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度平民风淳朴,大家都很善良
第二十八章度平民风淳朴,大家都很善良贺澄一直觉得,要查人行踪,尤其是这种可能造成战事的间谍行踪,首先他们需要制造一个更加光明正大的理由,让所有人都相信他们并不是去查间谍的。
“趁着这个机会,把整个度平的户籍重新理一遍吧。”
她带过来的人里裴丰问去建立了天照卫的据点,陈开霁进了学校成为一名光荣的实习老师,剩下几个人都填充进了度平的官员框架。当然,大家最后都选择和她一样,提前拿了三个月工资。
不然他们是真的害怕过了三个月,度平就没钱得提桶跑路了。
拿到钱就应该干活,但是查户籍这件事情,真的是会累死人的。在知道度平情况后贺澄只把这件事情告诉了夏阳,并且也得到了她的认可。
“也好,我看了圈,度平的户籍大多还是停在二十年前,是时候应该重新来一遍了。”
黑着眼圈的县令大人给自己灌进去一口浓茶,摇摇晃晃地抬手把赵学思递过来的度平渠策划方案看了一遍,整个人噎在了那里:“东西先放着,开渠也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
“那我就先去盯着户籍的事情了,夏大人你好好休息。”
“好。赵学思,你留下……阿静你这是什么表情?我又不会吃了他!”
贺澄忍住笑,行了一礼后走出衙门内间深吸一口气,在几位典史还有杂役期盼的目光中声音无比轻柔。
“接下来就要麻烦诸位,大人的命令下来了。”
“哦,陈大人您说!”
知道几个人都是从京城来的,几位当地杂役很是殷切。当然,在贺澄看来更殷切的应该是他们被发了不少奖金:“您说,咱们这就把事情办得漂漂亮亮的!”
这可是县令的第一个任务,要能好好办成了入了县令的眼,自己说不定就可以从“杂役”变成“吏”,那可不是一点半点的升职。
“很好,大家都很有精神。”
大庆的基础教育做的不错,哪怕是杂役也都是能看懂简单的文书或会写字,这件事情交给熟知当地的他们效果也会更好。贺澄轻咳一声,对着眼前的人表情愈发严肃:“那么大家先跟我来,度平如今街坊几何?”
“街坊……一共是六街三十二坊。但您也知道,有些坊大有些小,户数也都不一样。”
“嗯,那大家今日先把街坊分分。”
度平建城方面贺澄也仔细看过,整个度平不是一个方方正正的城。为了能够建立城防,对息委一侧的度平是做成了“山”的模样,能够防止骑兵冲锋的同时进行进一步的分流。
“山”字形最突出往前的城楼是实心的,这样一来息委哪怕是要用云梯爬城墙,也会面对各个方位的箭雨,突破的难度更大。
度平整个城宛若一个关口,死死地挡住了外界所有的攻击。为了这样挡住攻击,土地方面自然也是不尽人意,但城市规划还是在认真做的。山字形的城墙不会住人,但后续的街坊都是按照唐朝长安城的规划,建立起来的长方形或者方格坊市。
好管理,人员也好流通,同时也不会迷路。这样的城市几乎哪里都有,又因为是在边关,多出了几分让人怀念的感觉。
要查户籍这种事情在度平县衙看来是个麻烦,但不会离谱。距离上一次查验确实久远,在这个时候将户籍整理一遍也确实可以方便夏阳接下来的工作。划分好每个人负责的坊市后贺澄也同样接了几个坊市的人口普查任务,叫上两个人就准备离开。
“陈大人,您也去呢?”
