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强大的灵植
“现在粮草能够支撑多久?”“两个月,省一点的话,不再招收流民的话,三个月没问题。”
邓芝一边回答。
“三个月,应该够了。”
刘涛坚定回道。
“一个月后,攻伐汝南、颍川的蛾贼,应该能够缴获些存粮,支持一段时间。”
邓芝和刘晔对视一眼,随后刘晔回道,“伯平,此事还需谨慎,若不能取得粮草,后果,不堪设想。”
刘涛却是笑着,有关将藤蔓的事说了出来。
“此事,当真?”
“果真有亩产百石?”
不是他们不相信,实在是太过惊奇。
要知道,现在最好的良田种植粟米,也不过是一亩三石左右,这亩产百石的农作为简直就是不可思议。
刘涛笑着,汉朝一亩地等于前世的四分之一亩,前世种植番薯一亩地最少也有七、八千斤,按照重量换算就是三百多石,再换算上现在的田亩,一亩地最少也有八九十石,若是静心培育,亩产百石不成问题。
“或许百石有些夸张,但最少七八十石应该是没问题的。”
刘涛坚定的说道,刘晔两人虽然怀疑,却还是选择相信刘涛的说辞。
随后,两人抓住刘涛询问这种作物的习性,刘涛将前世听到的有关番薯的介绍说了一遍。
虽然不清楚这株藤蔓和番薯有啥不同,但既然是高产粮食作物,肯定和番薯有共同之处。
随着刘涛渐渐讲述,两个人眼中的兴奋愈发明亮。
相比起黄忠,刘晔和邓芝更加明白这株植物的作用。
乱世,有粮就是王。
若是真的去刘涛所说的那样,今后将不再被粮草捆绑,他们发展的空间将会更加广阔。
在得知这株植物遭到破坏之后,刘晔直接跳起来,恨不得立刻前去桐柏山,仔细照料。
刘涛赶紧拉住自己的叔父,说明产出的琼浆玉露有效果后,终于打消了刘晔的念头。
送走了刘晔两人,刘涛就抓紧时间安置马厩。
先前马厩出产的战马都被刘涛送到魏延那里,新组建的重骑兵正在训练。
距离出征的时间不远了。
来到宛城外军营,此时这座军营已经沦为训练基地,到处都是军士训练的声音,还有教官不断的训斥声,以及帐篷里面郎朗的读书声。
是的,现在整个南阳都是刘涛的辖地,刘晔也清楚刘涛让士卒认字的目的,为了将来做打算,亲自去聘请寒门不得志的学子,进入军营后充当先生,教习士卒认字,读书。
这些人,本身并不排斥这些穷苦人,而且在这里他们得到了尊重,有了莫名的归属感。
这种感觉,也让更多的读书人认同刘涛的政策,一些地方陆续归来的乡绅想要继续获取利益,就必须依附到刘涛身上。
至于那些被刘涛征用屯田的土地,乡绅并不是没有意见,但在屯田兵的威胁下,在各个城池的驻军眼下,只能无奈的接受。
而且,刘涛也并不是完全占用土地,仍旧有大量无主的土地供这些乡绅开垦,他们缺少的是开垦土地的人。
流民都被刘涛整编成屯田兵,甚至一些活不下去的乡民也自愿加入其中,这让归来的乡绅面临尴尬的境地。
想要让人给他们耕地,就得拿出好处来雇佣他们,否则人家直接成为屯田兵,想要找人都找不到。
好在,隔壁汝南郡的战事仍在进行,不少流民往这边赶,让人力资源没有那么紧缺。
刘涛带着赵弘来到军营中心位置,这里已经被清理出来,作为马厩的场地。
将先前的石碑取出,埋入地下,很快周围场景变换,一座座马厩出现,负责打理的马夫迅速上前开始工作。
不一会儿,马厩开始运行。
不过,此时的马厩只是中级马厩,每天提供中级战马10匹,初级战马20匹,而且马厩容量有限,对于整个军队来说还是有些少。
但细水长流,再说马匹也不一定只靠这马厩产出,到时候北方地区广袤的草原拥有大批良马,那才是军队骑兵组建的大头。
随后,刘涛取出战国奖励自己的战马图腾。
整个图腾就是一匹火红色战马,巴掌大小,却是雕刻的面面俱到,马首马尾,身躯鬃毛,样样不缺。
刘涛走到石碑埋藏处,将这火红小马放到地上。
随后,仿佛空中传来阵阵马蹄奔腾的声音,再看时图腾竟然消失,而后马厩里出现新的信息。
马厩
等级:中级
每天可治疗、提供中级战马10匹,初级战马20匹。
特殊产出,赤焰驹(每天5匹)。
战马容量初级5000,中级3000,赤焰驹1000。
升级条件
高级马夫10人高级战马公母各50匹中级马夫1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