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延安文学(2021年1期)》(3) - 延安文学2021 - 延安市文联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延安文学2021 >

第三章《延安文学(2021年1期)》(3)

神话

胡炎胡炎,河南平顶山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于《北京文学》《清明》《雨花》等,出版小小说集《狼人日记》《科天的走向》。

1

3890年前的某一天,刘累坐在洛阳偃师县的一方水塘边发呆。在此之前,他曾经远赴山西,在闻喜县董泽湖的浩淼烟波中向豢龙氏董父学习养龙。刘累至今依旧记得群龙翻腾的壮观场面:那时董父悠闲地驾着一叶扁舟,手擎鱼杆,所到之处一片喧哗,几十条幼龙跃出水面,银光四射,浪花飞溅。

后来的一天,长大的龙开始向天空腾跃。董父明白蛟龙腾飞的时候到了。他请来舜帝和朝中大臣同赏,但见两条巨龙身披黄色鳞甲冲天而起,紧接着所有蛟龙皆飞向云霄,盘旋起舞,有如漫空彩练……舜帝喜不自禁,巨龙腾飞乃祥瑞之兆,遂决定以龙为图腾。董父豢龙有功,舜帝便将这一带封为董父之国……

而眼下,回到故地的刘累却颇为郁闷。别说像董父那样因豢龙而成就一番大业,就是想干点自己喜欢的事也似乎遥不可及。龙非凡俗之物,到哪里去寻找?再说,眼前这片池塘也绝非养龙的理想之地,因为龙非甘泉不饮,非灵水不憩,所以刘累很是悲观,觉得此生恐怕与龙无缘了。而他空有一手豢龙技艺,难免有怀才不遇之感。

然而,山穷水尽处,却是柳暗花明时。夏王孔甲的使者就在刘累郁郁寡欢的时候不期而至。你可是刘累?使者问。刘累点头,不知这位身着官服的人什么来头。伸出手来。刘累懵懂地把手掌递给使者。使者细细查看一番,那手上果有龙纹,而且掌心天生一个“累”字。

随我去也。使者说。

一段时日后,刘累在河南临颖县的龙荡沟里驯养着一雄一雌两条青龙。一切都是天意,不是吗?生性喜欢宠物的孔甲得到了黄河龙族赐予的青龙,而孔甲偏偏又听说他曾经师从董父,便令他在此豢龙,并封其为“御龙氏”。刘累终于如愿以偿。然而不知何故,那条雌龙竟然毫无征兆地死掉了。刘累如雷轰顶,倘若此事被孔甲得知,必遭杀身之祸。公元前1873年某个月黑风高之夜,刘累带着唯一的雄龙远逃尧山东麓,改姓为"邱",从此垦荒渔猎,隐居下来,那个地方就被后人称为“邱公城”。

将近四千年后,作家顾守节正站在一座大湖之畔,竭力把目光伸向深不可测的湖底。那里埋葬着刘姓的始祖刘累,以及一段太过遥远的历史。顾守节之所以来这里,是应剧团之邀,创作一部挖掘中原文化的地方戏剧本,以备参加省戏剧大赛。似乎是一种冥冥中的召唤,他一下子想起了刘累。其实中原的历史名人和逸闻传说数不胜数,而他选择刘累是有原因的。首先是他的母亲姓刘,老太太不仅对老祖先刘累念念不忘,而且经常对刘家的丰功伟业和贤达才俊如数家珍,比如在中国历史上,仅刘姓称帝称王者就多达66人,从西汉、东汉到北汉、大齐,共历时650多年,是中国建立封建王朝最多最久的姓氏。我们刘家,那可是了不得!老太太眉飞色舞地说,知道为什么吗?因为我们的始祖刘累是养龙的!顾守节对刘累的最初印象就是从这里来的。但这并不是他创作的主要动因,他选择刘累,事实上完全是为了一次挑战,因为关于刘累的文艺作品屈指可数,而大型剧本似乎尚属空白,他要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顾守节是w市的文化名人,有全市“第一笔杆子”之誉,很受各级领导器重。他除了编剧,还能写小说、散文、评论,而且各类晚会的主持词和骨架节目均是出自他手。这倒不算最关键的,关键是他居然可以把公文写得风生水起,既有逻辑章法又有政治高度。说起来文化局也有几个专司公文的笔杆子,可自打廖局长上任,就对他们的八股文横竖看不上眼,把几个笔杆子弄得灰头土脸。于是,从事文艺创作的顾守节就浮出了水面。廖局长把他叫到办公室,说,听说你发表了不少文章,是咱们局的大才子。顾守节说,不敢当不敢当。廖局长说我要去省里开个经验交流会,这份文件你改改。顾守节瞟了一眼文件,这玩意他真没弄过,心里没底。廖局长其实心里也没底,只想死马当做活马医。看他犹豫,就笑着说,别有压力,试试看。顾守节没拒绝,连夜在网上扒出一堆各级领导讲话、政府报告、工作总结之类的材料,没想到无师自通,既掌握了公文章法又领会了大政方针,加上自己出类拔萃的文采,文件修改几乎重起炉灶,让廖局长刮目相看。

