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篇第五十七章帝都来信
邬淙被软禁,洛清鹤落得结果也和他差不太多。洛云婴失魂落魄的带走,修羽蓁害怕她会做出冲动的事情特地把她安排在了昭清殿旁边的小苑。修羽蓁碍于洛云婴的存在遣走了男宠,让其不再来。她不想让自家女儿看到自己是这样的人。
小苑很近,就在正殿后方,几间房子,一座假山,一汪清水,几株寒梅。
“宁宁,你委屈一些住在这里。距离娘亲近一些,有些事情也好照顾。”
“娘,我累了,想休息一会儿。”
修羽蓁张了张嘴,想再说几句话,但看着洛云婴脱了鞋钻进了被子里,将头埋进被子里。将她隔离出自己的世界。
等她返回殿内,满脸愁容不由得叹了一口气,眼上蒙了一层抑郁,抬手扶额。青木婆婆听到她的感慨,站在一旁开始劝慰。
“女帝,小帝姬年纪尚小,一时无法接受也是正常。给她一点时间慢慢适应。您还是多照顾一下自己的身体吧。”
“巫医回来了吗?”
“至今未归。不过阿昭姑娘临走之前留下了数副药,至她回来之前够用。”
“找人盯着她,看看她到底是什么来路。如此殷勤,恐怕是有阴谋。”
修羽蓁只因为无瑕才放松了对巫医阿昭的警惕。一个苗疆女子主动救邻国女帝,若是没有诡计,实在说不过去。
自从她见那巫医女子的第一眼便心生怀疑,之后的行踪更是多次引起她的注意。平日里如果不是来给自己诊断,她便闭门不出,整日呆在房间里,不允许任何人进入。再不然就是借着采摘草药的名义外出。
她的言行举止、言谈动作,都没有办法不让自己去提防她。如今情况特殊,她不能放一个可疑的人进来,也不能放一个可疑的人出去。
帝都王城之内,她只知两名苗疆之人,一位是巫王邬淙,一位是巫医阿昭。放了邬淙就是放虎归山,她不可不防。寻来阿昭,若不打听清来历,势必是自招祸患。
“皇叔那边没有动静吧?”
“镇国司除了平日与老友见面,并没有其他可疑之人。只不过他的一双儿女在新月城很不安宁,隔三差五便偷偷会见一些人,大漠那边也蠢蠢欲动。恐怕他们都在暗中寻思什么。”
“好,盯着她们。若是有什么变动,及时通知我。传我旨意,召福郡王回来,固守宫城。命安宁王辅助蓟州王驻守沧州,连安王留守蓟州,切不可疏忽大意。”
“女帝…您这是?”
青木婆婆惊讶于修羽蓁的这番言谈。此举大费周章,将各个州城的郡王进行大换血,如此阵仗定会引起其他附属国的注意,说不定借此找出几番言谈就要倒戈蛊惑人心。到头来,只怕是内忧外患,引得人心惶惶啊。
修羽蓁一双丹凤眼睁开,充满了杀机与寒意。狭长的睫毛仿佛是千万只箭矢齐刷刷的盯着远方的虎视眈眈的逆臣贼子。
休佳氏的天下何尝容他人轻易来攻陷,乱臣贼子,豺狼恶犬,这些年自己放松了警惕,让那些人尝到了甜头,看来是该好好惩治一下那些人了。
薄唇微启,她语气笃定说出二字。
“分权。”
一封密令八百里加急第二日便到。
福郡王府内,几位女儿正守在房间进行女工刺绣,老太妃与郡王妃则坐在湖间小亭看着远处残雪风景。
福郡王黎枯则在正堂与友人下棋,谈天说地,恣意盎然。只有小侯爷黎辰无所事事的嘴里叼了一根枯黄的草根,吊儿郎当,失了心的看向远处,也不知道在看些什么。
“帝都来信了。”
黎辰两眼无神,一听到是关于帝都二字马上回过神来往声源处跑。帝都的信?谁来的信?有洛云婴的消息了?
黎辰风的一般跑到正堂,正看见自家父亲跪在地上,而旁边站着华贵衣服的信使以及几名护卫。为首的人手里那些东西,看见突然闯入的黎辰略有不满。
“辰儿,快跪下。”
来不及反应,黎辰也跪在了福郡王黎枯身旁。信使展开玉轴,玄黑绣金均为上好蚕丝制成的绫锦织品,图案多为祥云瑞鹤,富丽堂皇,圣旨两端则有翻飞的银色巨龙,显得十分肃穆庄严。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福郡王黎枯,率军北击外敌,南退苗人,大败苗军三百里,以千骑精兵破6万敌军,朕心甚慰,卿立下不世之功,朕之幸甚,民之幸甚,国之幸甚。即日起,封福郡王黎枯为正一品昊天郡王,赐郡王府一座,良田百顷,锦缎千匹,并赏赐黄金万两犒赏全军。钦此!”
头顶上的声音字字代表着女帝修羽蓁的意思。十余年了,他们终于熬出了头。女帝也终于开始重用起他了。
“臣…接旨。”
黎枯没有抬头看,毕恭毕敬的抬手接过头顶的圣旨。这圣旨如同一座大山那样沉重,他险些没有接住。这哪里是圣旨,这是女帝对自己的认可,为自己的家族争光啊。想着自己戎马征战的伴余生,如今也能够在垂暮之年回去,心里也便安心了。
“昊天郡王,女帝有令,限您三日之内协同家眷一同回京。”
“谢女帝!”
黎枯站起身子双手作揖谢着眼前的人。客气似的还要留下信使与其他人歇息用膳。只不过事情繁多,他们只是说了声谢谢便离开了。
“告辞!”
言简意赅,信使送完信就火速离开,他还要给蓟州王通信。
黎辰在一旁听出了七八分,心里顿时觉得喜悦,女帝亲自下令让他们举家搬回帝都,那不就说自己有机会见到洛云婴了。
“爹…爹,我们能回去了。”
“爹…爹?你怎么了?”
黎辰接连喊了两三声,黎枯也没给予回应。只见到自家父亲先前的喜悦现在也成了脸上的凝重。
黎枯手里捏紧了圣旨,眉宇之间慢慢开始皱起,脸上的喜悦被担忧、忧虑所替代。自己被架空了那么久,突然一道圣旨下来就让回京,看起来是让自己安居万年,实际上是想要拉拢自己回京来抵抗镇国司的那番势力吧?
看来帝都真的出事了。
无论自己怨或不怨,黎枯都选择臣服接旨。自己为臣,女帝为君。君王的话便是命令,便是法度,帝王开口,自己只有去做。此番虽然黎枯心有余悸,但是皇令在此,他不得不遵。
黎家男儿向来忠君爱国,热胆赤诚,又何必害怕困难险阻,势必与恶人抗衡。国家有难,匹夫有责,他不只是帝都的黎民,更是郡王,负责百姓的平安生活。
“辰儿,这数月你苦心练武,钻研学术。如今你我父子二人一同回去,不知前路如何。若是以后出了什么事情,你可千万要护好我们的亲人啊。”
“爹,你说这话干什么啊。你放心,出了事,儿子保护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