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双喜临门
刘涛还不清楚自己入了灵帝的法眼,为此还获得了巨大的好处。不过,却也从案牍中解脱出来。
本来,刘涛并不打算给自己的叔父刘晔安排职位的,毕竟职位就代表着下属,这对两人之间的亲情是一种损害。
可是,刘涛不说,不代表着刘晔不做。
或许,从前来寻找刘涛开始,刘晔已经有了意思,乱世之中,若不能有所成就,也要保全自家兄长的血脉。
而经过一系列的查探,包括刘涛的所作所为,以及手下将士人才的探索,刘晔就坚定了自己的意愿。
在城外军营里转了一圈,感触更大。
那些政委,虽然学识不高,却能深入到士兵当中,给士兵带来希望。
他们不仅能准确传达刘涛的意思,还能监督士兵,监督官员,虽然类似于朝廷的监军,却更多的是站在士兵一边。
而且,他们还在教导士兵认字,用他们的话来说就是扫盲。
刘晔随便找到一名巡逻士卒询问学习情况,那名士卒竟然认识五十个字。
五十个字,连世家大族里的孩童都不如,但在平民里,在军队中,却是恐怖的存在。
他可以想象,这支军队一直成长下去,将会涌现出大量的‘人才’。
这些人才有着坚定的思想,一切都以主公为命是从。
这让刘晔对自己这个亲侄儿更是刮目相看。
随后,刘晔就将政务接管下来,同时也按照刘涛的意愿,聘请识字的人,到军队中教导。
刘涛也拿出时间,再次投入到军队的训练中。
这次,他将队列拿了出来。
先前不是没有考虑这种现代的训练方式,但大部分人左右都分不清,也没有那么多教官和时间供他使用,所以先前的训练都是以各部将领为主,按照朝廷下发的方式进行训练。
现在,政委已经到位,知识也开始普及,刘涛准备拿出自己写的训练大纲,开始训练部队。
当刘晔,魏延赵慈等人看着新出炉的训练大纲时,对于这种简简单单的走走停停,没啥感觉,甚至觉得还不如让士卒挥刀来的实在,可经过刘涛对各部军官的训练后,就意识到这队列的不凡。
刘涛第一期训练的,就是各部的基层军官。
政委主管思想,各部军侯屯长主管训练。
两者分工明确,互相增进。
在刘涛和他们同时站了半天的军姿后,整个人都感受到精神的变化。
而后,连续三天的军姿队列高强度的训练,鼓声不停前进不止,左右转更是随时进行。
这些选拔出来的军侯,都是底层军官中文化程度高,对刘涛更是盲目死忠的存在,能够和自己的主公一起训练,简直就是最大的荣幸。
就是让他们去死,他们也不会犹豫。
何况,只是在这太阳底下晒晒?学学走路?
何况,他们的主公在一旁看着他们!
转眼三天的训练结束,刘涛让他们回到各部当中,一边自己琢磨,一边对整个队伍开展军训。
随后的日子里,宛城的居民每天都能听到城外军营里传出来的“一二三四”的喊声。
因为三八律的存在,军队里对于平民非常客气,刘涛有收获了许多钱财,保证战士们的体能,便让军队敞开了购买鸡鸭鱼肉,为宛城及周边的民众带来了丰厚的利润。
这样的做法,也让民众更加欢迎这支特殊的军队。
刘涛也趁机安排政委带领部队,进入乡村,修路,修桥,帮助孤寡老人等等,惠民措施。
一时间,军民鱼水情不断上演。
一群孩子也不害怕,就围在军营外面,看着里面热血激情的汉子不断呐喊,更有人有样学样,整个宛城地区暴发出异样的激情。
训练很快取得了效果,魏延在带领部队征讨附近山贼流寇时,这群在军纪下训练出来的军队,若是没有撤退的命令,他们能够追着敌人跑出数十里,第二天还能成建制的出现在军营中。
自从有了夜间的训练,更是再也不担心夜袭,因为每个人都清楚夜里遭到袭击该干什么,找到自己的伍长什长,守住自己的营寨。
总而言之,这次军训取得的成果严重超出众将的想像,以至于刘晔亲自带人将刘涛发下去的训练大纲一个个收回,亲自保管。
以后,若没有得到允许,绝对不能泄露出去。
宛城此刻变成了训练大营,不断有军队来往于新野,育阳和宛城之间,各部轮换进行,都得到军训。
而就在刘涛安排下去计划,准备参加学校里准备的原界时,襄阳来人再次打乱计划。
心里无奈,好在自己还有时间。
来人是一名什长,刘涛不认识,但魏延一眼就认得出来,此人是黄忠的一名亲卫。
而后,这名什长便开始讲述其“匪夷所思”的事情。
当初,黄忠从育阳城携带粮草一路波折返回襄阳时,还未进城就被城门处守军给抓了起来。
理由竟然是通贼?
这个理由,不仅刘涛差异,就连一起回去的襄阳士卒也惊奇,他们本来以为回到襄阳,以自己等人剿灭蛾贼的功绩会得到奖赏,哪知道众人一同被看押在营中。
黄忠更是错愕,知道被关押进大牢中才惊醒过来,自己是糟了小人陷害。
可是,自己已经深陷牢狱,哪有本事申冤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