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取胆和洗澡宋大厚家种着二亩金银花,……
第2章取胆和洗澡宋大厚家种着二亩金银花,……
宋大厚家种着二亩金银花,这个时候正是到了花季。
夫妻两个人,四只手摘不过来,雇几个妇人帮着摘,免得一下雨,花就糟蹋了。
慧娥与薛棉香到他田里时,已有四五个妇人在采摘了。
人家黎明就来了,趁着凉快好干活。不过刚刚才四月末,天气还不炎热。那绿沉沉的小树上开满了黄嘟嘟的花,喜人的不得了。
宋大厚嘱咐:“摘多摘少都按斤称重,别挑着开的好的树死摘,顺着垄,挨着棵,都要摘,别把树叶子花骨朵都薅下来称斤两。少他娘没了男子汉管束!跑到我地头上偷奸耍滑。”说的一群妇人嘎嘎大笑。
慧娥和薛棉香刚迈进田里,又跟进来一个妇人,是刘云媳妇。
一群人打趣道:“刘云家里的,天都快晌午了,在家生孩子呢?”
刘云媳妇嚷道:“还生蛋哩!肚里疼,磨蹭着不想来。”她看到慧娥,知道她是个老实人,手脚干净,便笑道:“耶!这不是宋高的媳妇么?你男人恁有能耐,还干这活?”
慧娥笑道:“他有个臭能耐!我挣几个钱贴补贴补零花。”
刘云媳妇笑道:“俺挨着你一块儿摘,咱俩好说话。”
宋大厚喊道:“都半过晌午来,还有脸说笑!都给我住声!”一群妇人这才渐渐不说笑了。
刘云媳妇怕热,蹲在地上摘,不停给慧娥说话,问道:“你嫁过来也有一年了,还没怀上呢?”
慧娥脸上一红,说道:“还没哩,我也是没法子。”
刘云媳妇道:“别不是累得吧?”
慧娥道:“我也没干过什么活。”
刘云媳妇又道:“小鸠儿那孩子可犟哩,听你话呗?”
慧娥叹道:“小孩子脾气,谁让咱是后娘。饶我进门这么久了,一句娘也没喊过。俺也没亏待过他一点儿。”
刘云媳妇也道:“说的也是,都这么大了,不服管教了。你可不知道,先前小鸠儿的亲娘可会摆弄人呢,哪儿有你好!”
慧娥轻轻一笑,没言语。
不一时,刘云媳妇肚里咕噜咕噜的叫,难受的腿酸,知道要拉肚子,向慧娥借了两块破布方便,那半篮金银花留在这里不放心,怕慧娥偷抓一把,便拎到僻静处,去解手了。
刘云媳妇一去就是半天,蹲在田垄里,把篮子藏在身后。
她想准是昨夜吃的那几个烂杏害的拉肚子,只这么蹲着腿都麻了,不知耽搁多少钱呢!又伸手摸摸篮子还在不在。不摸不碍事,一摸心里都犯怵了。
这篮子里是什么玩意?弯弯曲曲的,又软又凉,手都打哆.嗦了。
刘云媳妇心里隐隐猜到是那东西爬到篮子里了,饶是这般了,还回头瞅了一眼,果然是一条手臂粗的土花蛇,盘的圆圆一大盘在篮子里,吐着细如丝瓜须的红信子。
刘云媳妇被吓得五魂六魄飞出天外了,屁股也不及擦一擦,裤子也提不起来,裙子也没系住,露着雪白的大腚,连滚带爬就跑了,大喊道:“哎呀!长虫!长虫!有大长虫!”
一群人听到刘云媳妇喊的不像人音,定是出了怪事,心里也颤颤的。
只见刘云媳妇跑过来,露着腚,脸都吓黄了,不知是笑还是怕。
田里就宋大厚一个男人,壮起胆子,找了根棍子去寻那条蛇。
刘云媳妇还在这边说多么粗多么长的长虫,盘在篮子里,吓得一群妇人也不敢动弹了,生怕也碰上长虫。
只见宋大厚恁大的男子汉也扔下棍子跑了过来,说道:“哎呦!这么大的长虫,吓死人了,俺也不敢碰它一下。”
刘云媳妇说:“你个大男人,真是不中用,俺一篮子金银花还在长虫身下哩。”
宋大厚怪道:“谁让你没事跑那儿去了,叫你男人去,我可怕长虫哩。”
这时慧娥说道:“叫我看看去。”
薛棉香拉着她衣襟道:“你一个女人家不害怕啊?看那东西干啥?”
慧娥道:“小时候跟俺爷爷抓过蛇,逮蛇跟闹着玩似的。”
她从柳树上撅了一根树杈,蹑手蹑脚的走过去。有大胆的妇人也跟过来瞧。
慧娥过来一看,果然是一条三尺长的大长虫,身子是褐色的,有麻麻的土花,看着有微微的毒性,它脖颈儿里还卡一块儿东西,像是刚吞了一只□□,还没咽到肚里,也爬不动了,盘在刘云媳妇的篮子里。篮子旁边还有刘云媳妇屙的一泡屎,也不知道拿土埋一埋。
慧娥用柳树棍子轻轻从蛇头下面一挑,便挑了出来,吓得后面的妇人往后一退,心里口里都是:“哟!这么个大长虫,害怕哩,怎么人家宋高的媳妇恁大胆子!”
慧娥说道:“来,来,来,大厚大哥,你过来帮帮俺。”
宋大厚只往后躲,说道:“俺可不敢看,你快把它弄走吧!”
刘云媳妇瞥了他一眼,说道:“真是个大草包!”
慧娥道:“这长虫有毒哩,让它咬人啊。”
她用树杈掐住蛇头,脚踩住蛇尾巴,从头上拔下来一根钗子,在蛇腹上轻轻一划,只见一颗鸡蛋大小的黑球从里面露出来。
薛棉香道:“这是什么东西,恶心人哩!”
慧娥把黑球拽下来,说道:“这是蛇胆,可是好东西哩!这长虫没了胆,也就不敢出来了,叫我把它放了吧,还能活哩!”说着就把蛇挑到远处了。
刘云媳妇忙把自己的篮子捡了回来。
一群妇人见了这蛇,生怕地里还有,都不敢摘金银花了,交付了宋大厚便走了。
急得宋大厚一跳一跳的,把刘云媳妇骂个臭死,说道:“怎么刘云媳妇就似个瘟神,好端端招到我地里一条长虫。这多的花还没摘呢,真真气死个人!以后可不能找这号人物了。”
田里只剩下慧娥和薛棉香陪着宋大厚夫妇摘金银花,一直摘到日头落西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