从此,公文写作就成了顾守节的重要业务,他不仅成了领导眼里的宝,名气也越来越大,以至于到了后来,市委、市政府遇到“硬骨头”也必由他出马操刀,即便分量不是太重的材料也要让他把把关,哪怕改几个字领导才放心。为此顾守节身边围着一大帮官场、商场、文场的“朋友”,平素办个事倒也方便不少。比如这次从数百里之外的w市来此采风,就是市领导一手协调安排,从车辆到接待一应俱全。不过顾守节表面风风光光,心里却常感无奈。从本质上说,他只想做个心无旁骛的文人,无拘无束,闲云野鹤。可谁让他十八般兵器样样精通呢?遗憾的是,他精通得实在有点晚,倘若30岁以前他心志不定时就能妙笔生花,那他没准就改弦易辙弄个乌纱帽戴戴了。如今他已过了知天命的年龄,别说无心仕途,即便有意也彻底没戏了,而他唯一想大器晚成的,就是创作出能让自己满意的作品。所以被众多领导们“宠爱”让他深感负累,欲抽身而不能,人一旦入了江湖想要金盆洗手比登天还难,再说,不给领导面子,他也没这个胆。

此刻,顾守节很想找个人聊聊有关刘累的事。陪他采风的是县文化局一名女副局长,同样姓刘。这并非巧合,而是当地领导特意安排。风姿绰约的刘局长腼腆地说,我就一个唱戏出身的,这历史呀典故呀我可是一窍不通。顾守节无奈地轻叹一声,心想这位副局长真是白姓了一个“刘”字。正在这时,一个打渔的老头划着小木船靠了岸。顾守节走过去,掏出一支中华烟,瞧着船舱里一堆活蹦乱跳的鱼,搭讪道,不错嘛老哥,满载而归呀。老头笑呵呵接过烟,点着火“嘶”地狠抽一口,烟雾在五脏六腑里转了一大圈才从鼻孔里徐徐冒出来。待明白了顾守节的来意,忽然哈哈大笑,你说刘累呀?几千年了,谁见过?那就是个神话!

顾守节的灵感就是在这时迸发出来的。没错,他要写一部大气磅礴的神话剧!此前,他一直陷于历史的瓶颈,迟迟找不到切入点。现在好了,既然是神话剧,他就可以天马行空笔走龙蛇了。他要塑造一个与史料和传闻中完全不一样的刘累,一个担负民族使命义薄云天的刘累。几乎就在刹那间,他为这个呼之欲出的剧本确定了构架和主题:将刘累塑造成“龙文化”的捍卫者,而让昏庸残暴的孔甲改“龙图腾”为“狼图腾”,成为专制势力的代表。你想啊,这两股势力和两种文化之间的激烈碰撞与殊死较量该有多出彩,而那个闪耀着民族精神的刘累不正是他想要的吗?

顾守节为此兴奋不已,索性把一盒中华烟都送给了老头。一旁的刘局长说,顾老师,不早了,晚宴已经准备好,领导还在等您呢。顾守节没答话,指着湖中的几朵浪花说,你们看——那儿,像不像青龙戏水?

