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放花灯 - 红楼之贾琰的成长日记 - 邱上岭春 - 其他小说 - 30读书

第93章放花灯

贾琰正了正脸色,问林黛玉,“你知道什么是理想吗?”

林黛玉想了一想,道:“《唐摭言·怨怒》里有一语,‘虽限山川,常怀梦想’;司马相如的《长门赋》中也有‘忽寝寐而梦想兮,魄若君之在旁’。虽然与你说的理想有一字之别,但我想约略差不多。”说完看向贾琰,微微一顿,见贾琰神情认真地看着她,才接着道:

“我度其意,理想应为人生所求之事,老杜的‘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求的报国之门,陶渊明的‘少无适俗韵,性本爱山丘’求的是不为五斗米折腰,虽所求之事不同,但俱是一心愿尔。”

贾琰目光露出赞赏,他点头道:“你说的很对,人生必有所求,帝王乘天子势,求丰功伟业,官仕举万民剑,求民定安康;书生读圣贤书,求河海清宴,武官穿铠甲衣,求杀敌卫国;商者行四方路,求富贵钱财,农者洒三尺汗,求土地丰收。理想,是为人之所求,但并非所有所求之事都可以称为理想。”

林黛玉不语,只是静等他继续说。

“因为人所求之事太多,还有合天下之力求一己私欲的帝王,还有搜刮民脂民膏只求权利利禄的官员,还有沽名钓誉只求虚名的书生,还有以暴欺民只求虐欲的武官,还有剥削奸诈只求不义之财的商人,还有只会欺负更弱小的懒惰自私的刁民。理想区别于其它,它是有自我价值的所求之事。”

“而何谓自我价值?通俗点讲,是你要做的事,不但是自己所求,还能对他人或社会产生帮助或价值,这样完成后,你会获得更多的满足以及赞赏,人都是需要肯定的,尤其是你在乎的事,当你所求和自我价值合二为一,所获得的成就感是别的事情无法比拟的。理想,更恰当的说,是志愿。”

林黛玉蕙质兰心,半猜半想的理解了贾琰的话,但正因为她太聪慧,她也瞬间明白,在她所处的环境里,在这个女子所求大多是相夫教子的世道里,她能做的事是多么有限。

幸运如刘媪媪,可以在一方天地里实现她的自我价值,可是随着她的嫁人,却也变得和大多数女子一样无奈,那段曾经心怀理想的日子,只能成为日日枯燥生活中反复回忆的一抹亮色。

贾琰观她神情,知晓她已有所悟,正想着怎么继续跟她讲时,却见她竟伸手拿了一个杯子,也倒了满杯酒。

林黛玉脸上没有什么失落之色,她稳稳地举杯,笑叹道:“事若求全何所乐?”

贾琰讶然,没想到她竟这般洒脱。

也许这才是那个能说出“无立足境,方是干净”的林妹妹,她并不执拗,相反,除却“情”字,她相当看得开,曾经求的,也不过是质本洁来还洁去,而非白头偕老,不能改变的,那就放下,不会将此事困于心胸,她是真正具有禅意之人。

贾琰才暗叹了几句,抬眼就见林黛玉仰头将酒喝了下去,连忙道,“慢点,”这酒是烧酒,她不大能经得住,可还是说晚了,他的话音刚落,她放下的杯子已经空了。

林黛玉道:“助情谁劝我千殇。”

贾琰赶紧将她的杯子拿过来,另换了一杯温水给她,林黛玉也觉得喉咙滚烫,朝他笑了一笑,捧起温水小口来喝,一派淡然的模样。

“其实你不用太早就放弃,”贾琰知道她心里终究还是有几分失落的,便开解道,“人生还这么长,谁也不知道以后会发生什么事,说不得会另有转机,只要你有这个想法,总会有机会的。”

他不是单纯的宽慰她,而是他确实是这么想的,不到最后一刻,就别放弃。

林黛玉“嗯”了一声,她相信他说的,就像之前她从没想过她会离开大观园,可是现在她却自在地坐在这里吃饭。大观园的一些记忆,回想起来久远的仿佛上辈子发生的。

“只是需要赌,”贾琰重新拿起筷子吃菜,示意她也吃,语气平淡地像是跟她拉家常一样,“有些成长,只能是一个人,不可能事事无间无疏,如果你想做些什么事,就要承担相应的后果,我刚刚说的关于狗头酒那番话,也不算瞎诌。”

“但不管你想做什么,我都陪你,咱们就边走边看,走到哪就看哪的风景。”

好像冬日桥头落了雪,林黛玉的心突然变得无比安静,又无比滚烫,一种莫名的情绪在她滋生开来,不由遏制地催生出一股冲动,她身子向前倾,伸出胳臂跨过大半个桌子用力抓住了他的手腕。

