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致命一击
易天始终冷眼看着这一切,他们跳的还不够欢,跳得再欢实一些,打脸才够爽。
对于排片的不满,这些导演的情绪被彻底点燃了。
贾昌再度在微博写道:
“观众的审美,并不代表是对的,我们作为导演,作为文艺工作者,有义务去引领,去纠正观众的审美偏差。
况且,我们现在在讨论文艺片保护月的事,请相关部门和院线方给我们,给观众一个合理的解释,为什么子弹可以放在五月档?”
他这个发言顿时引起了吃瓜群众的不满。
原本只有易天的粉丝,在跟这帮导演打嘴炮,现在很多的吃瓜群众加入了进来。
有些电影发烧友,将几部片子都看了,就发言道:
“贾昌这话真可笑,混淆概念这套,你们这帮导演玩的溜熟。
什么叫观众的审美需要引导?
你们要搞清楚,你们是为谁服务的,所有的文艺都是为人民服务的,你们脱离了根本,背离了观众,还好意思像狗一样狂吠,可笑至极。”
“这帮人就是见不得别人好,都像他们拍烂片,那才好呢。”
“我看了一个人的春天,说实话,除了几场床戏,我根本没看到什么内容,贾昌,我想问问,你想表达什么?”
“光鲜和鼎名的戏我都看了,他们的似乎商业片氛围更浓吧,为什么只逮着子弹喷。
难道文艺和商业的界定,不是看片子,而是看是谁拍的?”
吵吵闹闹,第二天的票房出炉了。
大盘4.3亿,让子弹飞3.1亿,占整个大盘的72%,数据相当夸张。
现在可不是早先,荧幕数有限,赢家通吃。
现在全国荧幕,完全可以支撑每天10亿的票房,其他影片起不来,那院线方的责任还真的不大。
电影网上的评分也出炉了,子弹以9.1分的成绩,强势立在了上映影片的第一的位置。
很多人都说,商业片赚钱,文艺片赚口碑,几个纯正文艺片的口碑,居然没干过子弹,就这还好意思再叫嚣。
第四天的时候,屈临的影评出炉了。
这次之所以这么慢,是因为每一次看完,他都发现似乎还有地方没看懂,所以三天时间,他刷了五遍,这才写了这篇影评。
“阐明一个观点,让子弹飞是一个部披着商业片外壳的文艺片。
首先我们来说这部影片为何是披着商业片外壳?
一是具备星味,个人数了一下,子弹中三线以上的艺人,多达12个人;
二是充斥着商业片的黑色幽默风格,什么税收到西历2010年之类的台词,无不让人捧腹;
三是动作,……
四是暴力和情色,多少都沾了一点边。”
“说他是文艺片的内核的原因,自然同样是鲜明的。
一是某些场景非常的舞台剧,像是戴着面具,开平碉楼广场戏,这都是舞台剧的模式;
二是全片中,充满了无处不在的隐喻,而这些正是文艺片强有力的表达手法,就连让子弹飞,这四个字似乎都带着某种隐喻在内。
三是强烈的人物冲突,主角到底是匪,还是正义的化身,这点一直很模糊,就连最后要打碉楼杀黄四郎,似乎也只是为了帮兄弟报仇,这有点直指人心。
四……”
林林总总,屈临列举了很多。
最后总结的陈述语是,不要没看懂就妄加评论。
屈临的名头不小,但也到不了一锤定音的地步。
但第二天,信报的官方账号,居然点赞了这一篇影评,这就不得不让人深思了。
渐渐地,一场闹剧就这样不了了之,似乎双方都没有输赢。
只是院线似乎是被这个点赞鼓舞了。
贾昌的电影,一个人的春天,在第六天就被下架了,排片砍的干干净净,彻底沦为了院线五日游。
听说投资方已经放出话来,以后谁再投贾昌的电影,就是跟他作对,显然有被资本封杀的意思。
而另一边,光鲜和鼎名也没好到哪去,两部电影都保持着7%的排片,在苟延残喘。
倒是子弹的票房,依然在持续增长着,三天破十亿,五天破十五亿…
易天同样不在乎,因为自始至终他也没有露头说一句话。
原文在六#9@书/吧看!
这段时间忙得飞起,他哪有打嘴炮的时间。
射雕和神雕看似是很好融合,实则很难,因为两个部分,表达了两种不同的情感。
射雕是表现在一个侠上,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而神雕却是表现在一个情字上,开头就是李莫愁的问世间情为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