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延安文学(2021年1期)》(8)
归来
贺绪林贺绪林,陕西杨陵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于《当代》《延河》等。出版长篇小说《关中匪事》。
一
他站起身来,对面的人也站起了身;他点点头,对方也点点头;他冲他笑了笑,对方礼貌地还了他一个相同的笑。他一愣,有点发懵。
“先生,满意吗?”站在他身边的女理发师含笑看着他。他猛然醒悟,站在对面的那个人是镜子中的自己。难怪他认不出他来,他已经很久很久没有照镜子了,刚才去浴池洗了个澡,还换了一身行头。他脑海忽然闪现出一个词:洗心革面。他这是洗心革面吗?他冲镜子中的他苦涩地笑了。
“先生,满意吗?”女理发师又问了一句。
他这才赶紧回答:“满意满意,谢谢,谢谢!”
出了理发馆,他抬头看天,蓝得发青,阳光无遮无拦地倾泻下来,只觉得浑身上下暖洋洋的。他在街上信步走着,左顾右盼。以前来过这个小镇,记忆中那时只有一条街,从东头走到西头也就一根烟的工夫。可现在有好几条街,满街的人,熙熙攘攘,还有车,川流不息。
“洞中才数日,世上已千年啊!”他在心中感叹。
道旁有个年轻人在卖墨镜,扬着手中的墨镜冲他喊:“墨镜,真正的港货!”
他停住脚。
“大哥,来一副吧,戴上扎势得很!”年轻人满脸带笑地把墨镜递到他手中。他便戴上了,问道:“多钱?”
“二十,不贵,就一包烟钱。”
他正想买副墨镜呢,没有还价。
戴上墨镜,太阳的温度似乎降低了一些。
往前走,不多远,街边摆着一个摊位——十几把椅子围着几张圆桌,外加一个烧烤炉。一个招牌竖在一旁,毛笔字,粗野豪放,十分的醒目:你考清华,他考北大,我烤面筋。他先是一愣,随后笑了,走了过去。他感到肚子有点饿,自言自语:“把肚子咥饱再回家。”
烤面筋的是个二十出头的小伙,见他过来,笑脸招呼:“大哥你坐,撸几串?”
看着那张殷切的笑脸,他不好意思推却,就坐下了,随口说:“先来十串。”
“好嘞!再来两瓶啤酒吧?”
他摇摇头。
他原本很能喝,十瓶八瓶不在话下。想当年就是喝过头了,才出了事,要不然的话,往瞎的估,也不至于在街头卖烧烤。
“撸串不喝酒有个啥劲。”
他还是摇头,却瞥了一眼身边的啤酒箱,隔着玻璃瓶他都闻到了酒香,喉结不能自己的滚动了一下。这些年他一直想喝口酒,可待的那个地方是绝对不允许喝酒的。
他的表情出卖了他,小老板鼓动唇舌,说:“大哥,你身上有股英雄气,看着就不是寻常人,咋能不喝酒?来两瓶吧。”
小老板这么吹捧着,脸上的笑意更浓。不喝瓶酒就有点对不住小老板的吹捧和热情,他不自觉地点了一下头。
串和酒很快就摆上了桌,他边吃边喝。烤串的味道还真不错,他寻思回家后也摆个烧烤摊,本钱不大,而且技术含量也不高,有把握弄得好。这么想着,心里一下有了劲,笑纹也爬上了眼角眉梢。
没有其他食客,小老板闲得无聊,过来坐在他的对面,给嘴角点燃一支烟,随后递他一支,他摆摆手,眼睛瞥着广告。
“咋样?这个吸眼球吧?”小老板一脸的得意。
“你的创意?”
“北大清华毕业生不一定能有这个创意吧。”小老板点头说着,呵呵地笑。
“看来你是剑桥毕业的。”他笑着贫了一句。
“哥们,你这话我爱听。”小老板话锋一转:“听口音你是西府人。”
他点点头。
“出来打工?”
他又点了一下头。
“回家看嫂子去?”
他没结过婚,但曾经有过女朋友,处了三年,眼看就要结婚,却又黄了。他不明白小老板怎么突然来了这么一句,茫然地看着小老板。
小老板哈哈笑着:“瞧你这身打扮,刚理的发吧?行头也是新置的吧?回家看嫂子就得拾掇得精神点。唉,我也想媳妇了,今日儿是来不及了,明日儿我也回家去看媳妇。”
“你不是本地人?”
“我老家也是西府的。”
“你口音不像。”
“入乡随俗,在这里做生意就得说这地方的话,他们听着亲,生意也就好做了。你说是不?”
他连连点头,随口问道:“收入咋样?”
“咋地,你也想干这行?”
“怕我抢了你的生意?”
“瞧你老哥这派头,一看就是做大生意的,能看上干这营生?”小老板打着哈哈。这时来了顾客,小老板起身去招呼顾客。
他冲着小老板的背影摇摇头,笑了一下,心里说。“吃饱喝足了,该回家了。”
二
他提着包信步朝汽车站走去。路过一片草坪,一群麻雀在草坪觅食,时而飞起,时而落下,快乐惬意。他驻足看着那群麻雀,眼里流露出羡慕之色。他扬起手来想招呼那群麻雀,那群麻雀却倏地飞上了树梢。他明白它们以为他要对它们不利。他笑着摇摇头,为自己干扰了麻雀的自由自在而自责。
来到汽车站,等了半个小时,他登上了回家的长途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