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三战灭元
第246章三战灭元
“杨晓,你想干什么!”杨敏没想到连杨晓竟然都这样说。“陛下,此事绝对不可能不了了之,我们被迫迁都,卫千机担首要责任,我们户部银两也没有丝毫短缺,兵部对于战事也都是一概放行,为何会败?难道不是卫将军的责任吗?”杨晓道。
如今杨晓坐上了内阁首辅之位兼任户部尚书,几乎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他手下的亲信也是多不胜数,更何况,商路上,杨晓也是全权把持,他的话,杨敏必须要再三斟酌。
“你……”对于杨晓的话,杨敏根本难以反驳。
“陛下,臣甘愿领罪。”卫千机看到朝堂上的局势忽然紧张成了这样,于是跪倒在大殿之上,双手呈上了他的帅印。
杨敏看着大殿之下跪着的大批朝臣,狠狠地咬了咬牙,虽说朝廷上几乎人人都要把柄握在杨敏手中,但是如今正值用人之际,杨敏不可能将整个朝廷进行大洗牌。
“把印拿上来。”杨敏终于是下定了决心,但是说话的时候,似乎没有什么力气了。
卫千机被夺了兵权,这是楚星都没有想到的。
各国将领之中,唯一可以对楚星造成威胁的也只有卫千机一人,虽然楚星几次都战胜了卫千机,但是皆是经过小心的算计,不敢有任何纰漏。
大元罢了卫千机的兵权无疑是自断双臂,这对于楚星来说绝对是个天大的好消息。
而白尘,在效忠宣誓杨晓之后,也如愿重回军中,坐上了当初他梦想的位置,大元朝的兵马大元帅。
而因为卫千机这一败,大元朝的朝局出现了分裂一方是以杨晓为首,而另一方则是拥护杨敏。
杨敏万万没想到,自己培养出来的心腹,竟然会背叛自己。
杨敏作为一代女皇,尽管大权在握,但是在天下人看来,依旧是不成体统。
朝中一些大臣也是敢怒不敢言,如今有了杨晓牵头,再加上杨晓在朝中的地位,自然是一大批朝臣呼应。
仅仅是三个月的功夫,就已经形成了逼宫之势。
杨敏曾经就是这样,将秦尚正逼下皇位,而她的亲弟弟杨晓,竟然也用了同样的方法,将其从皇位上拉了下来。
大元朝新君登基,杨敏被囚禁冷宫,而卫千机也不知去向。
在楚星得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大卫的铁骑已经踏入了大元朝的境内。
这一路,几乎没有受到什么阻拦,势如破竹,北上直逼盛京。
而就在此刻,突然传来的一个消息,让楚星猛然停下了脚步。
“你说,大周蜀地失守,东征军直逼江城?”楚星听到下面人的禀报,脸色大变。
“怎么可能?宇文都手底下难道就没有御敌之将了?”魏源也是大惊。
当初他前往江城的时候,也是面见过宇文都的,那时的宇文都可没有表现出慌张的神色,似乎东征军根本不在话下。
可是没想到,这才不到半年的功夫,东征军就已经扣开了蜀地,显然宇文都有些挡不住了。
虽说大周被破,对于大卫来说并不是什么坏消息,但是楚星深知唇亡齿寒的道理,东征军的方向是从西南到东北,一旦大周沦陷,那么下一个便是大卫。
如今大元气数已尽,杨晓也只是龟缩在东北部负隅顽抗,灭国是迟早的事情。
而东征军的强大,让楚星没有办法再忽略其存在。
“王爷,我们该怎么办?”魏源问道。
此刻楚星身在济城,几乎都已经到了沿海地带,不可能立刻赶回庆城。
“三个月内,灭掉大元,立即南下,支援大周。”楚星没有经过任何考虑,直接下令道。
在百姓心中,大卫一直都是正统,也是因此,楚星在进攻各城的时候,百姓几乎都在欢迎。
楚星知道,这都是杨敏自寻的苦果。
在大元还没建立之时,大卫虽然经济上不如如今的大元,但是对于官员的管制,很是严苛,当然,这一方面都是因为当初太宗皇帝那十年的屠杀,让各地官员都是战战兢兢。
在秦尚正上位之后,虽说有所缓解,但是官员依旧不敢太过放肆。
直到大元当政。
因为杨敏几乎将整个大卫朝廷算盘接收,而且杨敏身为一介女流,并没有自己原本的班底,所以只能继续用这些人。
商路的兴盛带来的不只是庞大的利益,更多的是贪婪。
在大元当政期间,官商勾结严重,北方原本就是自给自足的农业文化,一旦牵扯到商路,朝廷不出面调节,百姓便会被官商欺压,商路的成果,百姓根本尝不到一丝一毫,全部都是上位者独吞。
楚星很容易便看出大元百姓们的无奈,在攻下一座城池之后,便会直接杀掉搜刮民财的当地官员和财主,将这些东西分给百姓,自己不取一丝一毫。
这一行为,让楚星的名声在百姓之中更好,一些还属于大元统治下的城池还盼望着楚星的到来,甚至有一些竟然出现了叛乱,整个大元烽烟四起。
魏源率领先头大军直插盛京。
都说时间可以磨平一切,但是在魏源心头的伤,始终没有被时间磨平。
杨家将他满门全部杀害,魏源这么多年来忍受着一切,甚至于还在杨敏手下做过一段时间的侍卫。
他为的就是有朝一日,自己能够亲手给自己的亲人们报仇,将杨晓斩于马下。
而杨晓身上的血债可不止魏源一个,当初的凉州城也是如此,当初杨晓开辟商路,不知道迫害了多少家庭,而楚星军中,有不少人都是遭到过杨晓的迫害,而这些人,在前往盛京的途中,似乎根本不知道休息,一个个如同发疯的死士。
对于这些,楚星也没有什么办法,这一切都全权交给魏源处理了。
而楚星本人,现在正忙于对商路的整改。
如今的大元,已经顾及不到商路了,而楚星的水军,在这个关头也是排上了用场。
原文在六#9@书/吧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