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章刀客于易
第393章刀客于易于易又斩杀二人后,心中不敢有丝毫怠慢。既然战了整整一天,对方的追击也越加紧迫。他现在已经与对方彻底结下了不死不休的梁子。索性如今加上为首持剑男子,活着还能喘气,还能挥舞武器的人只剩下六个。于易本该庆幸,他有机会从虎口中逃脱。只可惜,这些人反而因为战友的死亡,愈战愈勇反观于易,也有些力不从心了。
特别是那个持剑男子,从始至终都是一张严肃冷漠的面容,并且还未曾动手,明显蕴养气机,生机勃勃,在等待于易彻底没有力气后,一击致命。持剑男子并不在意其他人的性命,干他们这一行,倘若还在乎自己的生死,也就没有在活下去的必要了。
只是持剑男子心中始终有个疑惑。
从始至终,从一开始他接受这命令,到如今,这疑惑始终在他心中经久不散。
以至于,于易数次露出破绽,他有数次斩杀对手的机会,都因为这一个疑惑戛然而止。
总该留于易半条性命,让他帮自己答疑解惑。
然而,当他清楚看到周围人一个个被于易斩杀身死,这位追杀行动的指挥者,也有些按捺不住了。
眼见于易与另外四人对阵中途,其余一人在周围周旋,趁虚而入。
于易卖了个破绽,那人显然没有看出来,终究是道行浅,持剑男子脑海中一个念头闪过,低声叫了一声“不好!”,心念一动,过见周旋的持鞭武人挥舞一鞭朝于易身后打去,于易长刀立于身后,如大鹏展翅,施展轻功纵身跃起,整个人逼近身后持鞭武人,长刀虽轻,但在于易手上却仿佛有千斤重。
持鞭武人始料不及,只看到于易一直朝他这边贴近,全然不顾其余几人相继追逐,出鞭打来,于易一边躲闪抵挡,但握着长刀的手始终贴近那人身体,终于那人无路可退,都没来得及呼救,长刀硬生生切下了他的脑袋,就如武林中擅长用铡背刀的武人,刀法讲究大开大合,需要在空旷地才能使出刀法威力,倘若空地剩余不足,极其狭隘,就得凭借一条路走到黑的方式,直取敌人咽喉,如同凡俗中如同屠户,面对一块精美肥肉,从不关注肉质白中带红,还是红中带白,或者红白相间,只需要一刀下去,立马棱角分明,干净利落。这才是一个屠户将切刀功夫练到极致的证明。
铡背刀重于八十斤,只适合武人江湖争斗中使用,即便放到战场上,也是只能拖刀杀敌,十分疲累,但这一路武学,放到武林中,却极为罕见厉害,通常能将铡背刀练到很高层次的武人,即便本身武道境界并不高,只有中三品修为,但武林中仍愿意将其视为上三品的门派老祖来尊敬供养,三分薄面堪比七分,派头十足。
如今,于易虽然手持大刀,却用出了难得一见铡背刀的大开大合,横冲直撞的杀人方式。这一招固然有效果,可也极其危险,是典型的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自残招式。
果不其然,有几人的软鞭砸到了于易的身上,年轻刀客以无力抵挡。但他的坚持换来了不错的效果,那人的头颅终究是被于易赚取的。
原本十六人的对于,被于易砍死九人,重伤二人。
正当他回过神来继续对付其余四人时,在持剑男子眼中,机会到了。
只见他拇指食指轻扣剑柄,提剑而上,出剑突兀,速度极快,如同一道流星闪过,便来到了于易面前,好剑客!果真是这伙人中实力最强者,一套连贯的剑法堪比疾风骤雨般朝于易猛攻过来。
于易本以受伤,在斩杀刚才那人时,还没从战斗中回过神来,更不会想到持剑男子突然发难,他虽三始终都在注意些沉静不动的持剑男子,却仍生出疏忽。
勉强抵挡了几招,就以显得十分狼狈。持剑男子见有机可乘,才说出了来此后为数不多的话“杀!”
其余四人应声而上,这一次,局势完全转变。
武林争斗不同于帮派打架,更不同于边关战争,武林争斗更像是小孩与小孩之间的过家家,只不过这个代价是换一人或几个人的性命,但无论是怎样的战斗,是大规模还是小规模,整体趋势都是相同的。
战场局势瞬息万变,要么敌杀我,要么我杀敌,片刻都不能疏忽,一旦稍有不慎,虽然只是看上去十分渺小的过错,就有可能被敌人抓住溃输,蓄势而为,反败为胜。
于易虽然武道精深,却仍逃不过江湖规矩中的铁律。
祸不单行。
于易不仅面对着武道境界高出一个大境界的持剑男子,还要同时面对与自己差不多的武人,更为严重的是,他如今的内力蕴养所剩无几,精疲力尽之下,身体各方面都会下降,特别是在夜晚中与人拼斗,最忌讳精力涣散。
年轻道人在树上看了整整一下午的生死搏杀,此时也有些累了。正如坐在看台上看戏一般,总要有个点心酒水才不至于犯困。如今,见此情形年轻道人心知机会成熟,更加不必等待了。
持剑男子挺剑疾刺,于易听到耳边风声,却还没看清楚剑势走向,这是只听“铮”的一声响,就在自己耳边,近在咫尺,仿佛有人扔出石子击中铁器,持剑男子长剑被弹开,心中一凛,连跳出战阵,拔剑四顾,心中大骇“还有帮手?”只是迟疑既然有帮手在侧,为何直到如今才现身?怒喝道“是哪位朋友多管闲事?出来一见!”
