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8章势力!早晚!
墨家二老闻言,想佛郞机国如今也算得秦文远在海外的势力,自然不会反对徐天的建议。待所有事情安排妥当,秦文远微笑与虚木说道。
“师叔欲使师侄留下在此处辛苦数年,辅助我儿筑基成功,师侄可回清风观继续修行,此事有劳师侄了。”
虚木闻言,稽首恭敬而道。
“师叔言重,想我等道门弟子于何处皆是修行,小师弟能修习我道门功法,乃是我道门之幸也,能使道家思想能于海外传扬,此亦为师叔行道于天下的善德之功。”
这虚木道长乃是醉心修习之人,于他来说,天下皆是修行之地,并无有远离故土的不适之感。
张大保得秦文远之令回往港口准备远航回大唐之事,卢青云则是得令召集大唐于此的富商巨贾,使其有实力、欲在这条航路继续海上商贸的家族,赶紧于王城中择地设立货栈,指派留于此地的管事。
……
分别的日子终是来到,王国港口,凯瑟琳女王怀抱儿子与秦文远拥别,小家伙仿若也知道自己的父亲要离开似的,竟是抓住他爹的衣袍,一双飘亮的眼睛望着爹爹,却也不哭不闹,那模样儿好像再说。
“待那日小子长大,定然要回往大唐寻亲!”
望着这似玉雕琢的混血孩儿,秦文远与诸多夫人皆是有些不舍,分别将这小子各自抱过怀中亲热,轮到骊山派桃红师姐之时,却是被这小子在自己的怀里抓住衣服再不放手,小脸上的表情甚是亲热,使这位没有子嗣的侠女心中好不柔软,不禁对秦文远等诸位轻声说道。
“我欲留在此处看着孩儿长大,夫君与诸位姐姐一路保重。”
见得桃红如此,秦文远也不好多说什么,诸位夫人倒是能够理解桃红的想法,想这位妹子必是看秦晓龙幼小,也想尝尝当母亲的滋味。
秦文远叹息而道。
“也罢!如今大唐与佛郞机国商贸开通,来往之船舶频繁,夫人何时想要回家皆可,这小子也是你的儿子,有你在此,为夫更是放心。”
在桃红师姐怀里的小子闻听爹爹的话音落下,也不知这一岁的小子是听懂了爹爹的话还是什么,竟是突地“呵呵”地大笑起来,当真使人感到不可思议。
凯瑟琳女王突然得桃红这等高人留下相助,自是大喜过望,心中竟然被冲淡些就要与徐天分别的失落之感,面上升起一抹微笑的表情。
随着秦文远的诸位夫人、墨家二老、匠师李狂、卢青云等与前来送行的人告辞后乘小船陆续登上战舰,秦文远拱手与阿托尔公爵等王国诸多贵族施礼告别,随后,这厮双手张开拥着凯瑟琳和桃红及她们怀里的孩儿,柔声而道。
“保重,为夫去也!”
话落,这厮竟是意念小妖变身,脚踏小妖蟒身如站立龙头的仙人般向战舰飞去,引得送行的人见此情景多是顶礼膜拜,以为是见到他们心中的上帝。
数声炮响之后,但见得海面上万帆蔽空,此起彼伏的号角声、船工的喊号声中,三艘大唐战舰上浓烟升起,再是三声炮响过后,缓缓驶入碧蓝的大洋。
……
大唐皇宫中,随着武则天处理军政的能力越来越强,终让李治感到甚是不安,由于害怕皇权旁落,首次起了废除武则天皇后的想法。
太平公主如今已然长成亭亭玉立,倾城之色的女子,却是性格没有丝毫变化,这女子估计是继承了她娘亲武则天的聪慧,对秦晓乐那叫是看得一个紧,且、对徐晓乐的个性摸得甚是透澈,用民间的话说就是。
“你这丫的屁股一翘,本姑娘便知道你是要屙屎还是屙尿!”
对这位聪颖且刁蛮的公主,秦晓乐常是莫可奈何,二人打打闹闹这些年,早是在心中谁也放不下谁,不见想见,见了又厌,如李治嬉戏二人的话说,那便是狗见羊一般。
也许正是有这等关系的男女,才真正是天生的一对,地设的一双吧!
