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银楼
百里宜的推算并没有错,接下来十日,坤究县内人来人往,忽然涌进一大批非富即贵的人。
这批人对坤究县本地的小破客栈无半分兴趣,哪怕百里宜开的新客栈价格乃这些客栈的十倍有余,绝大多数来客也宁愿选择新客栈,直到新客栈实在住不下,这些人方不得不选其余客栈。
舍得出大价钱的来客只要一住进来便知道他们的选择有多明智,干净的被褥,美观的设置以及机灵的小二们那口标准的官话都让来客倍觉物超所值。
无论如何,住在这些新客栈里起码没有跳蚤爬上身的风险。
来客的满意意味着银钱哗哗不断涌来。
沈歌看着新客栈的账册,短短几日,对百里宜的经商才能彻底心服口服。许多人一辈子都挣不到的银钱,百里宜区区几日便能赚得盆满钵满,实在令人敬佩。
韶信暗地里表示,“沈歌儿你可别看他这斯文模样,实际上这厮白面皮底下满腹黑水,一不小心可就容易着道。”
韶信与百里宜有些不大对付,沈歌发现后对两人之间的相互评价通常一只耳朵进一只耳朵出,向来不大当回事。
听闻韶信的吐槽,沈歌唯有笑笑,不过他确实相信百里宜不如他表面这般热情纯善,不然他也不可能成为这等大商人。
沈歌晚间时与荀飞光说这事,荀飞光不在意,“他二人自小一起长大,一直这般说话,你听听就过。”
“啊,他们两人年纪差不多么?看起来百里宜比韶大哥年轻不少。”
“百里宜占个面皮白的便宜,两人同年。”
沈歌当真未看出来,心头不由有些惊讶。
荀飞光顺势与他说手下的一些事情,包括韶信麾下的清凌卫,百里宜组建的商队,荀九负责的情报等。
“我给你一枚印鉴,日后你直接调动他们便是。”
沈歌推拒,“算了罢,我什么都不知,有你在给我印鉴做甚?我不懂这些还容易误事。”
沈歌颇有自知之明。
荀飞光没答他这话,转头将一枚印鉴给他送来。
那是一枚拇指大小的和田玉印鉴,与荀飞光手上的那枚印出来的图章正好成阴阳关系,一阴一阳,恰好相配。
沈歌拿到手,什么都没说,只是慎重地将它塞进锦囊挂到脖子下,日夜不离身地怀揣着。
百里宜不仅经商经得好,他方方面面都极有条理,有他与荀管事在,沈歌两人几乎没操心过婚礼事宜。
四海来客渐渐汇聚于坤究县,做官的官员多半从京都内来,从商的则来自五湖四海。尽管荀飞光并未朝外头广发请帖,大燕朝一干人精却谁也未忽视他的婚礼。
许多官员不能亲自到,便遣仆从带来厚礼。
从商的来客则大多把生意放到一头,千里迢迢地赶过来。
沈歌看着明显是外地人的那些陌生面孔,心中有些感慨。
百里宜道:“人向来无利不起早,二爷只看他们赶得辛苦,却不知许多人即使再辛苦,也想要一个能赶过来的机会。”
沈歌咋舌,“话虽如此,但到底是为我与荀哥的婚礼。来者皆是客,我们还要从他们身上赚钱,是否不大厚道?”
“这有什么,我倒觉得时日太短,来不及布置更多,有些可惜。白花花的银钱就这么放过去不说,众位客人集中在这小小的坤究县无所事事的,也是无聊,显得我们招待不周。”
事实上,来坤究县的客人并不怎么无聊。有那么多官商云集于此,众人互相拉关系,找合作还来不及,哪里会无聊。
百里宜也就是说说罢了,他似乎也并不觉得无聊,每天忙里忙外的,沈歌甚至不经常看到他的身影。
这一日,沈歌与荀飞光从山上打猎回来,却见百里宜带着一行抬着精致檀木箱子的仆从回来。
沈歌问,“此乃何物?”
“先前二老爷给我的那些饰物图册,有一部分老师傅们已做出来,二老爷您看合不合心意。”
百里宜说着便开箱。
箱子内的饰物比沈歌想象中的还要美许多。
金灿灿的金饰,流光溢彩的宝石饰物,件件都极具冲击力,哪怕身为男子的沈歌,见到这些美丽的饰品也不由心动不已。
这些饰品这样美丽,即使一件件摆出来,也全无庸俗的市侩感,反而好似一件件艺术品。
沈歌作为这些饰品图纸的提供者,第一眼望过去,有种难以置信之感。
“老师傅们也太厉害,比我想象中的好多了。”
荀飞光也点头,“东西做得不错。”
“要卖的东西哪能不做好一些。”百里宜笑嘻嘻。
第二日,百里宜在坤究县内又开了一家银楼。
这银楼先前也是一家卖饰品的银楼,不过因为经营不善,苦苦支撑几代后终究还是倒闭,被百里宜接手。
银楼里的柜台伙计等都是现成的,百里宜却没要,而是按自己的心意重新换了个遍。
大修来不及,楼内只是抬了不少装饰进去,地上全铺满来自草原的地毯,半分地面都不露。这地毯还每日一换,时刻保持着整洁。
沈歌去看时,银楼里头已焕然一新。无论是墙上挂着的字画,大扇大扇引入光线的窗户,还是脚下柔软的地毯,都颇有他前世那些高档店铺的意味。
银楼内的装饰不必说,伙计更是杰出。
不知百里宜从哪儿拉来的小伙子,一水俊俏无比,站在那里看着极为赏心悦目,哪怕同为男子,也不禁多看他们几眼。
伙计们并非草包,个个能说会道,对待客人时态度拿捏得恰到好处,既不会过于殷勤有失格调,也不至于太过冷淡赶客。
除伙计外,店内还有几个人高马大的青壮,专为震慑宵小而设。实际上伙计们俊俏归俊俏,个个也都身怀武艺,等闲人要是有甚歪心思,过来此处绝对讨不到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