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丧期尽横生桃花话说慧娥一进门就听到…… - 慧娥种田记 - 荣英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慧娥种田记 >

第56章丧期尽横生桃花话说慧娥一进门就听到……

第56章丧期尽横生桃花话说慧娥一进门就听到……

话说慧娥一进门就听到宋高嘟囔她。她死了哥哥,如今收敛许多,也不大笑,也不大怒,一边走说道:“又是什么事?在背后嚼我。”

慧娥一进屋,见到一老一少在屋子里,和宋高说说笑笑的,那姑娘正蹲在宋高腿下,不知在做什么,看她身上的衣服很熟悉,猛地想到竟然是自己的衣服,怎么到她身上了,心下还有点不高兴。

宋高见慧娥回来,脸上的笑瞬间停住了,说道:“你回来了?”

慧娥说道:“这二位客人是谁?”

那老人有点眼色,忙从椅子上下来,作揖道:“这位就是恩人的妻子了,请受老朽一拜!”

慧娥忙上前搀住,说道:“这怎么能行!老人家快坐下。”慧娥说着看了宋高一眼,说道:“这是哪里的亲戚,快介绍给我,别让我错了礼数。”

宋高笑道:“大伯,你坐着吧。我娘子也不是外人,和我一样。”又对慧娥说:“一会儿才和你说。我以为你过了七七才回来,怎么这早晚回来了?”

慧娥说道:“我回来拿几件替换的衣裳,顺便去学里把小鸠儿接回来一起去,这么些天不在家,也不知道他怎么样了。”

宋高听完,心头一跳,想到日前在镇里遇到小鸠儿给老太监做工的事,生怕露了馅,万不敢让慧娥知道,忙说道:“这个不急,你收拾你的东西,我去镇里接回来……你这般跟着两个伤心人,也累了,在家里歇一天。”

慧娥说道:“唉!我在家里也待不住,我嫂子还是那个样子,说着说着话就抹泪,身边不能没个人。”

这厢说这话,那月月姑娘倒了一碗水过来,送到慧娥跟前,笑道:“嫂子喝碗水吧。”

慧娥见她穿着自己一套浅绿的衫子,十分苗条,虽说不是十分姿色,到底比乡野村妇好看五分,说道:“哦,这姑娘真懂事……”

宋高忙过来岔话,说道:“你也该好好劝劝她,她也俩孩子,小子也快谈婚论嫁了,还不是热热闹闹的一家子么。”

慧娥点头答是,又说了两三句闲话便往家里来了,宋高也跟回来了。多日不见家,屋里屋外都没了人气,院子里晒着太阳,好些天没打扫了,到处是杂柴,屋里也一股子霉气,看那炕上堆着宋高一堆脏衣服,心里也烦烦的。

慧娥说道:“那俩个是谁?面又生,口音也怪。”

宋高叹道:“我也正发愁呢!这是前些日子我在磨坊遇到逃难的父女俩,他们饿了,给了他们两张饼,那时天也黑了,那老头儿腿也不方便,就在磨坊住了一晚。那老人腿也是半残,求着我等腿好一点再离开,我也不好赶人家,反正他俩人也吃不穷,我就留了几天。”

慧娥说道:“原来这样……既然是你好心,那就做到底,等那老爹腿脚利索了,给他们几两盘缠,送他们回家,或是再做打算。要不然你现在撵人走,你好心又变成了坏人,还不如早前不救人家呢。那姑娘岁数也不小了,这么在咱们家也不像话。”

宋高听完慧娥一席话才踏实,舒一口气,过来拉着慧娥的手,笑道:“媳妇,你可真是我心肝哩。”

慧娥瞅了宋高一眼,心里乱糟糟的,慢慢说道:“你以后做事也多个心眼子!咱们家不是地主,家里家外都忙的手脚不停,自己的老人都顾不得,那里还有空儿照看他人。你这下里一时逞了英雄,到时你又缠不开手,不管了,又成了坏人,何必呢。”

宋高嗔道:“我知道了,你只顾做个女军师,摆弄我吧!”

慧娥把他的手甩开,说道:“少在这里花马吊嘴的,你看这家里还有点样子呗?你早起一会儿就收拾出来了。”

宋高一身仰在炕上,说道:“不回来想你,回来可好,就琐碎的不得了。”

慧娥懒得和他理论,匆匆收拾了几件衣服,就说道:“你可记着去学里接小鸠儿回来,我就不去了,赶着回去呢。”

宋高说道:“这就要走了?”

