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八章《延安文学(2021年3期)》(46) - 延安文学2021 - 延安市文联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延安文学2021 >

第一百二十八章《延安文学(2021年3期)》(46)

李光泽:用细碎美好的声音涵养心性李晓恒

“杜门闲客散,摊书古人来”,这大概就是李光泽忙完工作后的基本生活状态。他最多也就是约几个能谈得来的好友,喝着自己煮出来的香茶,说一些无关闲言碎语、无关是非,能“卸掉身体里承载的废铜烂铁,卸掉所有的垃圾”的话,然后在新的一天轻装上阵。

推开光泽的居室,觉得就像走进一个老朋友的家,没有一点心理障碍。无需调整心态,无需认真打理,无需想用什么样的方式说话,一点也没觉得要见的是一位县纪委书记,就是觉得要见一位惺惺相惜的老朋友。

随意地换上拖鞋,走过干净的地板;随意地敞开衣袖,将整个身子投放到沙发里,摊开身子;随意地捡拾起茶几上的水果瓜子往嘴里塞;随意地左顾右盼、东张西望看房子的结构装饰。这一切随意,都来自李光泽诗歌传达给我的信息:他不是一个古板的人,更不是一个把权威看得很重的人。他热爱生活、关爱生命,不愿意装模作样地活,高兴时可以畅快地在草地上肆意打滚。

我的世界长满了青草

青草芳菲的时候

我就在草地上肆意打滚

作为一个草根

我热爱我的草地

热爱草地上温润的空气

还有那些纯真善良的牛羊

——《对一片草地的颂词》

在县城里,李光泽的“官位”不算小,但说话的时候,脸上洋溢的不是那种刻板的、拿腔作调的“官威”,而是一见如故的“如沐春风”。

李光泽一边和我们说着话,一边温杯、醒茶、泡茶、倒茶。闲散,从容,平心静气,不慌不忙。整个喝茶的过程就像是在一遍遍过滤身体的疲惫,净化心灵世界里的吵杂与琐碎。认真泡茶的他俨然是个王,泡茶的他也在一次次品味着自己的人生。

每一片茶叶都曾活在水面

最后都会选择沉在杯底

一片茶叶沉潜的过程

就是一个人慢慢长大的过程

遇见茶

就是遇见一个世界

此世界非彼世界

——《遇见茶》

不言而喻,在茶的世界里李光泽体味到与坐在办公桌前、走在名利场里、活在别人的嘴里有着不一样的感受,是难得的自在逍遥,是暗自偷来的“窃喜”。不管茶浓茶淡,不管茶好茶坏,“坐在茶台上/我就是一个泡茶人/放下行囊/放下红头文件/我是个王”。每天工作之余,李光泽固执地坐在茶台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喝茶。喝茶不是应酬,不是在生意场,更不是在名利场,就是一个简单纯粹的心灵放飞过程,给自己一个飞翔的状态,逃离嘈杂、多事、繁琐、憋屈和郁闷。

好的诗歌一定是灵魂对接生命现象时电光火花瞬间的闪耀,形成一种超越个性精神层面,进入另一个鲜活的生命体内,体味到现实世界从没有过的感受,这种创造的新生命镜像比现实生活状态更厚、更有力道、更有多维触角,阅读者会有不同的体验通道。李光泽的诗歌意象都是生活里最寻常可见的事物存在、行为可能,但他没有停留在表层的物象与事态里,无论是一把椅子、一株谷子、一片草地、一盏灯笼、一棵向日葵、一座红塔、一树玉兰、一场落雪、一株植物、一条素昧平生的河,还是生活里的一个简单事件,比如喝茶、听琴、担筐、行脚、独坐、看书、爬树、摊牌,都能成为一种灵魂存在状态,只要有撞击,必然有丰富的回音。

你住在楼上

住在高层

你看起来很高

像一棵大树一样高

但我是一个不会爬树的孩子

从小就不会

到现在也没有一点长进

——《不会爬树的孩子》

简单的生存,简单的触点,近乎纯客观的叙述,从一个物象,跳跃到另一个事态,进而进入一个生命的思辨状态,没有抽象的说教,形象而生动地画出一个不愿意与这个世界的“权威与高大”卑躬屈膝,握手言和的倔强。即便“你的脸像一盘葵花/金光闪闪/但我不会像仰望葵花一样/仰望你的脸/因为我没打算借你一点点光”。

这就是李光泽,活得不卑不亢,简单从容,爱憎分明。面对权威他不谄媚攀缘,他把更多的爱献给生活里的弱小:”我把祝福献给一棵大树/大树垂下枝头/轻声呼唤一棵小草/为它献上一片绿荫/让小草不再惧怕风雨/不在风雨中流泪”。

民办教师,在中国的教育史上绝对是不可或缺的存在,他们对这个世界的奉献是有目共睹的,但他们活得很卑微,就像路边的小草,提供给人类无限的美好,但受到的待遇却是极其不公平的。李光泽没有忘记,在他少有的颂歌里写出他们的勤勉与酸苦、艰难与幸福。

你的痛苦是双重的

你的幸福也是双重的

你始终以鱼的姿态

从学校游到家庭

再从家庭游到学校

沉沉浮浮完成一种使命

你置身于秋风秋雨中

回望来路

来路上九曲连环

每一环都是心酸的文字

著你成书

一群人读着有声有色

一群人读着黯淡无光

一群人读着老泪纵横

一群人读着没有感觉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