“我——”却又语塞,她有一个离经叛道的夫君,也许一切尽在不言中。

贾琰左手一转,筷子灵活地点在林黛玉按住他手腕的手指上,提醒道:“林兄,这次可是你先主动的。”刚才他不过握了她的手一下,她就那么大反应,这次还是在大庭广众下,而且连遮掩都没有,还是她主动的,虽然美人动情难得,但贾琰觉得还是有必要提醒她一句,省的一会儿有事了又要怪他。

林黛玉迅速缩回了手,并且剧烈咳嗽起来。看来,她确实不用再说什么了。

贾琰见她咳的太厉害,忙起身给她拍背,林黛玉伸手一下拍开了他,等好不容易不咳了,饭也不吃了,用手帕擦了下嘴,直接起身走了。

林黛玉不认识路,就在夷县的各种长街小巷里乱走,遇到什么好玩的店面都进去逛一逛,贾琰叫她她也不理,只好寸步不离的跟在她身边。

一个窄的只容人宽的符门,门头上挂着黑乌乌的一块门匾,什么字都没写,两边摆着蟾蜍古兽,顶上悬着一把桃木剑,林黛玉好奇的往里望了望,最终大着胆子走了进去。

因为窗户全用焚金纸糊着,屋里也是黑漆漆的,在正中间摆了一根胳臂粗的红烛,发出昏黄的光,烛光有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妇人,她身下坐着一张破旧的竹椅,发出吱呀吱呀的声音。

前面还站了一个人,是个年约三十左右的妇人,不知道她问了什么,那老妇人便指着贾琰和林黛玉道:“等他们有了孩子,你的孩子也就来了。”

那妇人转身一看,只见身后是两位俊俏的公子,先是一愣,反应过来后随即透出绝望,她扑向老妇人,嘴里不住嚷嚷,都是些求求她想想办法让她有个孩子之类的。

原来这地方竟是给人算命求子的!林黛玉登时大窘,她忙慌着离开,可是待她走到门边时,却总觉得身边少了什么,回头一看,只见贾琰还在那里颇有兴趣的东看西看。

林黛玉咳了一声,贾琰无动于衷,她只好走到他身边偷偷拧了他一下,他才跟着她出门。

就这么走走停停的,两人竟一直玩到了夜色将黑之时。

中秋节有燃灯的习俗,放灯之人在月光纸上写下字放于花灯里面,再将其放到水面上,流向远方,寓意美好的祝福。

林黛玉其实已经很累很累了,她坚持到现在,无非就是想亲自放花灯。虽然今日严格来说不算中秋,不过她做事,只求个心意便罢。

她的母亲贾敏,是个明丽爽快的性子,在成亲生子很多年后,依旧保留着未出嫁时候的娇憨烂漫,母亲确实因为承担着生子的压力而烦恼,但也没有许多人以为的那样愁苦,她平日里仍是爱笑爱闹,即使在病重的最后一年,还拉着小小的她和父亲一起去放花灯。

月光皎洁,天清如水,林黛玉望着零零星星飘着花灯的河面,有些怔怔。

白日买的花灯早不知道扔到哪里去了,贾琰还要重新去买,他本来买了两个回来,准备他们两人一人放一个,没想到林黛玉却说不够。

“你放这么多做什么?是要把之前的都补上吗?”贾琰看着摆在地下的一溜五个花灯,有些纳闷,红色的柚皮雕刻着花草鸟虫等吉祥图案,中间放着红色的玻璃盏,串成一串真像糖葫芦。

林黛玉不理他,贾敏和林如海一个,外祖母一个,贾赦和邢夫人一个,她和他一个,还有刘媪媪托她放的一个,正好五个。

林黛玉从香袋里掏出笔,在月光纸上认真地写下寄思与祝福,贾琰特意看了一眼,在他和她的那盏花灯上,她写的是:

“窃予心于清水湄,深予情于桃花飞。

明靥应值白首护,鹊巢垒成幸于归。”

而这本是他在婚书上写给她的诗。

小小的红柚灯渐渐远去,在水面上投下摇摇晃晃的花影,清水河光连成一片,灿如星月,最是良辰美景。

贾琰走到林黛玉跟前,轻声问,“你累了吗?我们去那边歇息。”他指向几十步开外的一棵杜仲树。

林黛玉了了一件心事,听他如此说,也没多想,随意点了点头,跟在他后面。谁料刚走到树下,就被他拉住了手腕,林黛玉思绪还没拉回来,反应慢了几拍,等她回过神儿的时候,她已经被他抵到了树干上。

“不……”

不过才出口一个字,唇就被堵上了。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