李治与武则天的关系虽是紧张,却是丝毫没有影响到太平公主与秦晓乐二人,这对璧人是该玩玩、该闹闹,甚至有时还背着人做些超越礼制,搂搂抱抱的艳事,常使太平公主在独处安静中想着与秦晓乐的这些亲热之举时托腮傻笑,面上满是娇艳动人的表情。
对女儿的变化,武则天这位曾经历过二朝皇上的女人如何不知,见得女儿春心漾动,时常将秦晓乐唤进寝宫,叮嘱这小子万不可随女儿胡闹,越过男女之防。
每当此时,秦晓乐皆是嬉笑回道。
“娘娘嘱咐,小子谨记心中,太平公主乃小子天定的媳妇,自然当万般珍惜。”
武则天拿这浑小子当真无奈,却是丈母娘看女婿,欢喜说道。
“滚!我这当娘的可还没有同意将平儿许配于你,何时便成了你家的媳妇。”
“嘿嘿!早晚的事、早晚的事。”
自从李治吩咐秦晓乐秘密处决李义府,折断武则天的一条臂膀之后,皇上、皇后二人之间的关系已然开始逐步紧张起来。
武则天知道斩杀李义府是皇上李治给她的警告,于此事后她并无有多大的异常举动,这睿智的女人心中明白,目前自己还没有实力与李治对抗,舍弃李义府这颗棋子虽然有些心痛,但自己必须懂得隐忍,寻机暗中培植忠于自己的势力。
便是与皇上有这等微妙关系的时候,随着自己参政、处政的时日长久,武则天再是感受到了一种危险的信号,那便是她已经查觉到皇上李治有了废除她皇后之位的想法。慨因李治近段时间常常召集朝廷新任宰相上官仪密议,却是将心中欲废后的想法试探性说出,不料上官仪是个胸无城府之辈,因其看不惯武则天妇人参政,这个心直口快的朝廷重臣便誓言要废了武则天的皇后之位,使宫中谣言四起,皇上、皇后的关系更是紧张,诸多朝臣皆是左右为难,不知该如何站队。
一时,皇宫生出内乱,各人为了活命,为了保住自己的利益,多是做了墙上的草,那边风大便往那边倒。
上宫仪惹下杀身之祸尚不自知,仍是自负不已,以为有皇上撑腰,皇后便拿他无奈何,逢朝臣聚会便时有攻击皇后的言论,将儒家的那等固有思想表露无遗。
“想我大唐帝国怎能任牝鸡司晨,岂不是乱了朝纲、礼法。”
其时,大唐帝国朝廷之臣中有儒家思想的占了多半,这些人从来不会去关心母鸡司晨好与不好,固有的思想,让他们以为天下造物,母鸡怎能代替公鸡打鸣,这简直是天下之笑话。
便是抱有这等思想的人在上官仪的鼓惑下,终是形成一股势力,于朝会时多有指责皇后干政的奏本,使武则天大是恼怒。
说起来武则天处置军政大事比起李治丝毫不差,甚至可比得上先皇李世民的执政能力,如何会被上官仪之流的儒生用这等不入流的话语所难。
这上官仪秉承李治的意旨,时常挥毫泼墨作文,欲用文人惯用的技俩来否定武则天的贤良妇人之德,以期造成声势达到废后的目的。
武则天历经二朝,一路走来,经历多少艰难险阻,岂是好相与的角色,使宫中遍布的耳目密切关注皇上和上官仪等帝党一派朝中大臣的一举一动,稍有动静,皆是全部落入她的掌控之中。
便在李治以为时机成熟,下诏欲废后之时,武则天已然得到密报,使朝廷中忠于她的大臣商量应对之策,后党诸多臣子自是闻风而动,使朝廷中大有后党与帝党臣子一决高下的势头。
将一切准备妥当,武则天得报皇上开始拟旨废后的消息,盛怒来到皇上的御书房中,进屋便见桌上铺着墨迹未干的废后诏书。
本作品由六九書吧整理上传~~
李治见武则天突然闯进御书房,错愕间竟顿时感觉没了气势。
武则天却是不管李治此时有如何表情,先是将上官仪等轰出房中,随后,便是满脸的梨花泪雨,大施女人一哭二闹三上吊的把戏。
“臣妾自跟了皇上,为国为家,可说是呕心沥血,皇上既如此狠心,欲废后处置臣妾,可曾想过夫妻之恩,臣妾不想活了,不想活了啊,望皇上赐下白绫,使臣妾自去,呜……呜……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