他说话的同时,持鞭四人依旧围着于易轮番进攻,不过此时由于持剑男子退出战阵,于易相对轻松些。
只见那黑袍小道长飘然落下树去,行如黑暗中一只猛禽,一闪即逝,让人却不易察觉,那持剑男子观感极好,虽然感受到这一动静,却始终没发现小道士。不觉讶异,连道“足下敢做不敢当?”
小道士由于身着黑袍,整个人都被埋没在黑暗中,此时说话,才让持剑男子在面前黑暗世界隐隐看到了一个大概人影。
小道士连道“不算帮手。”
只有四个字。
持剑男子愣了下,只是以大概猜到对方位置,长剑当胸,警惕万分。
小道士连道“你们江湖人有句话讲“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我今天出门没带刀,随手甩出个石子,也算投石问路了。”话糙理不糙,却没半点头绪,十分缭乱。但持剑男子仍能明白他话中意思。
这时持剑男子已经隐隐能看出这人身形。
是个头戴道冠的道人,听声音,年纪不大。
持剑男子道“道长有何指教?”
小道士道“你们什么仇,什么怨的?非要赶尽杀绝,听小道一句劝,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悬崖勒马,回头是岸。”
持剑男子听得一头雾水,大喝道“什么乱七八糟的!”
小道士知道劝是劝不动的,无奈摇了摇头,轻轻叹了口气,不等持剑男子继续询问,这次过来,目的十分明确,就是要替于易解围的。如果说他费了半天口舌来这里驴唇不对马嘴的乱讲一气,归根结底,目的就一个,帮于易拖延时间。
这时注意到于易那边逐渐稳定形式,四平八稳,趋于游刃有余。小道士也暗松一口气,二人本来从不相识,更别提有什么交情了,只是打这件事之后,二人就必然会成为各自生命中最为重要的角色伙伴。
小道士一抖袍袖,袖内藏乾坤,掉出三颗宝珠,在夜光下闪闪发光,绕着小道士身后旋转,形成了三颗规律有序,秩序井然的护体屏障。
这三颗宝珠在白日里黯淡无光,与寻常珠玉无异,一到夜晚,就会散发出绚烂光彩,原是三颗极为珍贵的夜明珠。
这三颗夜明珠并非道士下山前宗门所赐,而是他自己蕴养出的本命宝珠,名为“寒光”。
佛门僧人,常有蕴养本命法宝大多都是舍利子,而道门修行者,相对蕴养出的本命法宝就繁杂的多了。
当初江辰在剑宫用了近三年时间蕴养出本命飞剑。为了炼制出那柄君寒刃,江辰一人所耗费的剑宫资源,就抵得上剑宫所有师尊长老弟子三年开销,当时赵尘霄极力变卖家产,为了培养一个弟子,险些将剑宫都玩塌了。
原文在六#9@书/吧看!
好在剑宫底蕴也算深厚,经得起这样一二次折腾,换做其他一些中小门派,是万不敢如此折腾的,蕴养出一柄本领飞剑,就要承担随时可能失败的风险,而且即便成功了,后续提升本命法宝品质的费用也是一笔不小开销。因此,除非是有底气的大门派,自开宗立派已来,少说也得经过四五代宗门掌教的苦心经营,才能经得起后代子弟的一两次尝试。可见莫霄世界修仙资源何等匮乏。千年出一个江辰这样大气运加身的修行者,就已是宗门洪福。
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江辰飞升了,剑宫也跟着沾光。
言归正传,虽说钱乃身外之物,但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即便是向来主张“顺其自然”、“天人合一”的道门,表面看是一种消极处世态度,事实上,讲的是尽力而为之后的顺其自然,无所不为。不争而争才是道门始终提倡的大智慧,因此,在想得到一件事的前提下,一定要去争,但至于结果的好坏,人力不能及,是不用去计较的。为了帮弟子炼制一柄像样的本命法宝,在砸钱方面给弟子修筑一条完整的内在气府丹田也丝毫不吝啬。由此就可看出,“有钱男子汉,没钱汉子难。”实在是至理名言,当真一点都不假。
以小见大,即便是以自身为一座洞府,去观摩整座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