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5章斥责!兴致! - 开局在大唐迎娶长乐 - 八圆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935章斥责!兴致!

第935章∶斥责!兴致!时间久了,尚宫局官员发现两位公主皆有自残的倾向,想这人被压抑久了,难免会做出无法收拾之事,万一两位公主真的出事,那时、皇上追究起来,谁也脱不了罪过,遂将两位公主的事禀报东宫。

戴至德、张文瓘、萧德昭三人知此事重大,不敢自行处置,及时禀报太子李弘得知。

李弘知道两位姐姐的情形,除了震惊之外,且、非常同情两位姐姐的遭遇,责令尚宫局恢复其两位公主该享受的礼遇,随后,将此事奏报父皇、母后得知。

李治得知自己诸多的子女中,竟然还有因母亲的原因而被幽禁深宫的事,自然将此事怪罪到皇后身上,对武则天的跋扈,大是不满,于后宫责问责问皇后。

“萧淑妃有罪,如今已然作古,然、朕的骨肉却无有罪过,怎地便被你幽禁深宫多年,使其青春荒废,你便不能大度一些,看在朕的面上,对她们稍好些吗?”

见到李治发怒,武则天闻言,却是不知该如何作答。

其实,这些年她早忘记还有这两位公主的存在,萧淑妃被赐死后,她不过是指使太监将萧淑妃的这两位女儿幽禁,并无有要将对萧淑妃的恨,转嫁到这两位公主身上的意思,怪只怪宫中势利的小人,拿着鸡毛当令箭,私下揣测皇后之意,竟然使这数年的时间,没人在她面前提及过两位公主的情形。

被李治斥责,武则天心中也是不爽,暗忖;“你身为父亲,这些年对女儿不闻不问,此时倒是着急,早做什么去了。”

此事使帝、后闹得甚是不欢,武则天对儿子李弘禀报此事,心中也是怒极,想此乃后宫琐事,老娘为后宫之首,你即使要禀报,也该禀报老娘如何处置便可,何必使皇上为此事寻找老娘的不是,太子监国,应该想着如何处置帝国的军政,似这等鸡毛蒜皮的小事,却不是你该去管的。

武则天训斥太子李弘一番后,为平息李治的愤怒,择选宫中侍卫许配两位公主,虽不尽如人意,总算是使两位公主得以逃离深宫,有了个归宿。

自此,武则天对太子李弘心生不喜,经常于后宫召见次子李贤,使李贤再次升起夺储的心思。

李弘不知母后对自己心中有怨,更不知弟弟李贤打自己太子之位的主意,仍是一如既往在监国时做自己该做的事。

太子全心全意处政的过程中,做得最让大臣们称赞的事便是将临渭水,东西八十里,南北三十里,适宜畜牧的沙苑之地分借给贫穷百姓使用,此举,使这一带的荒凉之境,得以大大改善。

李贤虽有争储之心,却是碍于秦文远坐镇帝国,不敢稍有举动,只能蜷缩于京城,自己的王府中唉声叹气,其言、常指乾坤错。

此事被武则天察觉,往王府中厉声斥责李贤。

“吾儿休得心存不该有的想法,以免惹来杀身之祸,且好生做你的王爷便是。”

李贤被母后斥责,唯唯诺诺,自是不敢稍有不满,却是心中对母后不支持他争夺储君之位的态度甚是不满,以致怀恨在心,在李弘病死,他继承太子之位,登基做了皇上,终是展开与母后争权夺利的斗争,此乃后话。

李治因太子大婚后久无子嗣,下诏太子纳右卫将军裴居道之女为太子侧妃,使有司部门筹备婚礼,却是独差白雁这等吉物,婚礼当日,礼官焦急用何物代替之时,不料在举办婚礼的宫殿外苑中,发现从天外飞来一只白色的大雁,使一干恭贺太子婚礼的朝臣以为吉兆,纷纷赞颂太子仁德。

李治见状甚是欣喜,于殿堂大笑对众臣说道。

“汉获朱雁,遂为乐府;今获白雁,得为婚贽。想昔日的吉兆已成天下美谈,今日吾儿婚礼有此吉兆,自是应天作之合,幸甚!”

众臣闻皇上之言,再是歌功颂德,李治好不开心,又是说道。

“裴氏贤良,吾儿得此良配,东宫内政,朕无忧也!”