慧娥说道:“我没了哥哥,一家子都不舒服,我再怕他们有什么闪失。”

宋高叹口气,摸着慧娥的脸说道:“你也好好劝劝,人都过去了,这么着,让那边的人也不好受。”

夫妻俩说了一通有的没的,宋高便来村口送慧娥。此时天快黑下来,路边还有春天的几处野火暗暗的烧着,放着狼烟,燃着野草,慧娥一人赶着牛车,倒也不害怕,偶然遇到溪水淙淙,老牛便低头过去饮了几口,暮色苍茫之中,慧娥一眼望去,远处还有几个男人在田里干活。

慧娥想到自己大哥死了,就剩大嫂了,一个人该多难过,多寂寞,如果这事换在自己身上……哎呀!可不敢想,想都不敢想。宋高虽然不是大官,也不是财主,心里到底有那么几分侠义,跟着他虽然偶尔惹麻烦,但到底踏实畅快。

这端暂且不说,且说小鸠儿在学里念书,仍旧在老太监宅里居住,富贵荣华一日挨着一日。小鸠儿这时也长了心眼,算准了日子,快到他舅舅七七的时候,怕他父亲又来接他,就从老太监宅里出来,还在学里居住。

宋高来学里接小鸠儿时,见他老老实实的,便把原来的事教训了几句,又不放在心上了。

小鸠儿也听了宋高的话,却并不放在心上,去外婆家,给舅舅过完七七又回学里念书不题。

这一来二去,又有半个月过去了,田里的麦苗子都一拃多高了,天气越来越暖和,换上了夹衣裳,棉花也该种了。慧娥的母亲被她大姐接走了,现下里慧娥只照看她大嫂一人,侄子已经十七八了,家里的半根顶梁柱。

慧娥担心家里的农事,见她嫂子比以往好了许多,便说道:“嫂子啊,我这几日天天劝你……哥哥已是过去的人了,你心疼他,念着他,什么也做不了,也让他不放心不是,你在这边好了,他在那边也为你高兴。”

她大嫂也深知慧娥为她们一家子操碎了心,慢慢说道:“小娥,嫂子明白你的话。家里还有两个孩子,都不怄我了……日子也就过的去了。如今田里越来越忙,你回家去吧,我有什么不好就给你说。”

慧娥这方踏实了,辞别了她大嫂。她侄子赶着牛车把慧娥和芸路送回来。慧娥一回到村里,放芸路自己去玩,自己先回磨坊看看,问问宋高田里怎么样了。

谁料到,回到磨坊里,宋高没在,竟然是那个老人在赶驴磨面,那姑娘在下面扫麸子,俨然把这里当做自己家里了。

那姑娘眼尖,瞧见慧娥站在门口,忙笑道:“大嫂回来了,你别进来了,这屋里尘土飞扬的,t别脏到你。”

慧娥说道:“我自己家的生意,怕怎的!你宋大哥呢?怎么放你们俩在这里……大伯还没打算呢。”

月月笑道:“嫂子,这些天宋大哥一个人忙着田里,顾不得磨坊里,我爹看着好不心疼,要多留几天帮帮大哥,只是你别嫌我们碍手碍脚的就好。”

慧娥瞅了一眼这女子,两弯小山眉下的眼睛会说话似的,是个能说会笑的人。慧娥打心理摸不透他们,遂说道:“妹子这是那里的话,我只是怕你宋大哥一味让步,倒委屈了你们……”

慧娥也不愿意和她唠叨,说了几句话,热了一身汗,觉得身上粘粘的,便往家里来,换了一身衣裳。刚刚换完衣裳,就听着门口吵吵嚷嚷的,一听就知道是郭顺娘那个尖刻的嗓子。

慧娥心里正不自在,怎么又听到郭顺娘骂芸路的声音,心里突突乱跳,忙跑出去看,只见郭顺娘提溜着芸路的后脖领子往这边来,后面跟着一群儿小孩子,顺娘骂骂咧咧道:“你这小兔崽子,有能耐了,毛还没张全就敢偷东西……你爹你娘都死绝了?还是你爹跑了?你娘丢了?一家子都散伙了!”

慧娥心头一把火,腾的就起来了,跑上前去,劈开她的手,把芸路放下来,小脸蛋红涨涨的,还好这孩子好强,也不哭,慧娥说道:“你嘴里放干净点!一个孩子也值得这样子!你看把孩子勒的,憋着气儿不知道么!”

郭顺娘拍拍手,笑道:“哟!这是在家呢,我以为是男人有了新欢,就离了宋家门,捡高枝走了……”

慧娥白她一眼,心里正烦,想吵也吵不过她,遂拉着芸路回家去了。谁知郭顺娘这边不罢休,立马追上来,拖着芸路的袖子不放,说道:“你在家护犊子没人理你,这时候老娘非要弄清楚才算完!”

慧娥挥手格开郭顺娘的胳膊,说道:“有事好说话,别和孩子计较。”

郭顺娘瞪一眼,说道:“这就行!你这小子是爹娘没教养还是怎的?他爪子不干净,刚才和俺家闺女玩,偷了俺闺女的镯子。”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