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早晨八点的阳光温和也耀眼,陶舒舒迎着光,坚定沉稳地走到了升旗台旁。
苏茉茉从见到陶舒舒的第一眼就开始发抖,如同风雨后摇曳的茉莉,我见犹怜。
陶舒舒则沐浴在阳光下,眼神坚定,身姿笔挺如青松。
两个人,一个大气,一个可怜。
下方快门声咔擦响起。
出神的人们听到快门声,如梦初醒地纷纷拿出手机录制下这绝美的画面。
陶舒舒站定。
秦瑞目光沉沉地看向陶舒舒,“希望你别输。”
陶舒舒眼神都欠奉,倒是和两个外教老师打了个招呼。
陶舒舒昨天找到的人工智能叫“寻”,另一个人工智能也是语言领域赫赫有名的,以虚拟形象参与过某多边经贸会的翻译导航工作,昵称“千言”。
倒是苏茉茉听到秦瑞的话,倏地攥紧了手心,脸色僵硬。
秦瑞也深沉地看了苏茉茉一下。
苏茉茉顿时抖得更恐惧了。
秦瑞往苏茉茉旁边走了走,手指擦过苏茉茉的身体。
几秒钟后,苏茉茉平静下来。
双方选手都准备好,比赛也正式开始。
第一轮,秦瑞出题,他还算公平,出了五个题,由苏茉茉抽取。
抽中的题目和米国历史有关,就连题目里也隐含着语法陷阱。
苏茉茉嘴角露出得意的微笑。
历史人文类的题目,非常看重平时积累。
在这一道题上,她拥有的知识,绝对能超过陶舒舒。
在学神系统的帮助下,苏茉茉开始回答,她侃侃而谈,语调流畅,几乎是脱口而出。
这场比赛,荟文不少学子都在紧张围观,甚至有好事者偷偷开了直播,和其他学校的朋友分享。
苏茉茉回答完,一些同学震惊了。
“没想到苏茉茉的口语这么流畅。”
“口音地道,和外教的水平都差不多了。”
“这么看,苏茉茉还是有几分真才实学的。”
苏茉茉得意扬扬地侧耳倾听同学们的议论。
已经有同学对她改观了,她一定能赢陶舒舒,让所有人看看,到底谁才配当校花。
她朝陶舒舒挑眉,暗含得意和嘲弄。
陶舒舒不慌不忙,冷静开口。
这道题并不在陶舒舒准备的范围内,但她经过很多天的英语对话熏陶,已经能下意识将表达切换为外文。
几秒钟的思考后,陶舒舒张口了。
她的音色很动听。
她侃侃而谈,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每一个停顿都恰到好处。
她抓住了苏茉茉弱化的逻辑,毫不留情复述苏茉茉的漏洞,然后表达自己的观点。
苏茉茉神情微僵,她本来胜券在握,认定了自己一定会赢。
所以陶舒舒刚开口时,她仍然在分心捕捉台下同学们对她的赞美。
以至于甚至没听清陶舒舒最开始的几句话,还是求助了学神系统,才没错漏所有语句。
几乎是在陶舒舒开口的一瞬间,同学们就震惊了。
陶舒舒的口语竟然也这么好。不,相比起来,她其实没有苏茉茉那么浓重的外语体系感,苏茉茉是地道的外国腔调,但也因为太过外语speaker,而习惯了将单词中的音节略读,听起来好听,但对于非母语者来说,需要非常专注地听才能跟上节奏。
陶舒舒没有非常纯正口音的劣势,也正是她的优势,她的所有发音、连读弱读的技巧,都标准到无可挑剔,但她的音节很依然很清晰。
她一开口,耳朵就能分辨,这是自己同胞的发音。并不会根据音色将她错认成外国人。她没有百分百模仿外教老师的发音,而是学会了音标和发音规则,将这门语言融会贯通通过自己的口中说出来。
因为这一特点,她说出来的话相对而言更直白,更加友好,就像“衬衫的价格是九磅十五便士”*,每个做过几套题的学生,都能听懂这一句。
她虽然是第一次表达,但更容易被听懂观点。
这一点,让不少通过网络吃瓜观看的留学生校友感觉友好。当他们到国外留学时,能说哪个老师的口音不地道吗?人家就是从小说外文长大的,但咖喱味的外文,就算纯正也需要适应才能听懂。
相比之下,苏茉茉就显得很卖弄。
台下,顾桐秋原本是等着看苏茉茉的笑话,听到苏茉茉的口音,她忽然觉得有些熟悉。但一直没能抓住这抹熟悉。直到听完陶舒舒的发言,她忽然想到,苏茉茉的发言和自家堂姐一模一样。堂姐是从小在国外旅居,在外文环境里熏陶了十几年,所以才练就这么一口口音。
但据她所知,苏茉茉从小到大别说出国,甚至是转学到荟文才第一次接触外教老师,她为什么也能说成这样。
想到堂姐多日以来的难受,顾桐秋眼神一暗。她按下录音键,还嫌不够,又拍了拍身旁的同学,“刚刚那一段我忘记录音了,呆会儿发我一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