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七(含第二个分支) - 朕与将军解战袍 - 谢执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6章 七(含第二个分支)

6七(含第二个分支)

大将军虽然没说什么,谢洛直觉事态紧急,他仗着自己年轻力壮,朝大将军借了车马行的信物,一路换马不换人,第三天傍晚便赶到了京城,精疲力尽地扑倒在太平侯府门口。

卫枕下班回家,在他腰间看到幼弟的信物,连忙叫人扶他进门,谢洛喝了两口牛乳,解下跨囊将密匣连钥匙递给卫枕,太平侯扭开机关,先看到大将军那篇绝笔意味的奏疏,登时脸色一白,跌坐在椅子上,险些方寸大乱。正巧卫枢来兄长家蹭饭,匆匆跑过来灌了他一杯凉茶,卫枕勉强冷静下来,再看小皇帝的手札,兄弟俩无声对视片刻,卫枕长叹口气:“好歹算是一线生机,我去面圣。”

所幸此时宫门还没落锁,太平侯带上奏疏请见,被阁长领到垂拱殿,小皇帝手头还有一点儿政务没处理完,示意舍人带他去偏殿等一会儿。

卫枕跪拜:“恭祝陛下圣躬万安。”

小皇帝放下笔:“跪什么?快起来。”

卫枕:“请陛下救恪之一命。”

小皇帝读完奏疏,匆忙命人拿着令牌去请宰相,对卫枕道:“先不说我私心,恪之栋梁,国不能负。”

平章事还在政事堂,片刻后被阁长引了进来,小皇帝将大将军的奏疏交给他看,平章事脸色数变,小皇帝不待他想出个所以然:“草诏,令侍卫司都虞候卫枢率一营往江南东路襄助大将军,请王贤卿副署诏书。”

平章事虽然对大将军抱有成见,也看出事态紧急,他犹豫片刻,就这一会儿功夫,小皇帝却再也压不住焦虑,从一旁扯过张空白圣旨,提笔便写。

分支二

平章事虽然对大将军抱有成见,也看出事态紧急,犹豫片刻,应了下来。中书舍人当即拟旨,小皇帝用印,连夜将诏书送到尚书省复审。

翌日清晨,卫枢从自己手下挑出一营,枢密院配给粮草,零零碎碎折腾了大半天,临近傍晚才在卫枢的催促下整备出发。

侍卫司日行三百余里,五天后(六月二)赶到饶州,兴国军驻地一片狼藉,卫枢在校场一角找到了大将军染血的帅旗,名刀摧山断为两截,刀尖别在一具尸体的肋骨间,刀柄被马蹄踏碎,勉强能够辨别出“摧山”二字的铭文。部将领人收拾营地,大将军亲卫近乎全军覆没,卫枢从校场高处摸到了重弩的痕迹,当即转头追往庐州。

淮南西路并无驻兵,信阳军一路疾驰。大将军被绑在马上,他被俘前被沈阙反手在小腹上捅了一刀,路遇阻障,马蹄一个纵跃,伤口磕在马鞍上,活生生被痛醒过来――大将军不可抑制的呛咳起来,一口血沫喷在马鬃上,继而被人一掌砍在颈后,又头晕眼花的昏死过去。

卫枢在淮南西路追丢了大将军,他判断了一下,往应天府那边去了。

大将军中途被迷迷糊糊地灌了几次药,等他再次清醒过来,信阳军已经进了京西北路的地界,大概是因为到了自己的地盘,领头的从容不少,脚步也慢了下来,给他换了一辆马车,大将军:“鹤、鹤臣?”

长史漠然地回头看了他一眼,跳下马车,隔了半柱香,大将军收到一条来自昔日幕僚的额外优待,长史拎着平时用来锁物资的铁链把他捆成了个王八。

大将军不死心问:“长怀呢?”

沈阙:“死了。”

大将军:“我什么时候能见到他?”

沈阙:“别做梦。”

大将军往车厢壁上一靠,自顾自道:“十三军谋事,我杀了五个,余下八个只剩信阳军有重械攻城,和京师相比仍杯水车薪而已。”

大将军:“陛下派来的人没见我尸首,必然不会宣告我的死讯,你是我的长史……我行军多年,盛名在外,想来一呼万人应诺。而我亲朋旧故俱在京中,沈阙,共事二十多年,你就这么对我。”

沈阙抬手给了他一耳光。

大将军在马背上颠簸了两三天,小腹的伤口好了又裂,早就没什么力气,被他扇的一歪,额头撞到桌上,口角开裂,鲜血淌了半边脸。

沈阙:“我本贫家子……”

大将军透过血光看了沈阙一眼,放声大笑:“纵赏千万金,莫救饿死骨。卫某受教,滚!”

那点儿微薄的旧情救了大将军一命,沈阙没有杀他,他从大将军这里找不到任何合谋的可能性,干脆领人灌了他一碗蒙汗药,关到颍昌府的地牢去。

半个月后,叛军细数朝廷掣肘大将军之策,打着清君侧的名号围攻京城。

小皇帝仍是不肯相信大将军会造反,他一意孤行的拒绝了平章事后撤到应天府是建议,死守京城三天,被受沈阙蛊惑的皇城司乱箭射杀于大庆殿。

平章事及时带着年仅八岁的太子退到应天府,将卫桓的奏疏公之于天下,扶持太子在军中登基。卫枢临时接过幼弟的职责,勤王之师与叛军奋战至第二年三月,开封光复。

卫枕在颍昌府的地牢中救出了奄奄一息的大将军。

长时间服用蒙汗药与不见天日险些让大将军发疯,国手竭力救治了一个多月,他视物仍有重影,夜里周围一旦安静下来,耳畔就如同有抵死蜂鸣,但无论如何神智是清醒了过来。

他能下地活动的第二天,平章事前来拜访。

大将军:“我在路上见了沈阙一面,说过几句话,他们不知道喂了我什么,一直昏睡,只隐约听见殿前司里有人反了……后面我就不清楚了,头疼,说的简单些。”

王任华道:“借将军盛名,沈阙振臂一呼,皇城司当场倒戈,陛下为乱军所杀,所幸河北东西两路除乾宁军谋反,皆全力勤王,诸逆伏诛,吾等拥护太子登基。将军罪名已经洗清,新皇年幼,请将军振奋精神,为我震慑军中。”

十年后,新皇亲政。

新皇在收服禁军,制衡前朝后,传给大将军一张纸条。

大将军两鬓斑白。

纸条上新皇用毫无烟火气的小楷写道:

先帝因将军而死,今也请将军为先帝一死。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