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疙瘩汤 林诺紧随其后,走到门…… - 我在古代搞基建 - 小静子swag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21章 疙瘩汤 林诺紧随其后,走到门……

林诺紧随其后,走到门口时,转过头道,

“周大郎君,奴家十日前曾随东家去林阳县买粮,县中仅有一家粮店开业,菽一斗七十五文,粟一斗八十五文,水更是无人可卖,此处荒山野岭,便是那山上有水,想必也没人敢去的,天下大旱,水重比粮食,我东家若不是手头拮据,也不会想把手上活命的水卖了,既大郎君无意,我等便先告辞!”

周俊豪当然知道林诺所说是实话,但又不尽然是实话,水是奇货可居,但是远没达到一钱银子一斤水的天价,可如今是他缺水,离下一个县城还有至少七八日的路程,人要喝水,牲口要喝水,车队的水最多可坚持两日,剩下几日总不能让一百多人的牛马和奴仆不喝水渴着赶路。

“站住!我买。”

顾月照本就没有走远,她装做等林诺的样子,下了车,便隐在车的另一侧,待马嬷嬷来请后,才又上了车。

顾月照此番作态,是个明白人都知她是在拿乔,方一坐下,周俊豪便问,

“说吧,你们能供多少水。”

“一百桶,我那桶乃定制,每桶皆是三十七斤。周郎君若是不信,自可称重证明。”

周俊豪心中默算,三十七斤一桶,一百桶便是三千七百斤,足够他赶到周家下一个分店补充水粮还有余,“行,那便买一百桶。”

想起那从未见过装水之物,心中一动,

“娘子卖水,总得给在下一个装水的容器。”

装水的桶是塑料,顾月照暂时并不打算外传,她摇了摇头,“周家想必不缺装水的陶缸水桶。”

她这般表态,周俊豪也知道是没希望了,心中颇有些可惜。

“周郎君与我的生意做完了,不知周郎君可愿与我做一笔生意?”

“哦?是何生意?”

“想必周郎君也看见了,我哪些奴仆个个衣不蔽体,是以想向顾郎君买些过冬的衣裳,也不拘新旧,能保暖便可。”

周俊豪心中正是介意顾月照狮子大开口之时,便故意问,“那不知娘子出价几何。”

顾月照笑了笑,“制衣的布匹,絮衣的棉花,便把针线加上,一件冬衣也不过一钱银子,周郎君想必是拿不出全新的衣裳的,那便一钱银子也不值了,周郎君与月照也算是认识,衣裳,裤子,鞋子每人一套,便给五十两银子如何。”

周俊豪算了算,觉得自己亏了,又好像没亏,但想着能回些本也不错,“马嬷嬷,去让人把自己多余的衣裳都收到车队外面的空地去?”

这怎么行,她偷偷摸摸半天不就是不想引人注意嘛,照周俊豪这么一搞,外面的人岂不是人人都知道她们有水有衣裳了,虽然他们人多,闹起来也不一定输,但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如今最要紧的事是南下,“嬷嬷留步!”

“顾娘子还有何事?”

“外面难民太多,月照不想多生麻烦,不如今晚,我等约在前面山谷交易如何,我已让人前去探查过,出山谷二里,便有一处山洞,那处无人。”

周俊豪也怕买水引来觊觎,“行!便按你所说。”

做戏做全套。

......

那偷东西的小娘子被叫进了那车队,便没了声音。

半个时辰后,那小娘子被扔下来时犹如一块破布般,倒在地上,也不知是死是活,后面去找她的小娘子也瞧着站不稳的样子,想是没少被那老嬷嬷磋磨,有闲心还能猜猜她是不是被打死,更多的是漠不关心。

两人一出来,宋家庄和小孟村的人就围了上去。

顾月照给乌四娘使眼色,“走!”

难民们便见着,那群难民似是怕极了周家的车队,人一被扔出来,便急急忙忙的走了,也不管天色已晚,路上不安全。

周家是在顾月照他们走后半个时辰后出发的,此时天已经暗了下来,即使有了好奇心大的,也不敢晚上进山,只看见两伙人一前一后进了山。

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周家马上上有不少空着的水缸和木桶,完全够装刚刚买来的水。

忙活完后,双方队伍便各占了山洞一边,互不干扰,还好这个山洞够大,装满两队人还绰绰有余。

顾月照这边卖了一百桶水一个小镜子,成本五两银子和十块钱,收入三百两银子和十两金子,翻了一百多倍!!

有了这些钱,便是接下来的一个月她赚不到钱,也不必担心大家挨饿了,顾月照觉得自己也可以少掉些头发了,这些日子她虽不说,心中到底是担心的,就怕赚不来钱,让这快两百人饿肚子。

赚了钱就得吃热乎的暖暖胃,庆祝庆祝。

顾月照叫来乌四娘,让她额外给大家添一碗白面疙瘩汤和炒豆子。

周家下人是极看不起和他们共住一个山洞的村民们的,他们粗鄙、肮脏,衣裳破烂,瘦骨嶙峋,不过是走了狗屎运,有了水,才有机会攀上周家。

只见那白日时候的偷儿,如今对面难民的东家,站在牛车上说了一句,“咱们今晚吃面疙瘩!”那群难民便没见识的欢呼雀跃起来。

一个山洞住着,对方说啥做啥一清二楚,疙瘩汤?那岂不是要用白面?搞笑呢吧,都穷得卖水,那还会有白面,这些难民村夫就长了张吃糠咽菜和粗粥的脸,白面那等精细粮食是给主子吃的,便他们一年也是吃不起几次的。

那位顾娘子说完吃疙瘩汤的事后,便要开始发衣裳了。

周家下人将目光移到那堆衣裳时,心中那种高高在上看不起人的情绪更是达到顶点,这群难民真是惨,连一件好点的衣裳都没有,东家的竟花钱买他们的旧衣,也是可笑,他们看不起的破烂玩意,那群难民竟当成了宝贝。

周家奴仆带的衣裳自然不少,所以顾月照共买得一百四十多套衣裳,顾月照本就没有奢望能买齐,如今能让大部分人不受冻,已经是很好的情况了,剩下的人她再想办法吧。

领衣裳的顺序是老人小孩优先,女人,最后再是男人们,村民们也不在意款式颜色,对他们来说不挨冻比什么都重要,孟子义便分得了一件丫鬟的碧色棉衣,他长得好,皮肤白,穿这身倒是有个俏生生小丫头的样子来,但因个子矮,袖子和下摆都长出一截,走路时不得不提溜着衣摆,但这完全不妨碍他的开心,十二年来,这还是他第一次冬日穿上如此保暖的棉衣。

顾月照这边分衣裳,分到棉衣的换上新棉服,之前穿的便脱下给没分着棉服的,多穿几层也能抵御寒风。

“看,陈家的栓子,穿上那红袄子真像那画上的娃娃。”

“就是不如那年画娃娃胖呼。”

“哈哈,如今不缺吃喝,迟早胖起来。”

“没错,跟着咱们东家,再也不用体会那穷酸日子了。”

“严嫂子,你家子义可真是俊俏,长得比小姑娘还要好看些。”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