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这是甲乙木 - 我给地府送外卖 - 梁惟楚 - 科幻灵异小说 - 30读书

99.这是甲乙木

李满爷转身下山,脚步飞快,又走我头里很远去了,他边走边说:“药不到处都是……”上山容易下山难。

崎岖难行的下山路上,李满爷偶尔顺手就从旁边的植物上扯点叶子,偶尔窜到树林子里,又随手抓点什么。饶是这样,他仍然可说是脚步如飞。

我又怕滑又怕摔,千防万防还是滑倒了好几次,好难才跟上。

我回到后院的时候,没见他人在哪,陡然一回头,看见他从一个灶屋出来,手里多了一个锅铲。

他也没多话,示意我跟他进屋。

这时候太阳已经落山,屋里已经很黑了,他拉亮了灯。吊着一个led的高亮灯泡,把他破旧的客厅照得透亮。

他把那个装满了草药的热水瓶铝盖子和锅铲都放在桌子上,问我:“咱们是先聊天还是先救醒你朋友?”

我见他毫不担心的样子,心想老张这里应该是必然没有什么大碍,我说:“要不您先我给我讲讲?那个拐杖头是什么?”

“什么叫拐杖头,”李满爷没好气的瞥我一眼,说:“那是‘甲乙木’!”

“甲乙木?”我听说过做家具的紫檀木,鸡翅木、花梨木,日常的樟木、橡木、杉木,但从来没听说过甲乙木。

“你什么都不知道,杨继山把你搞我这里来,不是害我!”李满爷见我连甲乙木都不知道,气得一跺脚。我说:“你先别生气,这东西我也是头一次见,外公可能觉得这个东西太珍贵了,所以保管得特别严密,以前从没给我看过……”

李满爷想了想,说:“甲乙木,是由惊蛰雷击木和暗流阴沉木合二为一。惊蛰雷击木,必须是每年惊蛰那天第一道闪电所劈中的枣树,而且还不能劈死的那种,春分时取下被雷击中处上下一尺五以内,是为最佳纯阳正气。”

“另外暗流阴沉木,是指阴沉木落入水中之后,某些流到地下暗河之中,常年不见天日的特殊阴沉木,水生木,冰寒的地下水,日积月累,更能让这阴沉木生成纯阴木气。所以此木更是可遇不可求。合此阴阳二木,加上前人巧匠的精工细雕,以榫卯的结构制作的这个甲乙木,有调节阴阳、概括木象的意思。是为‘医’字杨家的传家信物。”

我听到这里眼睛瞪得溜圆。

这个像拐杖头一样的东西,竟然是五术之一的医字传家信物。

二十年来,就被我外公当杂物一样随手和工具堆在木工盒里?我只能猜想,这大概就是运用大隐隐于市的概念,故意把重要的东西,随意的暴露,不特意的收藏?

李满爷继续说:“他把东西给你,而不是给你小舅,应该是有他独特的用意。”

这话我很相信,外公对我最好,做的一切,肯定都不是为了害我。

李满爷一大一小的三角眼盯着我的眼睛,说:“但是那个劫,如果解不开的话,十年之后,也会印证到你身上来。”

我点点头,说:“舍我其谁呢?”

李满爷双眼中陡然放出光芒,拍了拍我的肩膀说:“好小子,虽然你不姓杨,但是你有杨继山的豪气!”

我被他突然一夸,有点不适应,他倒是不特别在意,继续拿起那个甲乙木,说:“甲乙木也是有秘密的。只可惜,你外公都不知道到底是什么秘密,作为我,就更不知道了。”

“满爷你也不知道?”我闻言颇感失落,我到这里,无非就是想从满爷这里获得更多以前的事情,没料到他给了我这样的回答。

李满爷没好气的说:“废话!我又不姓杨,他姓杨的都一辈子没弄出来,我怎么能知道?”

我于是问出心中的疑惑道:“满爷,你和我外公是什么时候认识的?为什么这二十年来,你们会失去联络,甚至到他去世,都没能见到一面?”

李满爷叹了口气说:“你看我的房子,有二十年吗?”

我早看过了,这房子怕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的建筑格局,说:“我看绝对不止……”

李满爷说:“是的啊……我一直住在这里,从来没有挪过地方,如果说你外公和我失去联络,你觉得是因为什么?你觉得会是因为他想找我找不到吗?”

他自己都不由得嗤之以鼻,说:“真要找我,不是连你也找到了吗?”

原文在六#9@书/吧看!

他见我面色诚恳,慢悠悠的说:“我年轻的时候就和你外公认识了。当时他是一个赤脚医生,我一直和他搭档。按现在的话讲,我可以算一个赤脚护士。”

我不禁莞尔。

赤脚护士,我倒是头一次听这种讲法。

不我过脑海中马上出现了孙策与周瑜、蝙蝠侠和罗宾、狄仁杰与元芳、福尔摩斯和华生这样的绝世搭档的影子。

赤脚医生是很多很多年以前,医疗技术还不够发达的时候,为解决农村基础医疗问题,而正规医师人手不足的时候,出现的那种农村非正式医疗人员。他们大多数没有正规的医科背景和学历,许多都是师徒制,甚至自学成才。

但赤脚医生的出现,用他们独有的土办法,解决和缓解了广大农村地区缺医少药的问题。赤脚医生的医术不见得会有大医院里的专业医生高明,但有时大医院里的医生治不了的病,赤脚医生反而治得了。

赤脚医生治病,在乡民的眼里的确是高。但有时也失水准。无论怎么说,在那个贫穷落后的年代,赤脚医生为人民群众作出了巨大贡献,功不可没。

不过后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达和医疗的进步,就慢慢禁止了无证行医,要想帮人看病,还是要去考取乡村医生执业证书。

李满爷悠悠的说:“你外公当年凭一根银针,兼济天下,救死扶伤。走南闯北,行医济世。造福了不少乡民百姓。那时候只要我们到一个新地方,当地百姓听到杨继山和李满来了,大老远就会热烈迎接。周围十里八乡的人,有什么疑难杂症,都会趁机会赶过来找我们看。哈哈,你知道那种光荣感吗?”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