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视若不见
第275章视若不见
老天爷都被关韵诗的求知欲给感动了,于是就把雨停了。陈鸣先去附近找柴禾,准备再弄个篝火,得先把衣服给烘干,不然湿漉漉的穿在身上很难受。
陈鸣给了关韵诗一个哨子,让她有危险就吹哨子,如此这般的交代了一番后,陈鸣才出发的去捡柴。
只不过刚刚经过了暴雨的洗礼,想要捡到干燥的柴禾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用了一个小时才捡到了足够多的柴禾,而关韵诗也已经把那块石碑给清理了出来,双手抱胸站在石碑前仔细的端详。
陈鸣一边生火一边问道:“看出什么名堂来了吗?”
关韵诗说:“这块石碑告诉了我们一个真相,那就是这里墓穴主人的身份。”
“谁啊?”
“明王。”
陈鸣皱了皱眉,“历史上叫明王的很多呀,具体是那个?”
“这个明王是西汉初期的一个藩王,被派来镇守苗疆的。汉朝那时候把注意的精力都放在了西域匈奴的身上,所以远在苗疆的明王,就等于是个土皇帝,刘家皇权在苗疆远不及明王的话管用。
这样的情况一直持续到了武帝时期,大破匈奴后,汉武帝就把注意力转到了苗疆,他很清楚,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明王早已经自成一派,想让他们归顺朝廷,难度极大。后来一位东方朔谏言,让汉武帝管明王要一样东西,这个东西传说可以让人长生不老。
明王自然不肯把这个宝贝交出来,于是汉武帝直接派兵攻打苗疆,一开始的攻击很不顺畅,因为苗疆的环境跟西域是截然相反的。汉兵一开始难以适应苗疆的气候,仗还没打军队人数就少了一半儿。汉武帝一看这不行啊,这些兵可都是身经百战的老兵,就这么死在苗疆太可惜了,于是他改变了策略,那就是内部分化。
汉武帝收买了明王身边的一位宠臣,然后不断的离间明王跟大臣们之间的关系,最终酿成了朝堂之变,明王被当场砍死,而那个传说中可以令人长生不老的宝贝,被那位宠臣带走了。但是,这位宠臣却并没有去向汉武帝报道,而是隐姓埋名躲了起来。”
陈鸣惊讶的说道:“一块石碑竟然能记录这么多事情?你不会是在编故事逗我玩吧。”
关韵诗没好气的说道:“你看我现在有那个心思吗?”
陈鸣嘿嘿一笑,说道:“好了,开个玩笑,别往心里去。来,尝尝这个,我已经试过了,没有毒可以吃。”
关韵诗接过这个长得跟红薯差不多的根茎植物,剥掉外皮之后咬了一口,味道有点像是山芋,又有点像玉米,还挺好吃。折腾了这么久,关韵诗早就饿坏了,三下五除二就把食物给吃光,还意犹未尽的舔了舔手指。
陈鸣又赶紧递过去一块,这次关韵诗没有狼吞虎咽,而是细嚼慢咽,慢慢的品尝其中滋味。
“那个传说中令人长生不老的东西,到底是啥啊?”陈鸣问道。
关韵诗似笑非笑的说道:“咋?你还想长生不老啊。”
陈鸣说:“不,我只是好奇罢了。古代的帝王有一个算一个,都梦想着可以长生不老,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明太祖,康熙雍正都不例外。可是没有一个成功的,所以我就想,历史上到底存不存在可以让人长生不老的东西。”
关韵诗说:“从科学的角度来说,不存在,人肯定会死,这是自然规律。但有的东西确实可以大幅度的延长人类的寿命,彭祖不就活了六百多岁么,按照现在的日期来计算,彭祖至少也是一百六十岁的高龄。”
“那究竟是什么呢?”陈鸣问道。
关韵诗说:“我也不知道,关家的古籍上也并未记载这类东西的名称,只有一个笼统的概念。不过明王的这样宝贝,历朝历代可都有人打主意的,光是寻找明王墓就不知道死了多少人。但谁能想到,真正的宝贝其实不在明王墓中,而是在那个逃走的宠臣身上。”
陈鸣皱了皱眉:“这我就有点搞不懂了,既然那个宝贝被宠臣带走,那这块石碑又是何人所立?这个人为什么会对事情知道的如此清楚?仿佛亲身经历一般。”
关韵诗耸肩,说道:“我不是历史学家,我只是土夫子的后人,这些问题啊,等回去之后你找个历史老师问吧。”
陈鸣的眉头依旧紧锁,这些事情在他脑海中打转,理都理不清。
最大的困惑就在于,张家古寨就在这附近,以关韵诗的说法,张家乃是八门之首,他们寻龙点穴的本事也必然是最厉害的,可为什么没有察觉到这座墓呢?
是不想?还是不愿?
就在陈鸣暗自琢磨的时候,不远处忽然传来了一阵脚步声。
这深山老林之中竟然还有人?陈鸣立刻端起猎枪,对准了脚步声传来的地方。
片刻之后,一个身穿少数民族服装的年轻男子从树林中走了出来,见到陈鸣手中是枪后立刻说道:“别开枪,我是来接你们的。”
关韵诗说:“谁让你来接我们的?你又是怎么知道我们在这里的?”
年轻男子说道:“我是奉张大将军的命令来接你们,至于你们的下落,是客栈老板娘告知的。她说你们走的是水道,而这里是水道唯一正确的出口,所以我就赶来接你们了。”
说完还仔细打量了一番,说道:“看来你们在水道中吃了不少苦头啊。”
关韵诗秦清的拍了拍陈鸣的手,示意他把枪放下,这人是绝对安全的,然后说道:“知道我吃了苦头,那就别啰嗦啦,赶紧带我们走吧。”
年轻男子微笑道:“二位请随我来。”
全程这位男子都没有看一眼石碑,仿佛那玩意不存在。
要知道这可是个庞然大物,除非是瞎子否则必然能看见,而年轻男子却一眼都不肯看,那只能说明一个问题。
他在回避!
这兄弟关系到一座大墓,而年轻男子又来自张家古寨,一个土夫子汇聚的地方,即便他不是吃这碗饭的,耳濡目染之下也会对盗墓有兴趣吧,可他就是不看这座石碑,醉翁之意不在酒的意图太明显了。
但陈鸣也不可能拉着对方询问他为什么不看,对方不肯看就一定有不肯看的理由,还是不要刨根问底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