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二章挑衅
“敌方mg战斗机队群来袭,热源数量七十八。” “天启、饥荒、死亡三机被围,按照预定计划,三机牵制敌方一百台mg机体。”
“距离敌方mg战斗机队群抵达计划预定坐标位置,还剩22km。”
“mg饥荒僚机、mg死亡僚机、mg天启僚机已整备完毕,进入线性弹射舱待命。”
“……”
lhan-x2战舰舰桥中,所有人都忙得不可开交。
一条接着一条的指挥命令通过舰桥的全舰通讯频道,下达到战舰的每一个相关人员手上。
所有人严阵以待,静待敌方mg战斗机队群进入战斗计划的预定攻击范围内。
谢尔盖·凯森曾对他手下的士兵说过这么一句话:“不打无准备之仗,方能立于不败之地。”
这句话的出处实际上并非是谢尔盖,他也只是引经据典,从某部兵法古籍上看来,再转述给他手下的士兵。
在蓝星联邦军队中曾有过太阳神“阿波罗”尊号的谢尔盖·凯森,素来对这句话十分推崇。
因此,每每有谢尔盖·凯森参与的战斗,他都会在战斗开始前,事先把战术计划做好,即便有几次战斗,他并非是部队总指挥官,他也会将自己做好的战术计划书上呈给相关的指挥人员,以作建议参考。
谢尔盖·凯森对战前战术计划书的制定有着一种几近于偏执的习惯,那就是不论这份战术计划书是否是他本人制定,他最后都必须要对战术计划书进行二次的检阅修正,以保障这份战术计划尽最大可能的减少错误漏洞。
这也是谢尔盖得到“阿波罗”尊号的又一大原因。
一次次堪称完美的战术计划,就好像神话传说里那个完美的男人,手握太阳神的权杖,指引人们走向胜利的道路。
或许是因为自己本人就是一个固执的战术计划狂,所以谢尔盖对在战术计划制定方面也颇具才能的林狩旸极其看好,以至于在之前的一段时间内,对林狩旸的态度甚至要更好于对副官的态度。
所以,这才引来副官对林狩旸的厌视。
平心而论,林狩旸在战术计划方面确实有他独特的才能,从之前几次骚扰作战成功,就可以看出林狩旸在战时指挥和战前战术计划制定两方面才能。
可如果真要仔细评判一下林狩旸在之前几场战斗所制定的战术的话,还是可以发现很多不足之处的。
而从这些不易察觉的漏洞中也可以看出,林狩旸在战术制定方面,还稍显稚嫩,但也说明,他还有极大的进步空间。
没办法的事,毕竟林狩旸本身还是一个生化超兵,以前在训练营中接受的课程,大多还是偏向于mg机体驾驶方面的实战课程。
倒是也有相关的指挥课程学习,但因为训练营教官对这些东西并不上心,而且教官们也不认为他们这些身为战争消耗品的生化超兵会有资格去指挥战斗或是制定战术计划,所以训练营的指挥课程,也只是教了一些最基础的指挥知识,更深层次的东西,生化超兵就没有资格学习了。
知识层面的缺陷,严重影响了林狩旸自身天赋的发展。
而谢尔盖则不同,他是指挥经验极其丰富,脑子里战术知识量储蓄充备,且自身天赋也非常优秀的蓝星军人。
所以,林狩旸接近谢尔盖·凯森,除了是想要借助与谢尔盖的关系,来遏制自身的副作用发作频率外,还有就是林狩旸本人对战术指挥这一板块的知识很感兴趣,并且谢尔盖也不藏私,林狩旸有问题,谢尔盖就一定会给他解惑。
随着二人之间关系升温,谢尔盖也会将手头的一些战术制定工作交给林狩旸去做,让他拿这些工作练手,谢尔盖本人则负责对林狩旸制定好的战术计划进行最后的检阅审批。
林狩旸的指挥才能,也是在这一次次的计划制定工作中,出现了慢慢成长的趋势。
而二人之间的关系,也因此,变成一种亦师亦友的特殊关系。
像这次的lhan-x2战舰突围计划,就是二人携手制定的。
