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上兵伐谋 - 江辰传奇 - 吹牛笑书狂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江辰传奇 >

第260章上兵伐谋

第260章上兵伐谋

杀手楼最智慧的人细鳞太攀已经逃走了,其他几位出众的杀手都受了很重的伤,想必短时间不会恢复,单指于超,恐怕都得半年才能下地走动。至于那些人数都未认全的七十二名刺客,很多人都被派出公干,李忻所认识的几个人,也被他今晚一通灌酒,喝得醉醺醺的,此时还在打呼噜、磨牙的睡觉呢。

如今,能够剩下来最有效的战力恐怕就是那九位剑道高手。

对于李忻而言,这九人中的任何一个,他都没有必胜的把握。

毕竟追本溯源,他们可以说是师承一脉。只不过《戮剑图》剑法的特性因人而异,虽然修炼的是同一脉的剑法,但用出来就已经大不相同了。

九位剑道高手,每个人都没有实际名字,他们每个人单独拿出来就仿佛是一个符号,但只要他们聚集在一起,就会同时有一个响亮的名字“锦衣兄弟”。

杀手楼高层知道他们的人都在私下里这样称呼他们。

李忻也不例外。

年轻的剑客提了好几坛酒,临近大殿时,李忻刚迈进去前脚,都没看清楚那道剑光是从哪飞来的,李忻手上拿的,肩上扛的几坛美酒酒尽皆被一道剑光给击碎。

噼里啪啦一阵巨响,破罐破瓦碎了一地。

李忻迈进去的一只脚又迅速的抽了回来。

只听大殿内异口同声传出了许多声音调不用的声音“滚出去!”虽然只有简单的三个字,但从这句话中,李忻以判断出,大殿内起码有不下十位的剑道高手。

“十个人?”李忻震惊。

不是说锦衣兄弟只有九个吗?

这是他听到的,同时也是他的猜测,然而,不论是什么样的想法,结局都只有一个,唯一的一个——这地方,到了晚上,任何人都不能进。

“我是来送酒的,如今酒坛子也碎了,好端端的美酒献给大地。”李忻都有些嫉妒“好让这地老爷也喝上几口炽烈的美酒?”

李忻拱了拱手“不知里面的那位领头是谁,但李某来这的目的就是为了帮婉儿拖延时间。大都督今晚必有血光之灾,你们要想去救他,先踩着李忻的身体过去。”这话说的霸气,是因为李忻有这实力。然而,若对方十个人合围,恐怕他就真的得死了。

到那时别说有没有人替自己收尸,恐怕等这一行人踩着他的尸体过去,李忻都被分成几个部分了。

然而,里面却传出了一阵浑厚的声音,是唯一的一道“杀就杀了。杀手楼谁当老大不是当啊。我们奉命行事,保护大殿,别人死活,管不到。”

李忻听后,脸上露出神采奕奕的光泽,有对方的这句话,他基本就能放心了。

他拱手道“那就多谢了。若今日事成,李某定会亲起诸位,不醉不归。”

里面的人朝外扔出了一块牌子,让李忻给接住了,触手一阵冰凉,虽然看不清牌子的样子,但李忻以能感受到这块牌子质地极好,滑而不腻,如同女人的小手,牌子背面刻着字,李忻略微摸了下,眉头一皱。

大殿内继续传出一道声音“奉文皇帝令,诛杀大都督后,杀手楼统领由千神君担任。另外感谢千秋居士赠送的三千两白银,第三次北伐少不了物资。”言及于此,李忻振奋精神,最后一道声音更加浑浊,却听得很清楚,他恭敬拱手道“李忻接旨。”

……

此时恐怕已经到了行动的时候了。

胡古道回望离开刘宋王朝的边境,东边的辽东已经看不到了,只有那魁梧大将军在朝着他们这边招手,陈巨阙望着那不知名的大将军,神色肃然。

“在下以上书给朝廷,让文帝早做准备。将军的兵何时出发?”

