名字,一个叫红蜘蛛,一个叫声波,都是变形金刚里的狂派猛将。

是啊,兔子们认得我,但并不认识这只猫。它们是小白死后一年,才来到我家的天井里。那群鸽子同样如此,最开始养了一雄一雌两只,很快生了一窝蛋。鸽子们近亲繁殖,从儿子生到孙子到曾孙子,两年内变成了几十只。爸爸搭起简易的鸽棚,地上还有兔子窝,鸟笼里关着鹦鹉、画眉、八哥、鹩哥,地上爬着乌龟,玻璃罐头住着一条白蛇……反正爸爸上班的工厂效益不好,他有大把的时间来营造自己的动物园和植物园。为了防止鸽子逃跑,天井顶上造起铁丝网,就像渣滓洞监狱,顺便爬满了葡萄藤。每年中秋节前后,家里都能开放一大片昙花,尽管只有短短几小时,但比电视上那些还要好看。那时候,我常带同学们来家里玩,除了看录像带,就是观赏动物园,好扎台型的来。

当我读到初中,外公去世以后,又要面临搬家,唯独不能带走的,是天井和动物园。新家只有个阳台,没有它们的生存空间。痛苦的决定之后,鸽群全部被闷死了,化作一整个冰箱的鸽子肉汤。两只兔子被棍子敲死——你听到过兔子的尖叫吗?我听过,至今偶尔在噩梦中响起。

那一年,黄家驹死于东京的舞台事故,陈百强因为脑衰竭在香港离世,我给自己的第一个短篇小说起名《一生何求》,用总是掉色的圆珠笔写在宝蓝色封面的小本子里。

2016年,春夜,动物之家。我带着小白离开露台,冲到另一个房间,看到个巨大的鸟笼子——两只鹦鹉,十几只画眉,四只八哥,还有三只鹩哥。画眉金鸡独立睡觉,鹩哥却开始说人话:“晚上好!晚饭吃过了吗?星矢,请爆发你的小宇宙!”

这些话都是我教给它的。那一年,鸟笼子连带这些羽毛生物,跟着我们搬去了新家。它们都是大嗓门,每天清晨叫得比鸡还早,黄昏就是百鸟朝凤。后来的若干年里,它们慢慢衰老而病死,最后一只叫凤,自己打开笼子飞走了——这大概是它的最好结局。

我反复数了数,这些鸟一个都不少啊。我赶紧把小白带走,锁好房门,以免它们成为猫的夜宵。在第二个房间,我看到了乌龟箱子,隔壁盘踞一条白蛇。我忘了它们是怎么死的了?乌龟是冻死还是饿死的?白蛇则是神秘失踪,看来传说中此种动物真有灵性,想必是被青蛇召唤去找她的许仙了。经历与许仙、青蛇、法海的狗血韩剧之后,白素贞的归宿却是动物之家,不晓得在爬行动物界算是贵庚几何?

第三个房间,我看到一个大鱼缸,水泵不断供应着氧气。孔雀、玛丽、月光、虎皮、清道夫、红绿灯……对啦,我把它们都忘了,此刻却能念出所有的名字。这些热带鱼跟了我大约两年,它们的坟墓一定是冬天。同一个房间,地上摆了许多坛坛罐罐,发出蟋蟀、叫蝈蝈、金蛉子的声音。还有个架子上摆着许多箩筐,里面蠕动着几百条蚕宝宝,躺在桑叶的眠床上享用大餐。有的还是毛毛虫,有的已是体肥腰圆,有的开始吐丝作茧,等待破蛹而出。而我不敢揭开地上那些罐子,生怕再认出我的“紫龙”或“沙迦”——二十年前在我的中学里身经百战,杀死过无数的蟋蟀同类,隔着七条马路的中学生,皆闻风而来围观朝圣。

后来啊,我又搬家了,还是在苏州河边。2001年的春天,当我在写第一本书《病毒》,贝贝来了。那时它刚断奶不久,不及拖鞋大小,蜷缩成肉肉的一团。我还分不清骨嘴沙皮与肉嘴沙皮,但喜欢它皱巴巴的皮毛和永远悲伤的眼神。

它真的来了。爪子在地上啪嗒作响,每一步都不同于其他大型犬。它的双眼红通通的,乍看像泛滥的潮汐,大团泪水正在滚落,我想起它幼年被送去医院开刀,治疗沙皮犬常患的眼疾。嘴角挂着项链般的口水,这是年老后的状态。它的尾巴只能摇摆两下,又无力地垂落。

怎么我的手背湿了啊?像被滚烫的开水浇过,原来是眼泪水,扑簌扑簌地掉下来……在动物之家,这辈子我养过所有的宠物,全都好好地活着。难道它们都成了科学实验品,从而一个个永生不死?还是时光根本没有前进过,我浑然不觉在这个童梦之中?

贝贝。

我呼喊最爱的狗的名字,但它无法往前走,脖子上系着狗绳,牵在一个男人手里。

终于,我看清了他的脸。那是一个老头,也许有七十岁,也许八十岁?脸上爬满胡子,灰白的头发茂密。我无法判断他的年龄。我不认得他。老头笔直地站着,胳膊还有力气,足以让贝贝原地不动。他又拽了拽狗绳,这头曾经凶猛的烈性犬啊,居然乖乖地躲到他背后,像没用的拉布拉多趴在地上。

我问他,你是谁?

老头回答,我是动物之家的主人。

对不起,你手里牵着的这条狗,是我走失了的贝贝。我养了它十二年,如果有必要的话,我会找出无数张照片,来证明这就是我的狗。很感谢你帮我照顾了它,如果你愿意的话,我可以给你一些酬劳,毕竟这是我能想到的它最好的结局。

说着说着,我已开始翻皮夹子,也许现金还不够,但能用网银或支付宝转账。我并没有心理价位,贝贝对我来说不是宠物,而是一个家庭成员,哪怕再多钱我也愿意。但是,我先试探着报出了两万元。

老头皱起眉头说,我们换个地方谈谈。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