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不识君“我做不到。”
第62章不识君“我做不到。”
衢州与江都相隔七八百里,官道上每隔三十里设有驿站,但为了赶路,他们只有晚上才在驿站休整,白日里要是中途累了便就地歇息。
这一路上,明姝被颠得头晕脑胀,加之盥洗梳妆都不方便,她整个人都恹恹地,没有精气神。
起初她说走水路,至少不用这么折腾,但苦于陆晏清带的兵太多,浩浩荡荡的几千号人,所以只能走旱路。
她偶尔忍不住抱怨一下,却被他一句“千人徒步而行,你我车马华盖风雨不受,还有什么不知足的”给堵了回来。
“小姐,奴婢方才瞧见旁边不远处有一片林子,不如咱们上那去透透气吧?”
马车外传来的声音打断明姝的神游,她掀开帘布,望着天空飘动的云絮,和远处的的青山绿水,语气不觉变得轻快:“也好。”
碧瑶扶她下车,又转身叮嘱一句:“素心,你把小姐的披肩带着。”“明小姐,请留步。”
三人正要离开,突然被一道声音叫住。
温洋面无表情地走来,高大的身体往那儿一矗,像堵墙似的,把阳光都遮去了七分。
见他一副阻止的架势,碧瑶上前两步,好声好气地问:“温大人有什么事吗?”
温洋略一拱手,冷冰冰道:“大人有令,明小姐务必在我等视线范围内活动,不可擅自去往别处。”
碧瑶皱眉:“怎么?难道你家陆大人还怕我们小姐半路上逃走吗?”
他神色不变,姿态依旧恭敬,却没有移步半分。
素心气鼓鼓地冲上前,和碧瑶比肩而立,微眯着眼望向面前的温洋,虽矮上几分,气势却未被压倒分毫。
“真是可笑,这荒郊野外的连个人影都没有,四处又都被你们的人把守着,我们能逃到哪去?”
温洋神色冷漠,如铁塔一般岿立不动:“正是因为此处荒僻不见人烟,恐怕会有野兽出没,你们几个女子手无寸铁,若遇到什么危险,只怕只能等死。”
“你!”
“罢了素心,不必与他白费口舌,我们回去。”
明姝冷着脸打断两人的争执,烦闷地回到车上,发现陆晏清已去而复返,此时正坐在那儿翻看公务,手旁搁着两碟方正却粗糙的点心。
又是干粮!
明姝闷闷不乐地坐下,看着他锁眉沉思的侧脸,不禁问:“这几日除了干粮还是干粮,若是好吃倒也罢了,可这东西实在是难以入口,你怎么吃得下去的?”
他没有回头看她,兀自从碟子里拿起一块干粮,灯火映衬下,更显得上面色块斑驳。
“行军打仗的途中餐风宿雨饔飧不继乃是常态,能有军粮吃已是万幸,而这干粮,便是军粮中最多的一种。”
他说着,将手中的干粮送入口中,不疾不徐地细嚼慢咽,就着一盏茶连吃了几块,擦罢嘴才擡头望向明姝。
明姝正捧着一本话本打发时间,忽见他看来,眉心猝地一跳:“你看我做什么?”
他勾了勾唇角,想到什么,眉宇间又染上了肃穆。
“往年大灾,多少百姓良田被毁颗粒无收,这被你嫌弃的干粮,在他们眼里,却是救命的宝物。”
他说罢也不顾她诧异的表情,扭头继续翻看公文。
明姝并不服他的说教,拈起一块干粮往桌上磕了两下,登时传出“咚咚”的两声。
“你听听,又冷又硬,像块石头,如何下咽?何况而今我朝盛世,百姓富足,除了行军途中迫不得已要吃这种食物,平白无故的,恐怕没人会想用这个果腹吧?”
“时天下荒瑾,百姓无米为食,饿殍遍野,锦衣玉食的晋惠帝却道:‘何不食肉糜?’由此贻笑千古。”
陆晏清轻哼一声,慢悠悠地合住公文,转过脸看她,“你该去边关看看,看看那些替我们保家卫国的战士过得是怎样的生活。”
这两句话里里外外都透着嘲讽的意味,明姝涨红了脸,张了张嘴,终是无言。
一瞬间,她突然看不透面前这个男人了。
看着他手边的干粮,她忽然想起当年轰动朝野的反税案。
击退鞑靼后,南庆百废待兴,国库空虚,朝廷财力困难,入不敷出,在此情形下,皇帝下旨,各地田租丁税、徭役兵役、苛捐杂税等征收比例按地方财政情况适度上调,并增设矿税和商税,不过这后两样针对的只是有矿的地方和商人。
哪知一些地方地方官员阴奉阳违,外加从朝廷派出去的矿监、税监倚仗权势,勾结本地商户乡绅,四处搜刮百姓钱财,横征暴敛,一时间,百姓苦不堪言。
所谓苛政猛于虎,百姓们可以捕杀害人的猛虎,却不能拿在那些官员怎么办,唯一可做的,便只有忍。
可人的忍耐是有限的,再加上那一年突遇大旱,靠天吃饭的庄稼户们自己都吃不饱饭了却还要向朝廷上交粮食,不从则被视为违法,藐视天威,轻则挨板子,重则关押大牢。
官逼民反,百姓们彻底被逼上了绝路,群集殴打税监、烧税署,流寇山匪趁火打劫,闹得人心惶惶,民不聊生。
彼时,时任吏部侍郎的陆晏清在庐州巡查,得知此事后便修书一封寄往京城,谁料哪里出了纰漏,迟迟等不到陛下的旨意,后来一查才知,原来这封奏折在路上就被人拦截了下来。
而那时候,他已折返金陵。
查明事情真相后,他趁皇帝微服私访之际,同行南□□察民情,在他的种种安排下,皇帝亲眼目睹了地方官员官官相护贪污受贿的现象,眼见百姓被压榨得都快要造反了,皇帝震怒之下,命陆晏清严查此事。
这事之后,受到牵连的数位官员悉数被抄家,按律财物充公,与此同时,皇帝又下了道圣旨,免去百姓两年田税及人丁税,一场风波这才得以平息。
得到安顿的百姓将皇帝誉为圣君,大街小巷总能听到赞颂陛下的歌谣,而在背后推波助澜的陆晏清却未因此成为百姓心中的好官。
人们只记得他严酷的一面,而他为万民请命的一面,鲜有人知。
而这些,若非偶然从父亲和兄长的谈话中听得,明姝永远也不会知道。
朝堂诡谲,他在这明争暗斗的漩涡里,汲汲营营十几载,而立之年一跃成为万人莫及的内阁首辅,不光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还备受陛下宠信,多少人争得头破血流都不及他一分一毫。
朝堂就如一张网,他身为当朝首辅,又怎么可能独善其身,人尽皆知他野心勃勃,可他既不结党谋逆,又不贪图享乐,吃穿用行样样精简,从不铺张浪费,放眼整个南庆,恐怕都是一股清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