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第63章在娘娘心里,我和三姑娘……
第63章第63章在娘娘心里,我和三姑娘……
京城,皇宫,凝云殿。
董贵妃屏退了宫人,只留下楚玉君在殿内。
楚玉君上前替她轻揉额角,语带劝慰地说:“娘娘这又是烦忧什么?如今二皇子殿下在朝上领了差事,听说最近还得了陛下的夸奖,娘娘应该高兴才是。”
“哼。”董贵妃闭着眼睛轻哼一声,“夸奖?不过也就这一次罢了,太子不在京城,就他一个皇子在陛下跟前晃荡,若是再得不着一句好,本宫就该哭了。”
楚玉君哪里听不出她是恨铁不成钢,可是这话她作为二皇子的母妃说得,外人却不能当真。
“娘娘怎么这么说殿下,那千里马都还得伯乐赏识才能脱颖而出,殿下天纵之资,早晚都能显出来的。”
董贵妃当然知道她是在宽慰自己,可还是忍不住:“太子在的时候,他怎么没显出来?江南道一事,陛下震怒,那闻人恪只是一道折子,大理寺都快住进吏部去了,璟儿能说一句话吗?”
话说到这里,楚玉君大抵摸清董贵妃的心思了,约莫就是因为近日发生的事情,心里气不顺。
月前,太子奉陛下之命,赴江南道查贪墨一案,谁曾想能牵扯出这般严重的后果,据说太子在苏州外遇刺,没能随大理寺一道归京。
若光是东宫出风头也就罢了,偏偏大理寺带回的证据涉及江南道大批官员,太子送了一封折子,请求彻查吏部历年的任免升迁记录。
这样的关口,陛下自然应允。
于是,二皇子刚刚领了吏部和户部,还没风光几日就犹如被当头泼了一盆t冷水,气势不再。
怨不得董贵妃气恼。
但这些,于她们而言,也确实无能为力。
楚玉君只能道:“娘娘何不换个角度想,贪墨一案动静闹得这么大,朝野上下都盯着太子呢,也未必是件好事。如今多事之秋,殿下与娘娘隐默一些也是安稳的。”
董贵妃深吸一口气,有些欣慰地道:“本宫就知道,只有你是最明白本宫心思的。太子性情跋扈,行事张扬,早晚要栽跟头,璟儿没有必要这种时候与他争锋,偏璟儿不明白这个道理,总要和本宫对着干。”
外人不知道,可董贵妃自己心里知道,自从万寿宴之后,二皇子便极少来凝云殿请安。
说辞是在外办差忙碌,实则就是气恼她当时阻拦,与她生了嫌隙。
儿子大了,她已经管不住了。
楚玉君近来频频进宫,也不是第一次听她抱怨,多少知晓一点,但毕竟是人家母子之间的事情,她不想插手。
顿了一顿,还是董贵妃先开了口:“不说这些。今日唤你进宫,其实是有一事本宫想让你帮着参谋参谋。”
说着,把楚玉君拉到身边坐下。
楚玉君心有计较,面上仍是端着温婉的笑。
“璟儿虽然行二,可他与太子出生不过前后脚,陛下一直不曾给太子指婚,皇后也不急,他们可以拖,本宫却不想璟儿也跟着一直拖下去。”董贵妃这回说话倒是没有隐晦。
楚玉君听明白了,董贵妃这是有意给二皇子挑一个合适的皇子妃。
而且大概率心里已经有了人选。
楚玉君也问得直接:“不知娘娘心里属意谁?”
董贵妃满意地看楚玉君,她最喜欢的楚玉君的地方就是这份聪明和通透。
听得出你的心意,也把握得住局势,你不想听的时候绝不多言,不该跟你绕弯的时候绝不顾左右而言他。
“邓家,邓淑云,怎么样?”董贵妃说。
楚玉君心中微微一惊,这个人选确实不在她意料之中。
但她没有表现在董贵妃面前,细细思忖着道:“邓家是个不错的选择,如今手握兵权,子孙都不是顽劣之辈,邓大姑娘的年纪也合适,与殿下十分相配。只是……”
楚玉君说着去看董贵妃的脸色。
董贵妃似乎已经猜到她要说什么,神情平静,噙着笑意。
楚玉君心念电转,口中还是顺势说出隐忧的地方:“只是邓家一直与廖家交好,邓大姑娘更是与丹阳郡主同进同出,很是亲密。”
廖家盘踞朝堂之上数十年,佐政三代,如今的家主加封太傅,是绝对能够左右朝政的人物。
更不必说嫁入廖家的东山长公主,当今圣上当年能够登基,她居功至伟。虽然这些年一直深居浅出,可影响力毕竟还在。
最关键的是,二皇子如此表现,显然有意与东宫争锋,廖家如今的位置不偏不倚,两不相帮。
可满朝文武都知道,邓家与廖家交好。若是二皇子与邓家结了姻亲,也就自然与廖家走的近了,在外人看来,便是被纳入了廖家的羽翼下。
不必想,这就是董贵妃的目的,为二皇子寻一个可靠的助力。
“先前三姑娘和邓大姑娘还有些争执,险些在宫里打起来,娘娘觉得合适吗?”楚玉君不好说是不是个好主意,只好先拿点小事试探试探董贵妃的意思。
董贵妃摆摆手:“她们小孩子家家,今日你不和,明日我不好的,都是小事而已。”
楚玉君明白了,董贵妃已经下定决心说和这门亲事,召她来也不是为了问好或不好,而是怎么才能更好。
“既是这样,不如就由我做东,调解调解三姑娘和邓大姑娘之间的摩擦,娘娘说呢?”楚玉君道。
董贵妃一听便笑了,果然还是玉君最懂她的心思。
拉过楚玉君的手拍了拍,又赏赐了许多东西才放楚玉君出宫。
待到出了宫门,楚玉君身边的丫鬟忍不住了,小声抱怨:“娘娘怎么每次都让您干这种吃力不讨好的活啊,三姑娘和别人打了架,还得您去帮着陪小心!都是亲戚,三姑娘那么惹祸,娘娘还喜欢得不得了,您呢,吃苦受累,也没见娘娘偏疼您一分!”
楚玉君倒没有小丫鬟那么义愤填膺,平静笑道:“这你就错了,其实啊,在娘娘心里,我和三姑娘都是一样的。”
丫鬟不解:“哪里一样了?您还得给三姑娘收拾烂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