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8章好运眷顾
第618章好运眷顾
村民将甲鱼从淤泥里用力捞出来,周围传来一阵欢呼声。甲鱼被送上岸,村民又用一根竹竿往淤泥里捅,他不捞其他的鱼,就专门用竹竿捅甲鱼,如果竹竿捅到硬块,他就要伸手下去摸一摸,幸许淤泥底下的硬块就是甲鱼。
“看来做什么事都是有方法的。”俞晴感慨,像村民从生活中就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
如果是外行人哪知道用竹竿往淤泥里捅甲鱼呀。
再望远处捞鱼的项一森,他的桶已经捞满了,正提着桶往岸边上走呢。
这种小鱼在盛产水产的村子里就不值钱,但是到了城里就没有浪费一说。
俞晴收回视线,专注脚下的淤泥,突然,她发现离自己没多远的淤泥里有个小孔在冒泡,心下欣喜,淤泥底下会不会是有鱼?
脚下一用力,步子半分没有挪动。
等好不容易上了岸了,项一森提着桶带着俞晴翻过水库的坝堤,到外坝的出水口清洗。
正确内(容在%六九%书'吧读!{
项一森洗干净脚,顺手将桶里面的鱼、螺、蚌以及甲鱼清洗干净,“运气不错,还让你捉到一只甲鱼。”
冬至节。
“这个可以有。”
俞晴四处寻找了一遍,“林江人呢?”
因家里有小孩,火锅里熬的鱼汤没有放辣椒,想吃辣椒的再配个蘸料。
阮修华最喜欢吃鱼头,今晚这个胖头鱼头吃饭的小碗根本装不下,还是俞晴帮他换了个大碗才堪堪装下半边鱼头。
这会儿,俞晴庆幸自己吃过大力丸,要不然,还真如林江说的,她别被淤泥吸住上不了岸。
俞晴查看了几个袋子里都是装了一指两指大的小鱼,“这都是你捞的?”
韩雪想动手提另一个水桶,被俞晴阻止了,“婆母,这桶也不轻,你别提了,等会让一森来提。”
俞晴洗完出来,才换项一森进去。她擦干头发喝了一碗姜汤身体马上就热了起来,最后连鼻尖都冒出一些小汗珠。
等项一森将最后个桶提进院子,秋婶赶忙将放在杂物间的几个大木盆拿了出来。光小杂鱼就装两个木盆,地上还剩下两袋。螺蚌这些装了一个盆。
俞晴简直不敢置信,她也有这么好的运气?旁边有村民看到了扒拉开的淤泥里面躺着一只甲鱼,惊呼出声:“这水库里今年甲鱼扎堆了吧?怎么刚捉到一只,你这里也捉到一只?”
他下到淤泥里,接过她手里的水桶,“我不说了让你别下来?怎么就不听话?”
难得吃一顿羊肉,他们喝他们的,他自己吃了不少羊肉。
阮修华将水桶洗干净,接半桶水将甲鱼扔了进去,“这只可以熬一锅好汤。”
大家天南地北的聊着,等菜过五味,酒过三巡,他们觉得气氛烘托的差不多了。
曾肯和梁均都看向他,等着他的回答。
曾肯揽着他的肩膀进了饭店:“林江,别说那么见外的话,我们一起同事多年,请你吃顿饭那不是小事一桩嘛,别多想了,今天跟哥们多喝几杯。”
院子里大家都在忙碌,俞晴找了一把小刀,忙不迭地加入他们的队伍。
韩雪点头:“的确开胃,别说大人了,你们看这几个孩子都吃得津津有味。”
他们才说起了正事。
林江就是个不在意这些小节日的人,中午下班便被几位同志拉着一起去了饭店,连跟家人说一声的机会都没有。
身后的阮修华也赶紧跟上。
“那你知道他是准备去看哪几个矿点吗?”曾肯又问。
阮修华打了一个饱嗝,揉了下肚子,看着满桌的狼藉,“这些鱼骨头可惜了,要是家里养只狗就不会浪费了。”
这个节日说大不大,说小也小,端看个人在乎不在乎。
当他们跟着出了院子,看到地上的两桶鱼、两个化肥袋子,还有一水箱活鱼,都惊呆了!韩雪问:“你们怎么买这么多鱼?”
不知过了多久,她还没有捡过瘾,水桶便满了。
俞晴哦了一声,这个时代没有专门拉鱼的鱼罐车,这种货车垫雨布的方法没有水循环制冷系统,鱼确实很容易翻白!她指了指几袋鱼,“这些鱼我们怎么拉回去?”
关系并非亲近的同事,突然请客吃饭,还吃这么珍贵的羊肉,必有所求。
酸菜鱼是属于川菜,在这个信息闭塞的年代,阮爸没有吃过也正常,但今晚这个酸菜鱼和川菜的做法有点不一样,她延伸成火锅,汤汁放得更多,没有放麻椒,口味更适合他们邑城人。
项一森上了车,脚上有泥,也不会再穿鞋,他笑着调侃自己:“这还是我第一次赤脚上阵开车,不过赤脚比穿着鞋加油门感觉更真实。”
“一直想养狗来着,但寻了一年也没有寻找到满意的品种。”去年过年前就说了想养两只狗放在庄园里,但是一直没有找到心仪的狼狗。
“我们只买了几条大鱼,其他都是免费捞的。”
俞晴将雨靴洗干净,手也洗干净,低头发现裤子衣服上都沾了不少泥点子。
越野车旁放了一桶鱼,还有几个化肥袋子,里面装的全是小鱼。
最后两个水桶也被俞晴收进了工作室。
不管是什么只要能吃,俞晴全捡进桶里。
项一森捞了不少鱼,过来找她时,便发现她提着桶艰难的在淤泥里挪动。
“在院子外面守着鱼的。”项一森指了下院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