2

有龙呈瑞,伏羲开元。

矫若流云,龙翔九天。

苍龙崛起,凤凰涅槃。

龙凤合壁,祥瑞无边!

第一场戏是在湖畔的温泉宾馆连夜写就的。苍远的童声合诵拉开了全剧的帷幕。刘累学成归来,小龙女赐他两条年幼的青龙。在此之前,孔甲已颁令改“龙图腾”为“狼图腾”。而忠臣郑勇因推崇“龙图腾”惨遭诛灭九族,唯独小女云儿侥幸逃脱,不知所踪。刘累立下誓言:养龙护龙,恩泽众生,福佑中华,九死不悔。小龙女的出现一开始就给全剧制造出了神话色彩,而两条青龙既可化为人形又可回复原身堪称神来之笔。顾守节颇为满意,第二天便决定返程,在自己的一方斗室里一鼓作气拿下这个剧本。接待他的鲁县长极力挽留,说县里还有很多人文名胜,来一趟不容易,不如都去看一看,哪怕走马观花也好。顾守节说下次吧,贵地人杰地灵,下次再来叨扰县长大人。

回到w市,顾守节便一头扎进书房,构思着下面的剧情。按照正常逻辑,刘累应该到龙荡沟专事养龙。但这样就没戏了,因为他心中的刘累绝不是一个平庸的养龙人,而是身负民族大义的斗士,一个不折不扣的龙的传人。所以,他必须让刘累和孔甲产生正面交锋,上刀山火海,下狼巢虎穴。但是作为一介草民,要见到孔甲殊为不易。按照史料记载,是孔甲派人找到了他,而让他听命于孔甲那就毫无意义了。那么,让人把他绑去大殿吗?这无疑又大煞风景,因为刘累斗争的主动性荡然无存。顾守节思来想去,一时间拿不定主意。

思路滞塞,顾守节坐立不宁,一支接一支抽烟。整条的中华烟装了几抽屉,都是各路朋友送的。抽抽抽,把肺抽烂你就不抽了!老太太说。但见到送烟送礼者登门,老太太却是眉开眼笑。偶尔有老家的亲友来串门,老太太还拿出烟慷慨相赠,拿去抽吧,这可都是人家送给守节的!老家人一脸羡慕,守节可真出息呀!每及此时,老太太总把头骄傲地一扬,那可不,守节身上流的一半可是我们刘家的血哪!

顾守节吞云吐雾的时候,老家的人还真就来了,是一个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论辈分向他叫爷。老太太亲热地把这个黑瘦后生让到沙发上,便急吼吼地叫出了顾守节。顾守节创作时最烦有人打扰,但老家人登门,他尽管不情愿也只能装出一副笑脸。老太太一面给后生削苹果一面探问着家乡的情况,东家长西家短,连谁家的牛生没生牛犊都记挂在心上。顾守节实在坐不住了,就直奔主题,问后生家里有没有什么难处。后生显然就等这句话哪,五官往中间一挤,苦着脸说,爷,你可得为俺做主呀。顾守节这才明白,老家的清灵河被滥采河砂,生态遭到严重破坏,如今多处断流,连浇地都成了问题。后生说着拿出手机,把一些图片给顾守节看。顾守节不禁唏嘘,那些裸露出的河床给采砂船啃得惨不忍睹,就像一张坑坑洼洼的橘皮脸。

你瞧,你瞧,老太太说,这么好的河,给糟蹋成什么样了。守节,这事你可不能不管!

顾守节咬咬牙,说,这事我管定了!

虽说离开老家二十余年,但对于清灵河的记忆,顾守节至今仍历历在目。毫不夸张地说,是这条沙河的小支流喂养了他的童年。他还记得,儿时的清灵河碧波荡漾,河水清澈得一眼能望到底,大鱼贴着河床慢慢地游,小鱼则成群结队地在水边嬉戏,不时跃出水面来一个空翻。河边滩涂上,时常有鳖爬上来,懒洋洋地晒着盖。夏天无疑是小伙伴们最快活的季节。河边长大的孩子大都有极好的水性,他们在水里光屁股游泳,一个猛子能扎出二十米远。即便偶尔呛几口水,那水也是甘甜无比的。顾守节还记得夏末在河里采菱角,面前漂着一只大铁盆,一面踩水一面采摘,半天工夫竟可采满一整盆。那是清灵河赐给他们的美食,回家用井水煮了,剥出白白的肉,用牙轻轻那么一咬,脆生生甜滋滋,不仅口舌生津,还能健脾益气……如今,这幅久远而美好的画面却被糟蹋得面目全非,真让顾守节又气又心疼。

