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说是要处理燕青,可一连几天,沈楼也没什么动作。
王恕意看着手中的红盖头,正坐在屋里愣愣的发呆。
清荷和小潭昨日已经回来,两个人一见到她,便拉着她绘声绘色的讲起坊间关于她和沈楼的传闻。
一个受尽委屈的女人和一个有权有势救她于水火的侯爷,且这女人还是他们当地素有美名的知府的闺女,而那李家在钦州的名声实在是算不上是好,李清嘉得势时在这儿办得好事,那些百姓可都知道,也难怪他们听了,对王恕意没有鄙夷和轻视,反倒多有同情和怜悯了。
“姑娘,我就说嘛,咱们钦州人最是淳朴良善的,听了您的遭遇,定不会如京里的那群小人一般说闲话。”小潭坐在廊下砸了核桃,放在一旁的白瓷盘子里,递给清荷。
王恕意却知道,百姓在哪里都是跟风的,哪里是什么淳朴不淳朴的问题,分明是沈楼找的那个刘媒婆在众人开始谈论之前,便将自己的那套说辞广为传播,占了言论先机。
她笑笑,接着绣手上的红盖头。
清荷端着盘子凑过来瞧了瞧,道:“姑娘怎么绣了几朵梅花在上头?大家寻常不都绣鸳鸯吗?”
小潭听了,也丢下手中的核桃,走过去,探头看看,一见那盖头上的图案,她便睁大了一双眼睛,像发现了什么稀奇事儿似的:“还真是梅花!”
黄色的腊梅映在大红的绣布上,倒是别有一番风味。
她左瞧瞧右瞅瞅,笑道:“别说,还怪好看的,只是不知有什么寓意?”
绣鸳鸯可以说是寄托成双成对的美意,这绣梅花,却从没听说过。
王恕意见她们一直盯着自己瞧,便赶忙绣好最后一针,收了针脚,笑道:“哪里有什么寓意,不过是觉着好看罢了。”
她往日里绣了那样多的鸳鸯也不顶用,倒不如绣些自己喜欢的,看着也高兴。
清荷小潭互看了一眼,没再纠结这个问题,姑娘自己的东西,自然是她喜欢就好,再说那梅花看久了,也挺好看的。
王恕意拿着那红盖头,不知在想些什么。
眼看就要到六月了,天气一天天的热起来,她久坐着,额头已出了密密的细汗,清荷见了,忙拿了一把团扇递给她。
王恕意扇着风,方觉凉爽些,她将盖头递给清荷,道:“替我收起来吧。”
又朝小潭道:“你别在廊下坐着了,仔细晒着。”
小潭笑嘻嘻地将板凳和核桃夹一齐拿进屋,坐在王恕意身边,接着给她剥核桃。
“姑娘,您和侯爷过几日就要成亲了,咱们又得进京去。”小潭道。
王恕意抬头:“怎么,你不想去?”
她知道小潭的奶奶已经年迈,自然是希望她留在自己身边的。
小潭立刻摇头:“不是不是!姑娘到哪儿我自然是要跟到哪儿的!”她扭头去瞧清荷的背影,见她离得远,便叹了口气,小声朝王恕意道:“可是清荷姐姐却......”
她见清荷扭了头,便立刻禁了声。
清荷掀开珠帘走过来,见王恕意和小潭瞧她的眼神有些奇怪,便一边往熏炉里添香,一边道:“怎么了?难道是我脸上有什么东西不成?”
王恕意放下团扇,道:“小潭,你去打些水来。”
小潭知道她是故意支走自己好跟清荷谈心,便点头,起身掀开帘子出去了。
清荷将香炉摆好,有些疑惑地看着王恕意。
姑娘和小潭怎么神神秘秘的?
王恕意捏着象牙白的扇柄,点点小潭方才坐的位置,是以清荷坐下。
“姑娘?”
清荷不知王恕意什么意思。
王恕意拉着清荷的手,犹豫着开口:“你......你还跟着我去京城么?”
听了这话,清荷眼神一闪,她张张嘴,却什么也没说。
王恕意想到她的病,多半是因为在李家的那段时日引起的,如今好不容易好起来,她也怕她去了,再想起伤心事,病又复发,若是留在钦州,倒还好些。
她见清荷低着头不语,便道:“你若是不想去,就留在家里伺候母亲,有小潭跟着我就成。”
屋子里静极了,蜜和香从熏炉里丝丝散发出来,最终,从四面打开的窗户跑出去,使得满院芬芳,在廊下坐着的小潭轻嗅一下,又开始低头忙活手中的活计。
“姑娘......”
清荷低着头道:“他们要把我嫁人。”
她抓紧王恕意的手,摇头道:“我不想嫁,我实在是怕极了,我一辈子都不想再嫁人了,姑娘......”
一颗又一颗的泪珠滴在王恕意的手上,将她的心都打乱了。
“好,你说什么我都依你,你先别哭。”她拿起帕子去擦清荷的眼泪,却总像是擦不尽似的。
关于清荷在李家的遭遇,她不愿说,王恕意怕她伤心,也从不过问,只是如今看来,那段日子确实在她心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阴影,以至于让她对嫁人这件事万分抵触。
王恕意拉着她的手,道:“你可以不回家,就呆在我母亲身边,料想你父母也不会来府里逼着你嫁。”
清荷咬着嘴唇摇摇头,道:
“我是愿意伺候夫人的,可我一日日的年岁大了,总不好一辈子呆在府里,家里就算今日不将我嫁了,来日也会如此做,夫人又是个面慈心软的,架不住我母亲几次哭求,说不定还是要将我嫁了,随便配个小厮,打发了一生。”
清荷似是有些激动:“我,我不愿如此,姑娘――”
她竟起身跪了下来:“我不嫁!愿意一辈子陪在姑娘身边,求姑娘也将我带去吧!”
王恕意吓了一跳,急忙扶她起来,擦她脸上的泪水,道:“我原以为你不愿去京城,便想你在家呆着,现在看来,是我想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