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这只是在准备专项对外贸易而已
第五十四章这只是在准备专项对外贸易而已
开海是最南边,或者最东边的事情。而度平,则是在西北。地方太过于偏僻,路途遥远,除了产量高、造价便宜以外,几乎可以说是没有任何的优势。虽说到一定程度上这也是一种优势,但不管怎么说,运输价格也是要考虑的必要条件。
“还是得修路啊。”
划拉了两下在旁人眼里绝对会称得上胆战心惊的地图,贺澄把手里的笔放在旁边,有些郁闷但也可以理解。她是真的想赶上第一波出海,但是……
“这里距离港口,也太远了点。”
夏阳已经开始习惯贺澄这种动不动就拿舆图说事的个性,也不会和以前似的一惊一乍。不过对比贺澄的纠结,她更倾向于另外一种选择:“为何不让您的姑姑帮忙?”
“我是挺想的。”
奈何现在是她与贺濯在争,成平长公主的倾向很明显,但她依旧是贺濯的亲妈。
“亲母子与侄女,总是会隔着一层。”
“这点确实。”
毕竟哪有不帮自己的亲儿子,转头去帮抢了自己皇位的人的女儿的道理?
想到这层夏阳立刻停下不敢继续,贺澄倒是没想到这层,只有些感叹:“我可以托她帮我捎上两块布,但不能让她帮我带上两船东西。”
她也想要倾销啊,甚至可以说是想这件事情想到抓耳挠腮。但度平,距离真的太远了。
“去洗仓那里建纺织厂呢?”
洗仓是开海的第一个港口,从长江入海,方便大船出入。在这里也有不少传家多年的船匠,建船方便,招募水手也一样方便。
人家就在长江边上,那弄个水力纺织厂,不就都完结了么?
“夏大人,在度平我们为什么能够解决‘一个人干七个人的活的问题?’”
“因为我们同时又有了高炉,可以修路,还能打兵器……你是说?”
看夏阳一下子就反应过来,贺澄轻轻点了头。度平能够平稳度过这段时期除了人少以外,重要的不是一个纺织厂,而是整个产业。
“产业需要配套升级,只弄出一个纺织厂是不行的。”
还得有更多的东西,度平的一套需要经过整合整理,结合在度平的经验才能慢慢进行试点推行。
“还有你别忘了,度平很小。”
这是个不到一千户的下县,相对来说这么少的人,安排起来还是比较方便。尤其在之前他们经历了度平对阵息委的战斗,几万铁羽军都安排下来了,四千不到点人重点精细安排,对度平衙门来说并不是太难。
“如果说是要搬到洗仓,乃至整个大庆,就不一样了。”
那要考虑的东西更多,处理的事务也更多。
“那我们可不可以换个思路。”
夏阳想了一会儿,脸上突然多了点笑:“我们都怕新的纺织厂挤压了织工布坊,那若是我们不挤压他们呢?”
“不挤压?”
“很简单,他们是怕我们抢了自家的布料生意,那相反,我们只做出海生意呢。”
“……”
好家伙,这是准备专项对外贸易负责倾销,是吧?
“阿静,衣食住行,衣服排在第一位,是大家都想要的。先要解决温饱,等衣服够了以后大家就会想着在衣服上添加花样。因此,我们完全可以绕过这层,往另外一条路上去走。”
不需要去抢夺市场,而是去打开另外一个市场。
“就像是你之前用最先一匹出来的布,这块布不是去做衣服,而是去做月事带。布能做的事情很多,大家也都需要,所以何必只看着衣服一个劲儿使唤?”
“大约是因为先敬罗裳后敬人?”
两个人彼此对视一眼同时笑出声,用茶杯轻轻碰了一下后贺澄才伸了个懒腰:“是我也有些着相了。”
“那倒没有,这些时日下来,我和您学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想事情不要一股脑去想,想不通了,就换条路。”
不管发生的是好事还是坏事,只要它们处在正确的位置上,夏阳可以断定绝对有可以将其处理的方法:“所以,阿静你要怎么做?”
“给白启霜送信。”
给昭王妃?那可是昭王妃!
“她是她,贺濯是贺濯。”
贺澄倒是无所谓,毕竟白启霜之前给了她信,若是自己什么都不做,怕是这条路子会断:“她不是唯一的选择,她知道的。”
白家不是唯一的选择,出海上有所建树的自然不可能只有一个白家。只不过白家出了个昭王妃,而昭王最厌恶的便是商贾之事,白家无法出太多的手。
可若是搭上太女这条线,就又不一样了。
“是不是一个,陷阱?”
“陷阱?”
白家家主睁开眼睛冷笑一声,拿着自家女儿给自己寄来的信表情冷漠:“在我看来,那叫什么贺翟的才是个蠢货。”“……”
“……”
要重复多少次,那念“啄”,不是翟!读音不要只念半边啊家主!
“你们知道我在说谁不就行了?我这是避讳,避讳你们懂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