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因科记忆,轻松掌握(2)
第28章因科记忆,轻松掌握(2)
初中化学中有不少知识容量大、记忆难、又常用,但很适合编顺口溜方法来记忆。如:学习化合价与化学式的联系时可记为“一排顺序二标价、绝对价数来交叉,偶然角码要约简,写好式子要检查”。再如刚开始学元素符号时可这样记忆:碳、氢、氧、氮、氯、硫、磷;钾、钙、钠、镁、铝、铁、锌;溴、碘、锰、钡、铜、硅、银;氦、氖、氩、氟、铂和金。记忆化合价也是同学们比较伤脑筋的问题,也可编这样的顺口溜:钾、钠、银、氢+1价;钙、镁、钡、锌+2价;氧、硫-2价;铝+3价。这样主要元素的化合价就记清楚了。4.归类记忆
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分类,抓住特征。如:记各种酸的性质时,首先归类,记住酸的通性,加上常见的几种酸的特点,就能知道酸的化学性质。
5.对比记忆
对新旧知识中具有相似性和对立性的有关知识进行比较,找出异同点。
6.联想记忆
把性质相同、相近、相反的事物特征进行比较,记住它们之间的区别联系,再回忆时,只要想到一个,便可联想到其他。如:记酸、碱、盐的溶解性规律,不要孤立地记忆,要扩大联想。
把一些化学实验或概念可以用联想的方法进行记忆。在学习化学过程中应抓住问题特征,如记忆氢气、碳、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过程可用实验联想,对比联想,再如将单质与化合物两个概念放在一起来记忆:“由同(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做单质(化合物)。”
7.关键字词记忆
这是记忆概念的有效方法之一,在理解基础上找出概念中几个关键字或词来记忆整个概念,如: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度(一变)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不变(二不变)这一催化剂的内涵可用“一变二不变”几个关键字来记忆。
8.形象记忆法
借助于形象生动的比喻,把那些难记的概念形象化,用直观形象去记忆。如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是:“能量低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较近的地方出现的机会多,能量高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较远的地方出现的机会多。”这个问题是比较抽象的,不是一下子就可以理解的。
9.总结记忆
将化学中应记忆的基础知识,总结出来,写在笔记本上,使得自己记忆目标明确、条理清楚便于及时复习。如将课本前四章记忆内容概括出来;27种元素符号的写法、读法;按顺序记忆1~10号元素;地壳中几种元素的含量;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原子结构示意图及离子结构示意图的画法;常见的化学式及其表示的意义;前四章化学方程式。
历史知识的记忆方法
很多同学会对历史课产生浓厚的兴趣,因为它的内容纵贯古今,横揽中外,涉及经济、政治、军事、文化和科学技术等各个领域的发展和演变。由于历史内容繁杂,时间跨距大,记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所以很多人都有一种“爱上课,怕考试”的心理。这里介绍几种记忆历史知识的方法,帮助青少年克服这种困难,较快地掌握历史知识。
1.归类记忆法
采取归类记忆法记忆历史,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不仅便于记忆,而且还能培养自己的归纳能力。这种方法一般用于历史总复习效果最好。
我们可以按以下几种线索进行归类:
(1)按不同时间的同类事件归纳
比如:我国古代八项著名的水利工程、近代前期西方列强连续发动的5次大规模侵华战争、20世纪30年代日本侵略中国制造的5次事变、新航路开辟过程中的4次重大远航、“二战”中同盟国首脑召开的4次国际会议、中国工农红军5次反“围剿”、中国共产党召开的18次代表大会等等。
(2)把同一时间的不同事件进行归纳
如1927年: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李大钊被害、“马日事变”、“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宁汉合流”、南昌起义、“八七”会议、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广州起义。
归类记忆法既有利于牢固记忆历史基础知识,又有利于加深理解历史发展的全貌和实质。
2.比较记忆法
历史上有很多经常发生的性质相同的事件,如农民战争、政治改革、不平等条约等。这些事件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在记忆的时候,中学生很容易把它们互相混淆。这时候采取比较记忆是最好的方法。比较,可以明显地揭示出历史事件彼此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突出它们各自的特征,便于记忆。但是,比较不能简单草率,要从各个方面、各个角度去细心进行,尤其重要的是要注意搜求“同”中之“异”和“异”中之“同”。如:中国的抗日战争期间,国共两党的抗战路线比较;郑和下西洋与新航路的开辟的比较;德、意统一的相同与不同的比较;对两次世界大战的起因、性质、规模、影响等进行比较;中国与西欧资本主义萌芽的对比;中国近代三次革命高潮的异同等。
