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首次分歧
众人因为康兴的插嘴,也失去了继续介绍的兴致。“思莹拿的是展厅的刀吗”,魏万感觉气氛有些沉默,于是开口说道。
蔺如峰这才发现之前交给宁思莹的刀她还抱着,于是拿过来递给魏万。
“这是唐刀?”,魏万接过来看了一下,又抽出刀身感受了一下刀刃,“好像不是很锋利啊”。
“嗯,我之前也听人说过这把唐横刀,好像是国内一个大师仿制的”,林鑫说道。
“没错,就是因为是仿制的只做了刃形,没有开锋,这样靠着外层的氧化物也能保存的久些”,蔺如峰顿了顿然后又说道,“其实说这把是唐横刀也有些牵强,如果不加说明让一些古兵器爱好者来看或许也会有不同的答案”。
“那倒也是,唐刀四种形制还是有些争议的”,林鑫应了一句。
看来这个百科达人知道的东西还真不少。
“唐刀不就是唐刀吗?”梅雪有些迷惑。
女孩子对这类兵器毕竟不是很了解,听几个人谈论起来才一时好奇加入进来。
“其实我们说的唐刀只是隋唐刀的统称,只是后来才把唐横刀代指为唐刀”,田成和解释了一下。
毕竟他也是习武之人,哪里能不了解刀剑。
“横刀?好怪的名字,还有什么刀啊”,莹莹皱了皱鼻子说道,好像对这个名字不怎么感冒似的。
蔺如峰捏了捏她的鼻子然后说道,“多好的名字,哪里怪啦”。
田成和也没有在意,继续解释道,“《唐六典》中有记载‘刀之制有四:一曰仪刀,二曰鄣刀,三曰横刀,四曰陌刀’。
仪刀,一般装饰精美,是禁卫军的配置;障刀和横刀都是普通军士的战阵所持;陌刀就更加出名了,唐代专门克制骑兵的斩马刀”。
“对对对,大唐里面我最喜欢的就是李嗣业,那句‘当嗣业刀者,人马俱碎’简直太霸气了”,林鑫一脸的激动。
“哈哈,其实横刀的战绩也很厉害。刘仁轨的白江口之战,170条船对阵倭国1000多条船依然打得对方四战四败。虽然有大唐船坚的优势和刘仁轨的灵活战术,但是横刀的锋利坚韧还是立了大功。
史料记载,那一战中,倭军和大唐的士兵持刀互砍,结果发现自己的刀被斩断了,横刀却没有损伤。此后倭国根据横刀改进倭刀,所以那时候的倭刀还是直刃的,后来才发展出自己的太刀和打刀”。
蔺如峰从魏万那里接过刀,然后又讲了横刀的辉煌历史。
事实上倭刀的一个特点就是锋利,但是过度追求锋利的后果就是刀身很薄,不利于和其它武器互相劈砍,否则很容易卷刃甚至折断。
而横刀刀身很厚,采用包钢法增加了刀身的韧性,在刀刃处又用覆土烧刃之法增加了刀刃的硬度。所以即使横刀与其它武器互相劈砍也不会折断,甚至都不会卷刃。
“那你之前为什么说这把刀叫横刀还有些牵强”,梅雪突然想起之前蔺如峰的话,然后问道。
“因为四种形制的唐刀里面仪刀和陌刀有比较高的辨识度,仪刀的话基本会在手柄末端有龙环凤环。有的高级将领的话会装饰其他精美挂饰或者宝石,仪刀的杀伤力不容小觑;陌刀的话最重,长柄长刃,一般人挥舞起来都费力,属于特殊部队标配”
蔺如峰喝了一口水然后又接着说道,“至于障刀和横刀,这是唐朝大量列装到军队的制式武器。
单从名字来说的话,障,扫清障碍或者说以身御敌,所以有人认为障刀是宽刃的大砍刀,而横刀是兵士的佩刀。但是也有人认为横刀是主战兵器,障刀只是类似匕首的短兵器用来防守屏障自身的”。
“我也听说过这样的争论,就连横刀有没有环首也有不同观点。有说这是不同时期的形制问题,唐早期有环首,中后期没有。
而另外一些人认为有没有环首这只是不同刀剑的形制问题,有环为仪刀,没有环的就是障刀和横刀”。
林鑫以前也逛过这类的论坛。
“嗯,不过这把刀很长,如果真的算在横刀里面那就是大横了”。
蔺如峰说着抽出刀身,摸了摸刀刃部位,“只可惜开刃太小的刀具要管制,就算买了下来也无法感受它的锋利了”。
几个人说说笑笑也忘了之前与康兴的冲突。
到了十一点多的时候忙活了一天的众人疲惫之感袭来,再加上喝了不少酒,一个个哈欠连天。
因为人比较多,而窝棚的空间有限,所以众人决定男人在外面的火堆旁,而女人在窝棚里面。
本来蔺如峰要宁思莹也去跟着梅雪睡在窝棚里面,但是她坚持不去,非要跟着蔺如峰。
他也就只好在火堆旁边用干草给她简单铺了个临时的床,用他带下来的外套作为被子。
有火堆晚上也不会很冷,他自己在旁边守着应该也不会出什么事。
夜间的星空上,一轮明月高悬,看起来大了许多。
“哗,哗哗.”
海风混杂着大海独有的味道由南而来,浪花翻滚的声音响在耳边。
深夜,海岸。
“嘭”
“吱”
“duang”
山那边,游轮和礁石之间碰撞的声音一直没有停歇。
转眼到了第二天。
一道亮光从东向西,划破天际。
蔺如峰睁开眼睛,感觉左臂有些压迫感,原来是熟睡中的莹莹不知什么时候把他的胳膊当成了枕头。
身上盖着的外套也被她当作布娃娃扯到了怀里抱着,天真稚嫩的小脸带着一丝笑意,不知道是做了什么美梦。
蔺如峰轻轻地抽出了手臂,他一边活动着手臂和肩膀一边环顾四周。
窝棚那边没有一点动静,估计还在睡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