“我们初来乍到,总是要多走走,了解整个城市总比两眼一抹黑要好多了。”
贺澄经过这么几天的“陈大人”呼唤,已经开始逐渐习惯了这种说法。虽然偶尔还是会反应不过来,不过总比一开始都以为是在叫别人要好很多。她选的这间坊市在最靠近度平县兵工厂的地方,让她最警惕,也最不可能放给别人。
“炎嚼坊,这个名字有点意思。”
读着坊市牌上面的刻字,贺澄先小小敲了街角最旁边一户的门。旁边一块儿坐着纳鞋底的几位婆婆阿姨同时扭头,喊了两声其中一个走了过来,熟门熟路地叉腰对着其中一个缩起脖子的小吏抬头:“纳尔家小子,怎么这时候回来了?”
“姨,这是,这是咱们的陈大人。”
高鼻深目的阿姨一副“等会儿再问你”的表情,再看向贺澄的时候警惕稍稍降下去了些,话语很是客气:“哦,陈大人,不知道您来这儿是为了什么?”
“这不是夏大人派了任务么,清查户籍。”
“哦!我想起来了。还在说你们怎么还不来,是不是咱们这儿太远,所以分到最后了。”
看对方一拍大腿,整个人瞬间变得热情不说,还主动开门的模样贺澄脸上也有着礼貌性的笑容。清查户籍这种事情是不会瞒着大家的,早在几天前就已经全城喊过甚至于还都贴了告示,争取让所有人都知道“官府马上就来人,你们好好配合”。
怎么配合呢?那当然是家里留人,最好人也都别出城了。大家登记完之后再该干嘛干嘛,也不耽误这两天时间,对吧?
“您看,咱们都围在一起,近几日门都不出,就怕错过你们来了。”
度平大多夫妻都有劳作,家中不会时时刻刻有人。现在大家总是会下意识停下来,聚在一起联络联络感情。贺澄礼貌地听着,还没来得及开口就看对方给自己倒了杯用豆子泡的茶,坐下很是熟练地自报家门:“我叫席娜达,姓就是那个席子的席,祖上是内附来的卡拉多部。”“卡拉多部,那可早。”
对于内附的部族,贺澄当然也都记得清楚,就算不清楚,来的路上也够她把度平内所有内附下来的部族背完:“仔细算算,大概都有八十年了吧。”
“可不是,陈大人您懂的真多。”
真心夸了贺澄一句,席娜达整个人也放松了很多。她就怕对面因为不知道内附部落乱说一气,现在这位陈大人明显是知道的,她话语变得愈发流利:“不错,我今年三十八,有三个娃儿,两男一女。男人是徐哎,就叫这个,那个‘哎’,原本是自元坊徐家小儿子。”
“好,那您三个娃儿是什么年纪,叫什么?”
“席卡拉,席卡诺,还有小女儿席朵拉。卡拉是大姐,今年二十,在点心铺子当学徒,和纳尔家小子,呵。”
席娜达瞪了一眼某个面红耳赤的小吏,听着贺澄没说恭喜两个字心情愈发舒畅:“卡诺在药厂,今年十七,还没个喜欢的女娃儿。朵拉是我老来女,今年才五岁,聪明机灵得很。”
“小姑娘挺可爱啊,五岁。”
听到年龄但没在家里见到小姑娘,贺澄大概也有点明白:“是已经入学了?会不会太早?”
“她聪明,比咱们会的都多。咱们商量了下,就早一年送去学校上课。”
提到小女儿的时候席娜达整个人都变得温柔了起来,眼角都带上几分自豪:“今年是第一年,天天叽叽喳喳和我说怎么写字。上回考试,她还考了全校第一名。”
原文在六#9@书/吧看!
迅速写下席娜达家里的情况,贺澄点头确认无误后也有点感兴趣:“那您一般是习惯说自己是席家,还是娜达家?”
“席家吧,纳尔家是因为他们家没改着姓,大庆也没个姓纳的。后来就想,不是有皇甫欧阳啥的么?上头就拍板,让他们还姓纳尔。”
杯子里的豆子茶已经到了能够入口的温度,贺澄一口喝了大半,顺带咬了两颗豆子点头:“行,今日谢谢您的茶,咱们去下一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