用比较法记忆历史知识,既能牢固记忆,又能加深理解,一举两得。
3.歌谣记忆法
一些历史基础知识适合用歌谣记忆法记忆。例如记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湘江、乌江到遵义,四渡赤水抛追敌,金沙彝区大渡河,雪山草地到吴起。中国朝代歌:夏商西周继,春秋战国承;秦汉后新汉,三国西东晋;对峙南北朝,隋唐大一统;五代和十国,辽宋并夏金;元明清三朝,统一疆土定。
应当注意的是,编写的歌谣,形式必须简短齐整,内容必须准确全面,语言力求生动活泼。
4.图表记忆法
图表记忆法的特点是借助图表,加强记忆的直观效果,调动视觉功能,去启发想象力,达到增强记忆的目的。
秦、唐、元、明、清的疆域四至,可画直角坐标系。又如隋朝大运河图示、太平天国革命运动过程图示、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过程图示等。
5.巧用数字记忆法
历史年代久远,几乎每年都有不同的大事发生。如果要对历史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就必须记住年代。历史年代本身枯燥乏味,难于记忆。有些历史年代,如封建社会起止年代,只能死记硬背,但也有些历史年代,可以采用一些好的方法。
(1)抓住年代本身的特征记忆
比如,蒙古灭金,1234年,4个数字按自然数顺序排列。马克思诞生,1818年,两个18。
(2)抓重大事件间隔距离记忆
比如: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1927年;抗日战争爆发,1937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转入反攻,1947年。三者相隔都是10年。
(3)抓重大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记年代
比如:1917年十月革命,革命制止战争,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巴黎和会拒绝中国的正义要求,成为1919年“五四”运动的导火线;“五四”运动把新文化运动推向新阶段,传播马克思主义成为主流,1920年共产主义小组出现;马克思主义同工人运动相结合,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
(4)概括为一二三四五六来记
比如隋朝的大运河的主要知识点:一条贯通南北的交通大动脉;用了二百万人开凿,全长两千多公里;三点,中心点是洛阳、东北到涿郡、东南到余航;四段是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连接五条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经六省:冀、鲁、豫、皖、苏、浙。
(5)分时间段记忆
比如:“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时期时间为1945年至上世纪50年代中,第二时期为上世纪50年代中至上世纪60年代末,第三时期为上世纪70年代初至现在。将其概括为三个数,即10、15、20多;因是“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记住“二战”结束于1945年,那么按10、15、20多三个数字一排,就可牢固记住每个时期的时间了。
6.规律记忆法
历史发展有其规律性。提示历史发展的规律,能帮助记忆。重大历史事件,我们都可以从背景、经过、结果、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找出规律。如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虽然很多,但其根源无非是腐朽的封建政权严重地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原文在六#9@书/吧看!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可以寻找具有规律性的东西,如在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英国、法国、美国三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都是:反动的政治统治阻碍了国内资本主义的发展,要发展资本主义,就必须起来推翻反动的政治统治。三国的革命,又都有导火线、爆发标志、主要领导人、文件的颁布等。在发展资本主义方式上,俄国和日本都是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来完成的,意大利和德意志则是通过完成国家统一来进行的。
7.荒谬记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