魁梧大将军恭敬朝胡古道行礼,眼中都是对千秋居士的崇拜之情,正是这位名震江湖的剑客游侠,为了刘宋的第三次北伐基业做出巨大贡献。然而,在他做成一件事之前几乎没有任何人知道他的打算。

不知是谁曾经对他说过的一句话:当你还没有做成一件事时,没必要对任何人说;当你做成一件事时,你不说,别人也会知道。

记忆中依稀的面容,笑靥如花,姐姐摸着他的头,脸上充满了幸福的表情“我知道啦,你先好好学习。”

学习……

胡古道回忆着曾经的种种,若石磊没和余邵在一起该有多好?

这都不过是他的执念罢了。倘若她和喜欢的人能够白头偕老,幸福一生,对胡古道而言也是一种满足。他所做的不过是想让女孩满意,明白他并不是个废人……

魁梧大将军道“末将严阵以待,两万督护军准备就绪。自宣府道、宁州道、广通道等各地起兵勤王,相信半月后都会集结于宣州边境。到时等待接领军队指挥的人,便出发北伐。”

“陈兵当日,是谁做总指挥?”

“宣府道行军总管赵德让,宁州道行军总管马齐河,广通道行军总管李兴石即各地行军总管所率兵马二十万,总指挥上头还没下令,到时候应该会直接发下圣旨,从各位将军中选出来。”

陈巨阙忽然道“前两次北伐,文帝都是运筹帷幄,决策千里,第一次北伐卓见成效,第二次便全军覆灭了。将不掌兵,兵不识将,乃行军大忌,两次北伐全听文帝千里急书传令致使失败可不能再犯同样的错误了。”

正是因为前两次北伐的失败,才致使刘宋国运从原本元嘉之治的盛世局面逐渐走下坡路。

这一点,胡古道看的清楚。北伐前,胡古道一共给文帝上了三次书。

第一次上书,劝谏文帝暂时罢兵休养生息,以民为主:治国之道,要牢记三条:一要掌握好持盈之道,二要掌握好定倾之道,三要掌握好节事之道。

持盈之道,是说要像天那样满而不溢,盛而不骄,这样可以得天助。

定倾之道,是说人君要能够拯救危乱,安定国家,而又能谦卑自守,这样就可以得人助。

原文在六#9@书/吧看!

节事之道,是说要善于把握时机,就像大地生长万物一样,时节不到,不可强生;时机不到,不可强成;善于因时而动,就可以得地助现在君王您未盈而溢,未盛而骄,没有定倾之劳而自矜其功,天时还未到就想先物以成,时机还不成熟就想伐人之国,这样做,就是违人而又背时。王如果一定要这样做,必将有损于国,又有害于身。

古代打仗讲究天时地利人和,胡古道第一次上书陈列此三道,结果不知文帝如何想,竟然通通不听。

于是,胡古道第二次上书,慷慨呈辞:我听说,刀剑是凶器,发动战争是违背道义的事情,用争斗来解决问题是最下策的。靠阴谋违背道德,使用兵器,以及喜欢用战争解决问题,这都是上天所不允许的,这样做是没有好处的。现在您如果对北朝用兵,一定对我们不利。

这一次,刘义隆意外的回了胡古道的折子,在奏章上批阅了一段话:我的决心已定,你不用多说了。

得了,胡古道本以为文帝突然头脑灵光,想清楚事情的真节所在,决定不北伐,没想到回复的奏折中竟然是对胡古道的埋怨。

胡古道是个游侠儿,自然不懂朝廷的规矩。明白如何也劝不动文帝,便所幸第三次上书,为文帝出谋划策北伐的事情。

倘若一些真正在朝官员,明白前两次上书都没能说动皇帝,那么就绝不会顶着掉脑袋的危险第三次上书了,胡古道的胆子果然够大。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