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三卷锦帛
光华一闪,刘涛再次出现在新野城中。虽然距离上次现实中已经过去了两天,但在原界里,只是不到半个时辰。
伸手将桌案上批复完的公文放到一旁,刘涛开始思考接下来的路。
现在是184年3月,黄巾起义刚刚过了一个月。
按照历史走势,战斗并不会迅速激烈化,但自己作为朝廷的势力,肯定要遭受黄巾军的攻击。
而前期,黄巾军占据这绝对优势。
如何抵挡黄巾军的攻打,将是自己当前最应该考虑的事。
想到这场起义高潮部分只持续了一年半,高峰时期,更是席卷了八个州府,大半个东汉。
造成的破坏更是恐怖的。
而且,作为汉末的重要现役,三国里的群雄几乎都有涉及,讨伐黄巾军,可以说黄巾起义间接导致三国局面的形成。
刘涛慢慢思考,自己该如何对待将要到来的战争,又如何在这场大变革中谋求最大利益。
或者说,这黄巾起义就是新手村难度,给那些诸侯野心家提供资源,培养势力的沃土,如果自己不能很好的把握住,错过了这地,迎接自己的将是乱世征伐,没有实力只能沦为诸侯的踏脚石。
若是连新手都挺不过,那自己攻略原界的脚步只能停止了。
“唉,原界建立不易,攻略更难啊!”
刘涛感慨,哪怕这个原界是自己建立的,里面的大势自己心里都清楚,但在战国智能的干预下,想要凭借先知先觉获取好处,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况且,自己的实力还是太弱了。
别看自己过了“新手任务”,但那些都是小儿科的,下一次若是收到攻击,这座新野城能不能守住还两说。
刘涛心情有些烦躁,起身走了两圈。
却是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坐回案几前。
“自己,不就是要搏一个前程吗?”
给自己打气,随后从桌案上翻腾一阵,将一副简陋的新野地图铺开。
这份地图并不是官方地图,只是新野城的简图,以前的太守在任时让人制作的。
在刘涛看来,这份地图就是一份简笔画,不仅没有地形的标志,就连河流也是随便画了一下,至于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等高线、缩放比例等等统统没有。
顺手将地图推到一旁,从背后架子上扯下一块锦帛。
刘涛拿出毛笔,还是有些用不惯,但也没有在意。
提笔蘸墨,在锦帛中心位置画一圈,随后写上新野二字。
随后,刘涛开始回忆新野周边的地形,河流,沼泽,山脉走势,以及周围的城县。
并且,根据自己的记忆,将这些地方按照距离远近进行安排描画。
“新野城隶属于南阳郡。位于南阳盆地的中心地带。”
“西边比邻育水,东边有沘水河,周围平坦加之水资源丰富,适合耕种…”
“城西南有朝阳城,东南新都城,西边有穰县和安众等城县。”
“在北面有育阳、棘阳、涅阳和宛城等…”
大约画了半个时辰,刘涛眼前出现一副新野周边的地形图。
虽然仍旧简陋,但对比之前的却是详尽的万分。
吹口气,让墨汁阴干。
刘涛看着面前的地图再次出神。
南阳郡,最为东汉时期最大的一个郡,在编人口四百多万,是全国有名的产粮区,而且这里和豫州搭界,地理位置险要。
三国时,袁术正是凭借着南阳的支撑,成为一方霸主。
“如此优势,弃之岂不可惜?”
随后,脑海中更是散发出去,周围的地形地势,州府城市一一浮现。
南阳郡整个轮廓出现在三国地图上,南面是襄阳、江陵这种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城市,往东可以同样合肥,往西则是汉中,往北更是有汝南,许昌等地。
战略位置绝对重要,怪不得诸葛亮隆中对时都有提过。
再者,南阳一郡人口稠密,内里人才更是多多,出名的有诸葛亮、黄忠、魏延、文聘、邓艾等等三国文武,得之则天下大有可为。
刘涛喃喃自语,越是看去,越是肯定自己的起步,就是这南阳郡了。
“现在,最重要的,就是人才啊!”
作为三国原界的制作者,明白这个原界最主要的,最常见的,就是战争。
战争,打的是底蕴,而底蕴是由人才治理来的。
所以,招募士兵,发掘武将,当是各个诸侯势力发展的重要环节。
刘涛想清楚思路,再次取出一卷锦帛,开始回忆起黄巾起义初期的信息。
黄巾军和朝廷的平叛军队一共有三处主要战场。
北方战场,张角三兄弟带领黄巾主力同卢植的北军及地方官兵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