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学习也要讲究合作(1)
第43章学习也要讲究合作(1)
在合作学习中,全面提高知识结构人与人之间天生是需要合作的,在学习期间,我们需要与同学合作,工作以后我们需要与同事合作。善于合作、具有合作精神更是每个优等生的基本能力。
合作学习可以帮助我们创造性地完成学习任务,有助于培养我们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我们还能找到彼此的差异,有助于张扬各自的个性,合作学习还可以通过彼此间的互相发言、互相鼓励、互相帮助、互相理解和积极探讨,培养了我们的人际交往技能,让每个人轻易地实现自己的学习目标,实现共赢。
孔子曾说“独学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所以如果能在学习过程中经常与同学和朋友交流合作,对你的学习将会有很大的帮助。
可想而知,一个优等生必定有一群志同道合的好朋友。
我们所熟知的一首儿歌,这样唱道:“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你问这是为什么?”
接着唱出了答案:“大和尚说我挑水挑得最多,二和尚说新来的应该多干活,小和尚说我年幼身体太单薄,老和尚说我年老不口渴。”
一首小小的儿歌却道出了人性中“缺乏合作精神”的可悲。
有一项调查显示,当被问到“你在学习中遇到困难的时候会怎样解决”时,有57%的同学选择“自己克服困难”,26%的学生选择了“问老师”,而选择“向同学请教”的学生竟然不到20%!当被问及“为什么不愿意向同学请教”的时候,很多同学都回答:“那多没面子啊!”“我觉得他们还不如我呢!”面对这样的回答,不能不让人感到深深的忧虑。
如果一个人能在学习过程中经常与同学和朋友交流合作,对学习将会有很大的帮助。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的人们越来越强调合作的重要性,一个人不可能掌握全部的知识,只有通过合作才能实现共赢。
具体说来,在学习中跟同学合作、交流对你有以下帮助:
(1)跟其他同学讨论你在学习上遇到的问题,往往能帮助你纠正一些错误的看法,也会给你尚未解决的难题提供解决的线索。
(2)向其他同学讲述你对学习或某些知识的理解,有助于你理清思路。
(3)同学之间相互讨论,彼此鼓励,能增强你学习的动力,增进彼此之间的友谊,共同学习,共同提高,从这个意义上说,同学也是你的老师。
但是,很多同学并没有充分发挥自己身边的“小老师”的作用,同学们之间相互讨论、共同学习的现象还不是很普遍。许多同学偶尔去问另一个同学问题,如果被拒绝后,他下次就不会再有勇气向这位同学请教了,甚至不再向其他同学请教。他会把这个小挫折看成是无比巨大的事情,对拒绝自己的同学暗结怨气。
同学们在一起的时候,为了加强合作、交流,调动学习气氛,提高学习效率,可以利用以下几种方式:
1.讨论难题
一个人自学,疑点难点一时不容易弄明白,往往难于打开思路。如果几个同学在一起,相互讨论,各抒己见,就容易得到满意的答案。
法国有两位著名的科学家普鲁斯特和贝索勒,为了探求化学上的“定比定律”,他们激烈地争论了9年,最后普鲁斯特解决了这个难题,但他把一半的功劳归于贝索勒。他说是由于贝索勒提出的种种质疑,才激发了他的智慧,使他更加深入地研究这个问题。加里宁曾告诫青年说:“当你独自阅览时,你只了解到一面,即便了解了三面,还没有了解到第四面。当你终于把四面都了解了,哪知这东西不是一个四面体,而是一个正方体,总共有六面。所以同别人一起讨论,能把思想磨砺深刻,使思想丰富起来。”
2.上台讲课
如果几个人一起,一个人像老师一样上“讲台”,“讲授”学习内容,其他同学边检查边补充,这样就能有效而全面地掌握学习内容,因为听一遍或读一遍,一个月之后就可能忘记,如果教人一遍,便终生难忘。
3.对答记忆
在学习过程中,你可以通过自己反复听、反复读、反复写等方法进行记忆,但一个人单独记忆时难免会感到枯燥,容易抑制思维。一种好的记忆方法是,几个同学一起记忆,彼此提问,互相回答,一个人回答不出来,其他人可以提示,而且几个同学之间还带有竞争,这样就能刺激你的思维,提高记忆效果。
4.趣味化学习