谢尔盖大胆的战术制定方式,加上林狩旸小心谨慎的指挥态度。
两人配合起来,简直就是天衣无缝。
从选择哪个方向的包围舰队作为突围对象,到己方的mg战斗机队应该如何使用,才能将新型机和机师的实力发挥到最大,然后是战舰在面对敌舰时具体的操作反应……
这些,二人都有商定。
这次的突围行动,之所以选择g99舰队,这支火星联邦第四宙域的中型防卫舰队,究其原因,其实就是因为谢尔盖猜到了g99舰队的指挥官不会认为己方战舰会选择他们所在的这个方向突围,而他谢尔盖就是想要给对方一个惊喜,打g99舰队一个出其不意。
先用变色龙系统隐匿踪迹,让g99舰队放松警惕,然后在距离敌方舰队200km的时候,解除变色龙系统的隐身状态,吸引敌方注意力。
之所以要在200km的时候解除变色龙系统的伪装,则是因为在前线战场上,200km是每一个火星联邦侦察机队所负责的侦察范围的极限距离,在制定突围计划时,前线作战经验丰富的谢尔盖便认定,敌方不会改变自己的侦察习惯,依旧会将200km作为一个侦察范围的极限距离。
过了200km的极限距离,lhan-x2战舰借助变色龙系统的伪装也就没了用处,反而,会限制战舰的行进速度,而这次的突围行动,本就是需要战舰方面闪电突进,快速解决战斗并及时撤离战场。
因此,就必须解除变色龙系统,让战舰全速前进。
而一旦变色龙系统解除,战舰全速前进,舰尾引擎在提速的同时,温度也会迅速上升,战舰立马就会暴露在敌方的雷达和热探测仪上。
这样一来,第一阶段的突围行动,吸引敌方注意力,便算是基本完成了。
等到敌方四艘先锋舰,以及一百九十架mg机体出现在lhan-x2战舰前方时,便也代表着,第一阶段的突围行动,已经彻底完成了。
第一阶段的任务步骤完成,接下来就是突围行动的第二阶段任务步骤:mg机体牵制作战。
一百九十台的火星联邦mg机体,倒是并没有超出谢尔盖先前所预设的,敌方二百八十台mg机体尽皆出动,不过因为数量上也差不了太多,所以第二阶段的行动计划,谢尔盖并没有临阵改动。
战舰方面和第二阶段的主要执行者,天启、饥荒、死亡三机,也继续按照原先的行动计划执行牵制任务。
先是战舰方面发射足够数量,可以造成大面积烟雾屏障的烟雾弹,烟雾弹在先行出发的饥荒和死亡两机面前,创造出一片宽阔浓郁的烟雾网,将敌我双方进行视野格挡。
然后,在烟雾网布置的过程中,饥荒机体和死亡机体开始分散寻找对敌位置,等敌方mg机体从烟雾网侧面飞掠而出的同时,两机率先出手,打敌方mg战斗机队群一个措手不及,以此搅乱敌方的攻击阵型。
接着,二机会因为数量方面的短缺,而被敌方mg战斗机队分兵包围。
经过之前一段日子mgsv系列新型机对第四宙域相关军事设施的骚扰清楚行动,谢尔盖相信,第四宙域军方一定对mgsv系列机体的性能,以及其驾驶机师的实力水准,有了一个大概的认识。
只要对方mg战斗机队群的总指挥官不是个傻子,就肯定不会把己方mg战斗机队群的注意力放在拦路的饥荒和死亡两机身上,而是更倾向于先突袭母舰然后回头再对付两机这样的战斗策略。
而事实上,也确实如谢尔盖所想,敌方mg战斗机队群选择了分兵包围两机,并将主力用于突袭蓝星战舰的战斗策略。
饥荒和死亡两机虽然被困,但是两机却可以依靠机师的驾驶实力和机体的优秀性能,在确保自身安全的情况下,反过来对敌方包围圈施加压力,从而迫使敌方突袭母舰的mg战斗机队群不得不继续分兵,弥补包围圈因两机反击而出现的空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