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止步,这爱情很危险(1) - 30岁恋爱也不晚 - 曾小亮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15章止步,这爱情很危险(1)

第15章止步,这爱情很危险(1)

一、爱情里的“公检法”我有一个朋友,专门喜欢和公检法部门的人谈恋爱。

她第一个男友是个民警,“喜欢他穿上制服,酷酷的样子。”

她兴奋地告诉我说。这个民警男友内心和外表一样冷酷,可是他越是对她冷酷,越是让她欲罢不能。

她的第二个男友是检察院的检察官,这个检察官像对待犯人一样对她检查得事无巨细,有时候她回电话晚了,立刻嗅觉灵敏地怀疑她干什么去了。她要反抗,他要控制,两个人就像警察抓小偷一般你来我往,虽然经常闹得不可开交,但也其乐融融。

所以当她向我抱怨男友们的大男子主义时,我都分不清那种抱怨是真是受不了管束,还是炫耀爱情的甜蜜?

如果真的享有爱情的自由,我们受得了吗?人人在爱情中,是不是都有那么一些“公检法”情结?

米萨的男友倒是对她一点也不“公检法”。平时她和闺蜜们呼朋引伴,玩得时间差不多了,闺蜜们的电话铃声此起彼伏的幸福的响起——“老公,我马上就结束了,快到家了。”“老公,你来接我吗?”一个个边打完电话边向闺蜜们炫耀地抱怨老公总是对自己嘘寒问暖关怀备至。

米萨的男友没有这样。他事先和米萨声明,他们谈恋爱时彼此给予对方足够的自由。所以,晚上她和闺蜜们聚会时,他从不查询她到底在哪里,更不会催她什么时候到家。从一开始彻底获得自由的新鲜感中坠落后,她开始怀疑:这个男友是不是并没有那么爱自己?为什么他真的可以那么信任自己?

于是,反倒有些不安了。

用什么来证明爱?当然是管束一些比较好。所以米萨希望男友也在自己和闺蜜们聚会时,适时地提醒自己几点该回家了。

只爱“公检法”,在弗洛伊德看来可能是性心理上的制服情结,但在我看来,更多是恋爱中的人需要被控制的典型反应。在克里希那穆提的一本书中,他问道:假如让你安静地什么也不做地在一个空空的屋里待一整天,你会怎么样?

结论是现代人大多数会心烦意乱,甚至会发疯。

所以,当一个男人明明对你很好,但是你不见得会接受他的爱。而另一个则让自己很痛,反倒让你有一种受虐情结般地奋不顾身地去爱。星云法师就讲过这样一个发生在巴黎的真实故事。

一个年轻的高中女孩从小乖巧听话,是父母师长心中的好孩子。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她认识了一位男孩,这个男孩自幼失去父母,从小在缺乏爱和关怀的环境下长大。他脾气火爆到

处惹是生非,个性冲动的他,在学校里常因小事就对同学暴力相向,最后终于被学校开除。

女孩与他相恋之后,逐渐受他影响而与父母渐行渐远。男孩喜欢控制女孩,将女孩管束得很严,同时因为逞凶斗狠的个性使得他无法谋得一份固定的工作,于是他想离开法国到国外重新开始新的人生。为了筹措旅费,男孩说服女孩以出卖肉体的方式赚钱,等存够钱二人一起出国重新开始。女孩被说服了,心想:只要二人能永远在一起,任何牺牲都是值得的。女

孩开始了她的皮肉生涯,当她赚足旅费交给男友时,男孩却只买了自己的机票远走高飞。他告诉女孩,他已无法和她肮脏的身体相处。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我们的内心喜欢被控制,有时甚至有一种受虐情结。明明知道那个男孩是个危险分子,但是自由的心并不见得会因此作出正确的选择。仿佛只有在控制中才会获得安全感,而一旦太自由了,反倒心慌意乱。

只是在爱情中,总是左右为难。因为这个自由与控制的边界太难拿捏了,一方面你希望被控制获得安全感,就像国家有公检法,民众才有安全感一样;可是另一方面,稍有不慎,公检法就变成了粗暴进犯的权利,对你掌管得无所不在。

这时候,反抗往往便产生了。爱情中要自由的呼声高涨,于是,两个人就像猫捉老鼠一样你来我往,一个拼命围追堵截,另一个拼命奔跑。于是,那个被围追堵截的一方开始抱怨这哪里是爱,分明是公检法式的控制嘛。

可是,假如你根本不懂得自由,不懂得即使一个人在自由时也能获得安全感,你怎么能够不心甘情愿地把自己交给爱情“公检法”,心甘情愿被控制?而控制过度了,当你渴望自由的心又在呼喊反抗时,谁又说那不是咎由自取呢?