在某种意义上,学习确实是一件艰苦的工作,它要求你付出很大的努力。然而我们可以想一些办法,使学习变得轻松、有趣,减轻学习给我们带来的心理负荷。几个同学在一起,开展学习会、讨论会,进行数学游戏、诗歌对答,表演外语、口语、戏剧等,不但非常有趣,而且可以加深我们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英国的大文家萧伯纳曾有过这样一句名言:“假如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我们彼此交换,那么我们仍然是各有一个苹果;但是,假如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而我们彼此交流,那么,我们每个人至少各有两种思想。”这句名言恰到好处地说明了学习中合作交流的妙处,如果几个人在一起共同学习、交流,就会促进每个人学到更多的东西。
经过合作交流,每个人都有可能得到两个甚至更多的“苹果”,何乐而不为呢?因此,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一定要养成多与同学合作交流的习惯,以此来共同提高我们的学习成绩。
另外,良好的同学关系有助于大家互相了解。要达到互相之间彼此了解,就要加强交流,在思想和态度方面加强沟通,课余时间多搞一些社交活动,如打球、下棋、郊游等,以增进了解,增进友谊,从而为以后的学习合作交流服务,共同提高学习成绩。
好方法不妨和大家一起分享
和别人分享自己的东西是一种智慧的表现,如果自己有好的学习方法拿出来和别人分享,不但不会失去什么,而且还可以多和别人交流学习方法,你也会发现很多新的方法,甚至对你自己的学习方法是一个补充。
在学习上,帮助同学就等于帮助自己。同学遇到的难题,往往也是自己容易疏忽的地方,为同学讲解清楚了,自己也可以加深印象。至于对那些基础太差的同学,要想讲解得让他完全明白,是需要花一些心思的,怎么把知识点连成系统,怎么把解题技巧讲得深入浅出。这样的讲解比自己的系统复习效果还要好,最起码自己容易遗漏的重点,会在同学的提问中不断得到加强。
然而,有些人认为,别的同学都是自己的竞争对手,如果和别人分享了自己的学习方法,别人就会超过自己。为了保持自己的优势,最好不要去帮助别人。这是一种极端错误的思想。
一些教育专家发现,凡是学习成绩优秀的同学,80%以上都与同学相处较好,而且都愿意主动去帮助别人,和别人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对此,考入名校的李向阳同学谈到了自己的体会,他的经验是:与同学交往,心态要开放。他高中时数学很突出,因此他的周围全部是班里面数学不是很理想的同学,每天他都要应付他们许多的问题,但是他从来不会推辞,因为他觉得这是一种互惠,他在帮别人解答问题时自己也有许多收获,特别是那些请他帮忙的同学有时候会找出各种各样的题型,甚至还有让他束手无策的,遇到这种情况他不但不会觉得没面子,反而感谢他们为他找出了他学习中的漏洞。
再来看两则故事。
(一)
每年,在美国加州的一个小镇上,都要举行一次南瓜品种大赛。有一个农夫培育出来的品种相当出众,每一次他获得大奖之后,总是把获奖品种的种子分给他的街坊邻居,一点也不吝啬。
有人觉得很奇怪,问为什么要这么做。
这位农夫笑着回答道:“我把好种子分给大家,是帮助大家,也是帮助我自己。”
原来,这位农夫的庄园和他邻居的是相连的。如果这位农夫将得奖的种子分给街坊邻居,就可以避免蜜蜂在传送花粉的过程中,将邻近较差品种的花粉传递到他自己的品种上。
这样,这位农夫就可以专心研究新的品种。
(二)
从前,有一位犹太教长老酷爱打高尔夫球。一天,这位长老突然觉得很想打高尔夫球。按照犹太教的规定,信徒在这天必须休息,不能做任何事情。但是,这位长老实在忍受不住,决定偷偷地去高尔夫球场。
来到高尔夫球场,空旷的球场上一个人也没有。长老高兴地想:反正也没人看见我在打高尔夫球,我只要打9个洞就回去,应该没什么问题吧!
于是,长老高兴地开始打球了。他刚打第二洞,就被天使发现了。天使非常生气,就到上帝面前去告状,要求上帝惩罚这位长老。
上帝答应天使要惩罚长老。
这时,长老正在打第三洞。只见他轻轻地一挥球杆,球就进洞了。这一球是多么完美,长老高兴极了!
天使默默地注视着这一切。令她意外的是,接下来的几个球,长老都是一杆就打进去了。天使非常不解,而且非常生气。她又跑到上帝面前说:“上帝呀,你不是要惩罚这位长老吗?怎么不惩罚他呢?”
上帝说:“我已经在惩罚他了!”
原文在六#9@书/吧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