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梦想:明确你的方向(2)
第21章梦想:明确你的方向(2)
在这些歧视和不公面前,尤其是在自己的贫穷面前,她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女儿的尊严,为了保护女儿的梦想,在这样的困境面前,梦想才会更有意义。梦想不会因为富裕而亲近你,也不会因为贫困而远离你。
梦想本身就是属于你自己人生的一部分,只有你抛弃它,而它永远也不会抛弃你。这就好比打牌,不管你手中是一副好牌还是坏牌,用尽办法把牌打得尽可能出色,这才是最为关键的。
如果因为有了一手好牌,你就洋洋得意,因为一手烂牌,你就暗自神伤,那么你不仅暴露了自己,而且早已经在可能出现的机遇面前丧失掉了成功的机会。
从现在起,感谢那些贫穷、不公和歧视吧!它们在塑造了灰暗现在的同时,也正在催生你光明美好的未来,并激励着我们继续努力地奋斗。只有不去努力实现的梦想,没有永恒的贫穷与不公。
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如此,我们无法选择出身、家庭,但你却可以选择用自己的奋斗去创造历史,用自己的努力去赢得尊严,用自己的信仰去改变别人对你的印象。
小团队要有大信仰
欧麦力在刚开始做自己的事业时,他的团队只有7个人。即便现在,他的公司已经有上亿资产了,全部员工也只有24人。换句话说,他是一个依靠小团队成功的人。也可以说,其实很多管理者都是从小做起的。如果你现在也只有区区几名手下,或者部门小得可怜,你会为此感到自卑吗?看到欧麦力的故事,谁还敢说小团队只能“小打小闹”呢?
莫尔是一个游戏开发商,他的公司主营社交和手机游戏,目前为我国某大型公司在南美的一个项目提供技术支持,拿到了2000万美元的订单。但当我去探访他的公司时,却发现一个惊人的事实:他的公司只有20个人。
他笑着说:“我以前有一个创业伙伴,他觉得我们的规模太小了,根本不会有什么前途,于是他撤资离开,去投资了一家有几百名员工的公司,但现在那家公司仍然只有几百万美元的资产,根本没有发展起来。”
“你呢?”
“哦,去年的财报显示,我们的年盈利已经达到了7600万美元。虽然公司只有20人,而且始终保持在这个人数,但我们每名员工都在享受股东的待遇,每年有一个月的带薪长假,可以去新马泰或者夏威夷旅游,都在海边买了大房子,生活无忧无虑,是典型的成功人士。”
莫尔的公司很小,但他的信仰很大,他让自己的每一名团队成员都获得了“巨大成功”。类似这样的小团队还有许多,即便在一些超级企业中,有时为了鼓励员工做出成绩、实现梦想,也会组成一些小型的工作小组,以小团队的模式运行,从而激励他们的战斗意志,实现团队的高效率,进而帮助公司完成一些较高难度的目标。
任何一家伟大的公司都是从零开始的,决定它们从零变成无限大的秘密在哪里?在于你的团队信仰的高低。
大团队如果只有一个小目标,将来的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堕落成一家小公司。小团队如果拥有大信仰,就会像莫尔的公司一样,在激烈竞争的生存环境中杀出一条血路,就会以自己的独特优势笑到最后。
小团队怎样才算具有了大信仰?
找准自己的产品定位
团队不问大小,正如同“创业不问出处”。公司人数的多少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你要在巨头林立的市场夹缝中找到自己的产品定位。你的产品受人欢迎,有广阔的市场,有无限的商机和可能性,这才是对团队生存最为重要的东西。
我去很多公司调查,发现他们的员工人数都非常多,比如北京一家公司坐落在郊区,我去了一看,足足有300多人,在一栋大楼办公。但我看他们的销售业绩,却发现年销售的盈利不到20万元。我就对他们的老板说:“300人一年的盈利只有20万,一旦遇到市场的波动,你的公司是毫无抵抗能力的。”
在这种情况下,虽然他拥有一个大团队,但有什么价值呢?倒是一些中关村的小型公司,虽然只有六七个人,每年的利润却在几百万甚至几千万元,这样的团队就是非常优秀的。而且我发现,大凡这样的团队,他们都找到了自己的产品定位,也都有一个非常长远的目标。
找到适合自己的模式
小团队的现象在新兴行业十分突出,特别是互联网。大小并不是决定性的,只要你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模式,就能建立属于自己的成熟的商业途径。
要知道,很多最具有创新力的公司,它往往在最初的时候只有几个或者十几个人,像微软、谷歌、facebook和苹果公司,在它们刚开始发展时,情况都是如此。但因为敏锐地找到了自己的公司运营模式,早早就确立了相对于其他大多数公司的领先优势,所以随着盈利的增加,市场的扩大,它们可以凭借惊人的速度迅速崛起。
不断地创新并消除创新的阻力
为自己的组织建立创新的信仰,不管团队有多小,或者将来发展到了多大的规模,都要把创新放在第一位,然后再去追求稳定。
在现实中,许多公司在“变大”以后,由于出现了过多的层级、烦琐的制度和逐渐规范的工作流程,创新的阻力增加,慢慢变得谨慎和官僚化。最终,虽然公司成为了一个大团队,却也丧失了创新精神,没有了当初的活力。这恰恰是企业的管理者需要格外警惕和避免的现象。
正确勇敢地面对质疑
倾听很重要,学会倾听什么更重要。因此,倾听一下自己的内心,从现在就开始。你可以放下这本书,放下手中的其他工作,然后站到阳台上,或者找一处你认为最舒适的环境,开始与你内心的梦想或者其他让你感到困惑的事物,来一场真实有力的对话。
不要回避它们!永远不要!对于那些奖励和表扬,我们可以不必关注,但对于质疑和否定的声音——无论来自你自己,还是其他人,你都要关心,而不是抗拒或把它关在门外毫不理会。因为很多时候,质疑和肯定一样,是可以给我们带来巨大收益的。
梦想人人都有,但如果周围的人对你提出的梦想有质疑,你又将怎么对待呢?你是放弃,还是坚持?是妥协,还是继续努力呢?
