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他深怕是因为他…… - 我在古代搞基建 - 小静子swag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44章 他深怕是因为他……

他深怕是因为他的原因导致烧砖失败,害怕得连身子都在颤抖,

“别怕,这不是在谁的过错,我们只是复盘整个过程,寻找成功的方法。”

年轻男子听见顾月照的安慰,没有太听懂,声音虽还有些磕巴,但是好歹稳住了情绪,”我每隔半日就会给砖窖加一次炭。”

每个人都说完整个烧炭环节中的工作后,顾月照总结了有可能导致失败的原因,第一个是原材料的问题,第二个也是极有可能的原因便是温度的问题,没让窖内形成一个平衡的高温状态而导致的失败。

复盘完整个过程,并想了应对之策后,新一轮的烧砖再次开始。

这次,泥胚专门取用河岸边的黏土,石头沫也敲成粉末后才加进陶泥中混合制作泥胚,还让宋木匠重新做了新的模具,以保证每块泥胚的大小重量要保持一致,这样烧制的时候才不会因为有大小的差异而导致失败。

最后是火,放置好干透的泥胚后,将足够多的木炭和柴火放在泥胚上。为了解决添火的问题,另在窑底修了一个斜着往下的甬道,专门用来添炭。

甬道用黄泥封住,只在添炭的时候打开黄泥,往里加炭,最大的程度上减少外头冷空气进入砖窑的可能,添炭周期也从半日延长为一日一次。

失败与成功,两日后见分晓。

地基之前浇筑的水泥早已经风干,踩上去邦邦硬,待砖头烧好,这里将会变成大家伙遮风挡雨之地,如今四四方方的地基是小孩们玩乐的场地。

这几日的教学也在有序的进行中,虽然大家伙私底下叫苦连天,但是真的上课时还是努力打起十二分精神,毕竟顾月照说的惩罚是认真的,学不好的人是没饭吃的。谁人会喜欢学习呢?反正只要这些话没抱怨到她跟前,她便当没听见。

在如此高压下,村民们的进步以肉眼可见,至少如今除了年龄真的特别大,难以接受新知识的人,大多人都学会了简单的常用字。

每日早上的军训是雷打不动的,队伍中竟然有人懂武是顾月照没想到的惊喜,甭管是不是业余的三脚猫功夫,在她还没有银子买书前,能有个系统的武术学习已经是很不容易的事情了。

两日的功夫一晃而过,砖窑开窑的时间到了。

这一次开窑顾月照已经放平了心态,失败了大不了重来呗,现代有那么多跟着菜谱学做菜还翻车的呢,她这是烧砖,技术含量可比做菜高多了,多失败几次也不丢人。

打开用黄泥封死的窑口,待热气和浓烟过后,几个小伙子带着用粗布制成的厚手套走近窑口,刚开窑,砖窑里温度还高着,人进不去,只能用锄头将砖勾出来,随着叮呤当啷的声音,锄头勾了厚厚的白灰出来。

众人提着心的看着窑口。

其中一个小伙子扔了手中的锄头,扒开烧尽的白灰,一抹暗红展露人前。他两手拿起那红色的砖头,用力一掰,纹丝不动。

这是,成啦?

顾月照跑上前,仔细观察小伙子手中的红砖。整体呈砖红色,用锄头轻轻敲打,会发出轻盈的碰撞声,砖体上还有密密麻麻的蜂窝形状,正是她熟悉的红砖。

她又青年用砖头去用力砸一旁的用来封窑口的黄泥,黄泥经过两日的烤制,眼已经坚硬如石,一声闷响后,红砖把黄泥砸得稀碎。

之后又做了一系列的实验都表明,烧出来的红砖坚硬又牢固,完全能达到建房的标准。

顾月照笑道,“成了!”

一旁围观的村民也欢乐高呼,“我们烧出砖了!”

“哦哦!太好了!”

“可以建砖房了!”

这次烧的砖有一千多块,全部搬出来,烧制成功的有七百多块,另外三百块有的已经碎成了几半,有的干脆还是陶泥的模样,整体算下来,失败率差不多有三成。

刚开始烧砖,一切都还在摸索中,失败率有些高也是正常的,以后有了经验,成功率肯定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这七百多块砖被搬到地基处,宋木匠自会带着人将它们砌成墙。

这次的成功给了村民们很大的动力,马不停蹄的准备烧制下一批。

砖烧好了,顾月照也要开始考虑钱的问题了。如今摊子越铺越大,需要用的银子也越来越多。

而她现在荷包空空,危机感十足,得想个来钱的法子才是。

……

十人离了小镇继续像东走去,越往东边走,遇见的灾民便越多,据说东边的宜城有大户人家在城外施粥,是以大家都在往那处去。

“今日已经第五天了,我们真的要过去吗?”他们打听过了,宜城在乐亭郡。此去便要四日,从乐亭郡回到山谷走得快至少也得五日时间,早就过了东家让他们归家的日子。

宋山稍一考虑了下,做了决定,“去!东家既然让我们出门探查周围的环境,自要把所有的打听的明明白白才回去!”

“不过是抄书?老子死都扛过来了,还怕小小的抄书。”

“那行,走吧。对了,把口罩带好,再用布巾围住脸。”

“山子,你放心,口罩都戴好呢,东家可说了大灾后恐有大疫,如今都安定下来了,兄弟几个都惜命得很,可不敢不听东家的话。”

从新芽镇出发往东,途径了五个村子,一个县城,四天后,他们终于来到乐亭郡的宜城。

新芽镇便是他们第一次到达的那个被灾民抢劫一空的小镇,他们在路上遇见一个新芽镇的老人,老人每每谈起北方来的灾民,便仰天大骂涕横流。

几人见此,心中甚是唏嘘,也更觉得自己幸运。

宜城外,大批灾民聚集此处,几人不敢冒进,只敢远远的观察。

真是奇怪,灾民口中的大户人家施粥没见到,身穿兵服的士兵倒是不少。他们手中拿着武器,不问缘由的便将听见消息从不同地方赶过来的灾民捉拿,然后带进了城。

不少人到了宜城外才发现上了当,只是已经晚了,官兵太多,根本没给他们跑的机会。

宋山十人也是因为隔得远,看见官兵过来溜得快,才免了被捉的命运。

二牛跑得气喘吁吁,得亏东家一直让他们跑步,不然他刚刚恐怕还真跑不出哪那些个官兵的包围圈,“不是施粥吗?怎么有官兵在抓人?”

“不知,找个人来问问。”

宜城外官兵多,灾民也不少,总有知道内情还没被抓的,十人很快就找到一个受伤的中年男子,“呸!什么施粥赈粮都是骗人的!”

“他们放出假消息,将灾民骗到此处,实际是要拉人去打仗!”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