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八十四章皇朝大乱
顺利回到郡守府,而公孙策等众人已经在郡守府的会客大厅等待了!
我迈步进入大厅,扫了一眼,看了都在,淡淡的说道“都在了啊?怎么还有什么事情吗?”众人都没有说话,因为目前暗夜还没有传回来具体的消息,龙小云也没有回来,所以众人也没有一个可用的参考情况。
“好了.看你们一个个的!有事说吧!”此时我有点身心俱疲,想了很多,虽然老皇主派遣到这里来是无奈之举,但是何尝又不是我利用老皇主之举呢!
“老大,我们是不是需要一些做一些准备?如果不出意外国葬结束,恐怕就会大乱的!”此时看见没人说话,公孙策没办法,只好站出来说话。
我继续沉默着,没有说话。
“老大,你别不说话啊!只要你一句话,我们就做好战斗的准备,只要时机成熟,我们就挥师南下,奠定大业!”此时血一突然壮志满满的说道。
“就是,目前老营那20万的士兵的训练已经进入了正轨,如果非要拉出来也是没有问题的!”此时冷锋以为我在担心士兵的问题。
而反观全场,只有诸葛瑾和我没有说话。
下面的众人已经说开了,甚至就怎么攻打天堑关展开了讨论。
“啪”
听得他们吵吵,我顿时头疼不已,只好一巴掌拍在茶几上面,下面说话的声音顿时戛然而止。场面安静的可怕。
“要讨论滚去大营去讨论,别在这吵吵,都吵吵啥?该干嘛干嘛去!”我直接起身,一挥衣袖,吼了一句,直接迈步而出,没有在管这些吵吵的人。
看着我离开,这一下众人都吓的不轻。唯有诸葛瑾坐那老神在在的喝着茶,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样子。
沉默了半响,众人将目光看向了诸葛瑾,诸葛瑾也被他们火辣的目光盯的浑身不自在!没办法只好放下茶杯,深深的叹了一口气!
“哎我说你们真是咸吃萝卜淡操心,血一、冷锋路上的时候我没跟你们说嘛?现在这个时候,你们说这些,你们想让他怎么说?”
“直接让你们挥师南下给老皇主送葬吗?这不是开玩笑吗?我说你们蠢你们还不服气。今日这一些事情,来的路上我没跟你们说吗?”
“这一切都是在老大算计之中,这个时候,你该什么干什么去就好了,暗自准备不就好了吗?什么事情都要问?话从他的嘴里说出来就是两码事了,明白了吗?”
随后不再说话,低声骂了一句蠢货,对着公孙策招招手,意思不言而喻。
公孙策看到诸葛瑾对自己招招手,也没有二话,直接起身,跟着诸葛瑾走了出去。场面上就剩下四人和一些团长在那里大眼瞪小眼。
沉默了一会,血一站起身来说道“都走吧,回大营吧!还准备在这里混一顿还是咋滴?”
说完血一不再废话,直接起身,直接往府外走去。
而诸葛瑾跟着公孙策,晃荡到了公孙策的小院。
跟带着孩子在院子玩的公孙氏打了一个招呼,二人一前一后进入大堂,公孙氏上了一壶茶以后,就退了下去,继续陪孩子去了!
“诸葛兄,你说今日老大为何如此反常?以前不曾看到他在我们面前发这么大的火啊!”此时公孙策一脸的莫名其妙的样子问道!
“哎我说公孙兄,你也是的,你为什么就不努力想想,老大为什么要办这个祭奠呢?”诸葛瑾说完,首先给公孙策倒了一杯,又给自己倒了一杯。
而随着诸葛瑾说完,公孙策就陷入了沉思之中。
半响,公孙策那原本紧皱的眉头突然松了开来,重重的叹了一口气。
“想明白了?”看到公孙策叹了一口气,估计应该已经想明白了!
“嗯想明白了!这是一招妙棋啊!实在是高!”公孙策不由得佩服说道!
“哈哈.”诸葛瑾听到公孙策这么说,顿时哈哈大笑起来。
随后二人就没有在为此事多做交谈,开始随意的聊天,中午诸葛瑾也没有走,一起小酌了两杯以后,秘密的商量了一些事情以后,诸葛瑾大笑离去。
“相公,这诸葛军师笑什么?”此时正在收拾桌子的公孙氏好奇的问道!
“夫人,有些事情不能跟你说,但是不得不说,诸葛军师的才智过人啊!老大有这么一个人辅佐,大事可成啊!”公孙策独自又喝了一杯,开怀的笑道!
公孙氏也就没有在这个问题上面多做询问,啧了一口,就收拾东西去厨房了!
而公孙策走到院子,看着在院中玩耍的儿子,又看了看主阁楼的方向,嘴角不自觉的微微弯起。
而这边3日的祭奠也在有序的进行着,只不过更多的都是老百姓的自发吊念的行为。
而皇朝这边可就不一样了,在第九日清晨,辰时,皇宫里面再一次响起了9声钟鸣,这个是送终的响声,皇都的百姓知道,这老皇主要下葬了!
按照礼仪,灵柩需要从老皇主的寝宫一路从皇宫出来,顺着官道直接往南,进入皇家的陵寝里面安葬。所以这一路,百姓站成了两排。
大皇子打头,身后是众皇子公主和皇妃,9匹高头大马拉着棺椁徐徐前进,哀乐也一直没有停。
在礼部进行一系列的繁琐的礼仪以后,老皇主的棺椁顺利的安葬下来,只不过按照规矩,除了皇后以为,剩下的一些送别的妃子,就无法回宫了。
因为很简单,这个是老皇主的妃子,虽然没有陪葬的习惯,但是这些妃子也是需要守灵的,所以从此生老病死都只能在这边陵寝住着,不得回宫了。
而皇后因为是老皇主的结发妻子,又是统领后宫的人,所以还是需要回去的。
而大皇子不知道中了什么邪,非要守灵3日,而这一点让皇朝的一众大臣甚是满意。不说其他,就这一份孝心,就值得夸赞。
而其他的一些皇子公主,礼仪一结束,就巴不得尽快的离开。
而随着老皇主的国殇结束,朝中大臣又面临了另一个尴尬的事情,那就是由谁来继位,其中军部的武将大部分人和一些老臣,支持大皇子上位。
必定大皇子虽然不是老皇主册立的太子,但是大皇子好歹也是嫡长子,按照长幼有序来说,立大皇子是没有问题的。
只不过还有一部分人支持三皇子,认为谁有能力谁继任,而不是论资排辈。
就此,整个皇庭吵的不可开交,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谁也不服谁,最后在大殿就差动手打起来了。
一转眼,三日已过。
本作品由六九書吧整理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