这是年轻的威勒尔正在面对的问题,她在给我们写来的电子邮件中说:“今年我才17岁,而且我已经为我的生活设定了目标。但是在我们生活的世界中,每个人都被鼓励要找一份稳定的工作,找到人生的另一半然后安定下来,建立一个家庭。我也一样,我几乎找不到支持我坚持”疯狂“的梦想的人。我的梦想是,住在巴黎,在最前沿的时尚领域工作,即使我找到了可以依托终身的人,我也不会在30岁之前结婚。我确定我的目标和梦想都是可以实现的,但是那些关于‘这个真实的世界’的言论已经使我的耳朵长出了老茧。我开始怀疑我自己,我到底怎样才能坚持下去呢?”
威勒尔确立了自己的梦想,但她也遇到了梦想最大的敌人——质疑。质疑使人陷入疑虑中难以自拔,疑虑会使我们怀疑自身,也会阻碍我们实现梦想,更有可能因为“现实的残酷”而把我们的理想全盘否定,并进而使你产生严重的幻觉——我的认知是错误的,所以我必须否定自己,去求助与依赖他人。
这种顾虑及其倾向在每个人身上都是存在的,没人能够避免,这是未来的不可知性在人们身上的必然体现。但我们要认识事情的全部,因为未来并非全不可知。通过努力,那些难以预测的困难是可以克服的,而且也一定能够克服,并且实现我们的梦想。
内心出现了疑虑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视它,反而让疑虑牵着鼻子走。疑虑的产生是我们潜意识的作用,它只是表达了内心深处对未来的一种看法,也许你不能自主地控制它,说服它,或者改变它,但你一定可以做到正确地认识它,限制它,使它不占据你内心的主流意识,不干扰你的自信,不对你的行动造成重大的影响。
怎样将疑虑从我们的内心中驱散呢?这里有三个简便易行的步骤:.
认识它
疑虑之所以有时会迷惑我们的判断,很大程度上是借助了潜意识的力量。如果将之拿到面前,正视它,集中自己的思想分析它形成的原因,认识它的本质,把原因找出来,就可以很好地控制它。
粉碎它
“粉碎”的意思不是将之完全消灭--这不可能做到,而是不让它发挥作用。它依然是存在的,但你可以控制它,屏蔽它,使之不起作用。或者,通过我们的意志力和积极的情绪,只让它在我们的行动中起到积极的作用。
利用它
“疑虑”是可以为我们所用的,特别是在你控制它之后。那么,将它替换成积极的想法吧!你可以对自己这样说:“我已经认识到实现梦想所要遇到的困难了,我完全可以克服困难,完成梦想。”听起来这是个很陈旧的办法,但它非常有效。试一下,一定会收到很好的结果。
多数的疑虑总是来自自身的,但对于外在的质疑,我们又该如何处理呢?
外部的“反对能量”总会通过各种渠道干扰我们,这是普遍存在的事实。你要像粉碎自身的疑虑一样粉碎它们--不是粉碎某个反对者,而是粉碎“质疑”本身。你的决心是你面对质疑的强有力的保障,让决心告诉他们,质疑和反对的声音是不理智的。
比如你可以这样想:“因为有这些疑虑和质疑的存在,我更应该把事情做好来证明自己,我要付出100分的努力,来看看最后谁是对的。”
粉碎质疑的声音可以伴随一些比较极端的行为,比如考虑将那些持有顽固质疑的人从工作中移除--解雇一些对项目严重干扰的员工,或者把他们调到别的部门。情况有时的确需要如此。当你树立了目标之后,质疑要么成为你的动力,要么就是你的阻力。当那些顽固的阻力始终不曾变为动力时,我们就必须快速地移除他们。
原文在六#9@书/吧看!
有几只青蛙进行爬高比赛,它们比谁先到达高塔的顶端。周围堆满了一群看热闹的青蛙。看到这么高的塔,围观的青蛙们认为不可能有谁能爬上去,它们响起一阵嘘声,准备看这帮家伙的笑话。
在正向上攀登的青蛙中,有些听到嘘声便开始泄气了,它们停下脚步,退出了比赛,最后只剩下了一只青蛙在奋力地摸索着向上爬。
退出比赛的青蛙和围观的青蛙一起喊道:“退出吧,不可能的,这事太难了!”但那只青蛙不为所动,好像没听见一样,继续向上爬。最后的结果出乎大家意料,那只青蛙坚持了下来,最终到达了终点。
青蛙们都很好奇,因为到达顶点的青蛙并不是比赛选手中最优秀的,但它为什么能坚持下来到达终点呢?它们围上去之后才发现——这只青蛙是个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