所以,先斟满自己的杯子后,你的爱情之水才能波光荡漾。

二、上瘾的爱情

有一天早上,一家美容院的店门刚打开,突然冲进来一位凶神恶煞的女人,抓住店里一位美容师的头发,揪扯着,尖利的指甲在女孩的脸上留下几道深深的血痕。所有人都惊呆了,待到反应过来时,有的人忙着劝架,有的人嚷着报警,店里立时乱成一团。

一出典型的《女人何苦为难女人》的闹剧和悲情戏。

事情是这样的:这位美容师和这位悍妇的老公不清不白,还不要脸地抢了她的男人。总之,在劝阻自己的男人无望后,一腔悲愤和怨恨,全部发泄到第三者身上。

我见过这位美容师。她只有21岁,没有客人时,就会看见她坐在窗口,无所事事地修着指甲,或者望着街上来来往往的行人,眼神空洞。很多男人喜欢和她打情骂俏,她也乐在其中。我曾经目睹过店主有一次给她做思想工作,让她对那些油头粉面的男人提高警惕。她低垂着头听着,但看得出来,无动于衷。

很多夜晚,店里打烊后,总有某个陌生的男人徘徊在美容院门外,朝店里探头探脑。他们都是来约会她的。这时候,她就显得心神不宁,然后开始找各种理由向老板请假外出。老板即使严加管教,但总不能干涉别人的人身自由吧,只好看着她消失在夜色里。

她不是那种“坏女孩”,她鄙视肉体生意,她比任何人都渴望爱情。

所以,当那些追求她的男人,以爱情的名义和她交往时,她往往很快奋不顾身地投入其中。她有时甚至把微薄的薪水拿出来,给那些喜欢她的男人花。当然,她的天真理想是找个男人嫁了,然后有一个安稳的归宿。她不想做美容师,觉得生活没有前途。可是,另一种前途也没有找到,于是,男人成了她最好的前途。

但那些男人,正因为看到她的天真,于是玩弄她。

当她全身而进时,他们得到了他们想要的东西后,往往全身而退。此时,她还蒙在鼓里,不知道怎么回事。于是,痛苦。

去年听过她最惊心动魄的一次经历是,她失恋了,被一个男人甩了。她在绝望之中,吞下了钥匙。老板发现后,紧急送往医院洗肠。她的命保住了,但醒来后,在老板的怀里大哭,老板抱着她,像抱着自己的妹妹,既心疼,又怨她不争气。

似乎好了伤疤忘了疼,一年后,她又一次陷入情感的陷阱中。那个有妇之夫承诺和她好,用一种成熟男人的体贴和花言巧语迷惑了她,于是,她相信了。在灿烂前途的蛊惑下,她像一只飞蛾扑火一样,向着她灿烂的爱情扑过去。

这一次,烧得更惨。

她生活在湖北的一座小城里,这座贫困而焦虑的小城里,弥漫着狂追刘德华的杨丽娟式的绝望,也有着贾章柯电影中的汾阳小城里生活的主人公式的随波逐流。大多数人无力把握自己的命运,过着过一天算一天的生活。

小城里有以整天搓麻将为生的人,有早出晚归的女摩的司机,有暧昧的各种发廊酒店。苏格拉底说过,没有理性审查的人生,是无意义的。但在这样的小城里,大多数人不知道如何审查自己的人生,能活下去,就是不错了。

当命运没有别的选择时,爱情,常常成了人们最后的救赎和希望。

因为它看似可以轻易获得,贫瘠的心灵太需要它了。我们可以想象,那个小城里的女孩,她没有前途,不读书,很少有人真正关怀她,远离亲人,她的生命荒原没有亮色。于是,她

就像一个空虚的人渴望通过吸毒一样,通过各种真真假假的爱情,来给自己的生命打一剂强心针。

是的,有时,爱情如毒。

你可以认为这个女孩最主要的是缺乏对男人的认识,缺乏对真假感情的分辨,缺乏一堂爱情课的教育,缺乏自我,但在我看来,真正重要的是,如果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一颗心灵面对生活的绝望和茫然,那么,这样的心灵即使不饥不择食地投靠真真假假的爱情,也要在某种吗啡一样的瘾症里找到替代之道。因为它太贫瘠了,就像一个长久饥饿的孩子,哪里来得及分辨美食还是毒品,只要摆在面前,就会饥不择食地照单全收。

于是,运气好的话,可能遇到真正的爱情,但大多数时候,运气是不那么好的,于是,被骗。

换句话说是,即使遇到真正的爱情,一颗贫瘠的心灵,如果把爱情当成救赎的话,那么这样的爱情结局也往往是不幸的。印度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说,真爱只存在于能生长真爱的土壤里。这样的心灵,不是指望爱情来填补自己的虚空,而是满溢着爱的能力,渴望去爱人,去奉献。

也就是说,当你的心灵饱满,不需要饥不择食时,你才能有时间和从容的心态,去把握和分辨爱情。否则在一颗绝望的心灵里,当把爱情当成一种瘾症,当成摆脱寂寞和孤独的试剂

的话,最后你会发现,爱情不但不能缓解你的寂寞,反而让你死无葬身之地。

三、要社交,更要安然自处

我有一个女性朋友,号称社交达人。开心网来了,她立刻注册,加了这个帅哥又赶紧加另一个,恨不得立刻五湖四海皆伴侣;人人网来了,她也立刻去注册,朋友恨不得立刻遍天

下;微博开始流行了,她成了微博控,疯狂刷微博,定期传些靓照,每天半夜起来看评论。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