顾守节谁也没找,直奔组织部郭部长而去。说起来,他成为市领导眼里的香饽饽,还是郭部长当的伯乐。那年市里决定向海内外引进人才,要在一家中央级大报上刊登招聘启事。启事开篇的序言经市委几个笔杆子改了七八稿,依然过不了郭部长的法眼。眼看报纸开着天窗急需排版,郭部长急了,就给廖局长等几个局委一把手打电话。廖局长心里有谱,说,我们这里有个顾守节,搞编剧的,不光文章写得好,还是个多面手,要不让他试试?就这样顾守节第一次见到了郭部长。那天偏巧顾守节和几个外地来的老同学中午喝了酒,郭部长是个中年女性,见顾守节喝得满脸通红当下就面有不悦。没想到顾守节酒气熏天思路倒异常清晰,从人文历史说到生态宜居,从自然资源说到发展潜力,从文化包容说到开放高地,一番话把郭部长给镇住了。郭部长没给他醒酒的时间,当下就让顾守节在组织部的电脑上开工。顾守节胸有成竹,在键盘上一阵噼里啪啦猛敲,半个小时,成了。郭部长一看,顿时两眼放光,一字未改,直叹顾守节人才难得,临走还把顾守节的手足足摇了半分钟,一旁的廖局长乐得嘴都合不拢了,暗地里给他竖了个大拇指。

现在,顾守节站在市委大楼前,忽地有了种大义凛然之感。灵感的到来总让人猝不及防,也就在这时,他有如醍醐灌顶一般,困扰他的思路竟瞬间打开了。对,他理想中的那个刘累不正该像他这样吗?以舍我其谁的大无畏气概,迎着刀尖去见孔甲。那还等什么,大不了一死,再说,还有蛟龙护身哪。就这么定了,第二场,刘累闯宫!

3

恶狼图腾为王道,

改旗易帜把龙抛。

万民更比蝼蚁小,

尧舜岂能比我高。

美酒迷醉佳人俏,

日日纵情魂逍遥。

人间何处风光好?

酒池肉林生杀刀!

瞧瞧,这就是荒淫残暴的夏王孔甲。刘累冒死进谏,凛然道:自舜帝开始,我华夏便奉龙为图腾,开明施政,以人为本,徳布天下,仁爱黎民。而狼乃为凶残猛兽,以此为图腾,行专制暴政,日久,必人心思变,天下岂可长久?还望大王三思!这自然无异于与虎谋皮,刘累不仅未能劝得“大王三思”,还险些被抛入狼窟。亏得奸贼郎金蝉进言,杀了刘累,只怕奈何青龙不得,况且吃了龙心龙肝,可保益寿延年,福寿齐天。孔甲大喜,果真如此?郎金蟾道,龙乃神性之物,绝非虎狼鹿虫可比啊。孔甲恨不得马上大快朵颐,遂令刘累杀死青龙。刘累明白,若执意不从只有死路一条。自己死不足惜,岂可连累青龙蒙难,有负重托。于是急中生智,对孔甲道,龙乃万灵之首,只有待其潜入深潭,趁其不备,方能见机行事。孔甲自忖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谅刘累也逃不到哪儿去,便放他出宫。刘累虎口脱险,连夜择荒僻野径远逃异乡……

顾守节进门的时候,这场戏的腹稿已经打好了。郭部长正和属下说事。见顾守节连门都没敲就闯进来,吃了一惊。换了旁人,这么没规矩郭部长肯定不高兴。可谁让顾守节是市里的宝贝疙瘩呢?郭部长匆匆把属下打发走,笑容可掬地看着他,哎哟,顾老师,脸拉这么长,谁惹着你了?