便是群臣皆于酒宴上有礼有节,吟诗、作歌夸赞一对新人之时,偏有秦晓乐领一帮勋贵子弟于酒宴中喝酒嬉闹,放肆的喝笑声,直让参与婚礼的文人儒士甚是不喜,有沛王府修撰,朝散郞王勃起身往秦晓乐等喝酒的酒桌边说道。

“尔等只顾作乐,大声喧哗,可考虑别人的感受?”

秦晓乐闻言,斜眼望着这年少的朝廷芝麻小官,想这小子怎地如此多管闲事。

程大宝本是喝酒中猜拳输了不少,正是蛋痛之时,闻言怒道。

“哪里来的小酸儒,我等哥们自行玩乐与你何干,休得于此啰嗦,滚一边去,休得惹小爷性起赏你几拳。”

王勃闻言,面色瞬时涨红,想小爷也是皇上口中的大唐奇才,何时轮到你等粗鄙之人来教训自己,不禁大怒说道。

“你这莽汉说话怎地这般粗鲁,动不动便要仗着蛮力欺人,你且先滚一个让本官看看是如何滚法,咱也好有样学样。”

程大宝本是混不吝的愣小子,闻言睁着一双牛眼望着王勃,满嘴喷着酒气,气极而笑。

“小子!有种,敢与你家爷爷叫板,老子这便让你知道是如何滚的。”

说着,程大宝已然甩出一拳,奔着王勃的眼脸,这要是击中,非打他个鼻血、鼻涕、眼泪混杂的惨样,好在徐晓乐及时出手,拉住程大宝打出的拳头说道。

“你小子不想活了,敢在皇宫酒宴上与人动手。”

说完这话,秦晓乐又对王勃嬉笑说道。

“这位大人,你若是想与咱哥们喝酒作乐便请坐下,如是想装逼引得别人的注意,小爷劝你哪里凉快往哪里去,好不?”

见得秦晓乐嬉笑的模样,王勃方知自己今日行事草率,不满之下竟然惹到这些身着金吾卫军服的将军,若是今日没个交代,便是自己与沛王李贤交好,怕是往后在这城中也不好混。

王勃想通此节,他本是聪颖之人,知道投其所好的道理,竟然按秦晓乐的话意,大方坐下后,端起一碗酒水喝下后说道。

“诸位将军既然喜欢热闹,那咱就猜拳斗酒,如是咱侥幸得胜,你等便依了某家,小声些作乐可好,如是某家输了,便作揖给诸位将军赔礼如何?”

闻听王勃所言,秦晓乐没有想到这小子也是个懂事的妙人儿,程大宝却是一边拍手笑道。

“妙极、妙极!”

王勃落座,见过桌边坐着的众哥儿,请秦晓乐指教猜拳输赢的规则,遂与众哥儿约定,以三次猜拳定输赢,赢二次为胜,休得耍赖。秦晓乐等一帮人中,单思敬这厮最是好赌,闻王勃所言便挽起衣袖,也如程大宝一般,嘴里说着“妙极”二字,却是坐到王勃身边。

有程大宝、尉迟小黑,见单思敬欲与王勃比试,拿来三碗酒水一字排开,程大宝又是大笑说道。

“小子,猜拳输赢可不只是赔礼,输了还得喝酒才行。”

王勃望着摆在面前的酒碗,估计每碗酒水怕不有一斤之多,竟是丝毫不惧,开口轻描淡写地说个“请——”字。

话毕,你看他同是挽起衣袖,伸出握成拳头的右手,等单思敬应战,其沉稳的表情,如浸淫酒桌多年的老雀,使一直关注王勃的徐晓乐甚感兴致。

他却不知这王勃的来历,要说起这小子,那也是大大有名。

此子大唐绛州龙门人,六岁便能作诗,且诗文构思巧妙,词情英迈。九岁,读大儒颜师古注的《汉书》后,撰写《指瑕》十卷,指出颜师古的错误,这可不得了,想颜师古乃唐初儒学大家,学问通博,其文才当时未有敢于与其相比者,可惜随先帝李世民征战途中病故,甚得大唐皇家、朝廷的尊崇。

王勃小小年纪敢于挑战大儒学识,当真不知天高地厚,可,这小子就做了怎地,说明他少年便博学多才,十岁时饱览六经,十二岁至十四岁,跟随大唐名士曹元在长安学医,先后学习《易经》、《黄帝内经》、《难经》等,对“三才六甲之事,明堂玉匮之数”有所知晓。

大唐龙朔三年,这小子回到家乡写“上绛州上官司马书”等文章,寻找机会,积极入仕,麟德元年,上书广平郡公刘祥道,直陈自己的政见,并表明自己欲为朝廷效力的决心,得刘祥道赞赏。

“此子;神童也!”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