顾守节义正词严道,郭部长,我今天是为民请命来了!

郭部长耐心听他说完,脸上的笑僵住了,当即抓起电话,劈头盖脸来一句,你这个局长还想不想干了!然后狠狠撂下电话。顾守节知道,电话那边的人一准给吓出了一身鸡皮疙瘩,说不定尿都出来了,想想就解气。郭部长的脸色缓和下来,走到顾守节跟前,这么点小事,你给我电话里说一声不就行了,还劳你大驾亲自跑一趟?接着话锋一转,不过你来得正好,张书记正要找你呢。

张书记是市委副书记,打篮球出身,后来调到团省委,仕途顺风顺水,三年前下派到w市。顾守节过去也和他打过几次交道,此时找他不知何故。郭部长把他领进张书记办公室,客套两句就离开了。张书记一贯不苟言笑,个头又跟一座黑铁塔似的,顾守节在他面前总有种压迫感,放松不下来。

老顾,咱们长话短说,今天有个重要任务要交给你。张书记开门见山。顾守节很快明白了,全市要搞干部作风大整顿,由张书记主抓。其中一个重要环节是对有关部门明察暗访,必要时使用偷拍手段,将当事者言行记录在案。而顾守节要做的,是从琐碎的视频素材里理出主线,拿出一针见血的观点,撰写专题片文稿,再由电视台剪辑成片,在干部作风整顿大会上播放,并让当事部门一把手在众目睽睽之下上台做检查。顾守节一百个不情愿,别说这是得罪人的事,眼下最要紧的是剧本,他只想全神贯注搞创作,实在不想分心。张书记见他迟疑,难得地笑了笑,你放心,纪委的同志会配合你们,不必有顾虑。顾守节苦笑一下,张书记,您误会了。这就把心里话挑明了,末了郑重恳求张书记“放他一马”。没想到张书记把脸一顿,老顾,不是我说你,是干部作风重要还是你那个狗屁剧本重要?还有没有点政治敏锐性?顾守节羞怒难当,自己苦心孤诣创作的剧本到张书记嘴里怎么就成了“狗屁”?张书记自知失口,意识到不小心冒犯了文人的自尊,就干笑了两声,我的意思是说,你要两者兼顾,这点小事还能把你难住?就这么定了,你明天就和电视台柯主任结合一下。咱丑话说前头,干不好我可要拿你是问!

话说到这份上,顾守节还有什么办法呢?模棱两可地点了个头,就逃出市委办公楼。回到家,还是忍不住心烦。枯坐了一下午,脑子里一团浆糊。刚要吃晚饭,廖局长拎着几盒保健品和两瓶茅台来了。

老婶子,身子骨还好吧?廖局长一进屋就嘘寒问暖。

好着呢好着呢,托您的福。老太太接过保健品,眼角眉梢都是笑,您坐着,我再去炒两个拿手菜。

瞧老太太这副媚态,顾守节很有些不以为然。几盒保健品就把这个骄傲的小老太太俘虏了。顾守节不得不承认,在待人接物方面,老太太显见得比他会来事,而他骨子里还真就不屑于此道。

廖局长坐定了,把茅台酒打开,老顾,这酒都在家放十年了,我一直舍不得喝,来来,今天咱弟兄两个喝几杯。

顾守节心里明镜似的,廖局长无事不登三宝殿。果然,三杯酒下肚,廖局长打开了话匣子,老顾,张书记交给你的事,你可不能推三阻四呀。顾守节皱皱眉,张书记都给你说了?廖局长点点头,还不是你态度不坚决?不管有什么情况,领导交代的事,咱都得无条件服从!老顾啊,这可绝不仅仅是你一个人的事,明白吗?顾守节当然明白,不谈什么大道理,这些年他真没少给廖局长脸上贴金。廖局长比他小两岁,在文化局即将干满两任,早就想挪挪窝了。如今干部调整在即,廖局长自然怕他拆台子。如果他把这事干好了,无疑是给廖局长锦上添花。廖局长恭恭敬敬举起酒杯,掏心掏肺地说,就算为了老弟我,你也得为张书记交一份满意的答卷,好不好?来来来,干了!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