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老师带队助力医馆
李琳觉得自从这个校友出现在自己眼前以后,自己整个心思都乱了,不再是以前那个上课一本正经,回到家一味寂寞的人了。从刚才课堂上的表现来看,这个男生(噢,不知道对方结婚了没有,要找个借口问问)闯进了自己的“私生活”,还展现出了超凡的医学造诣。“李老师,表格做好了,你看看要打印多少份?”马佛德办事效率很高,不到五分钟就把表格做好了,然后对着李琳问道。
“什么?噢,先打20份吧,你保存好文档,不够的话到时我再打印。”李琳的沉思被马佛德打乱了,于是想也没多想,随便说了个数字。
“好的,我把它保存在桌面,方便你需要时找到。”然后马佛德点击了打印键。
“那个,马先生,你医馆现在有几个人做事?”李琳不知道为什么,突然问出了这么一句话,甚至还希望对方人手不够,对了,本来就是人手不够,不然怎么会请实习生呢。想到着,李琳心里有了盼头,有些小激动。
“噢,医馆是新开的,目前就我一个人给大家看病,我估计逐渐会忙不过来,所以打算先招几个实习生,让他们帮忙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时,比如按单抓药,写标签啊,写服用说明等等。而且,再实习过程中,如果他们真正想要学习和提高自身本事,我可以免费指导,不管他们以后是否愿意留在医馆上班,我都希望他们能让中医发扬光大,真正的救死扶伤。”马佛德说出了自己的打算,因为现在是向学校要人,所以没有什么好隐瞒的。
“我,我可以过去帮忙吗?”李琳也开始按照自己的想法问了出来。
“你?”马佛德有些不解,说道,“你不是要上课吗?怎么过来帮忙?你不会是想要辞掉这份工作,想要过来跟我混吧?我告诉你,你想来我还不敢要呢,到时候你们校长不得带领全校师生过来把我的医馆给拆了。再说,我给的工资也不可能比学校给你的高啊,呵呵。”
“不,不是这样的。我指的是有空的情况下。而且你也知道,我教的是毕业班,都是快要出去实习了,我的工作也就闲下来了。即使有时还有课,那也是极少的,反正我一个人在家也是无聊,不如让我过去帮忙,学以致用,而且还能从你身上学到好东西呢。”李琳孜孜不倦地说着各种理由,反正目的就是要到马佛德的医馆去帮忙。
要说,一个大学老师,而且还是教中医学的,知识能不渊博吗?可是正因为这样,现在难得遇到一个校友开医馆的,何不趁此机会展现自我,体现自身价值,真正用最直接的行动报效祖国。
“好吧,说起来我真缺人手,不过你要是过来帮忙,我是很开心,也很感激的。我也不能让你白帮忙,工资还是要照付。而且,其实你要是能过来,顺便帮我照顾点过来实习的同学们,好像也是一件很好的事情。毕竟,我不曾带过这么多人。”马佛德见李琳坚持帮忙,发自内心的高兴。
“那就说好了,到时确定了第一批实习的人员之后,我带他们一起过去,那时电话或者微信联系吧。”李琳也是很高兴,自己的心愿终于要得到满足了。
马佛德笑了笑,说道:“好的,我在医馆期待大家的到来,那我就先回去了。”
“要不吃了午饭再回去吧?”李琳邀请道。
“下次吧,我赶回去还有点事,等你们来骑马县了我请大家。”马佛德婉拒了,因为他是无偿赞助这个学校的,并不想在私人方面跟学校的人牵扯到吃喝等,那样会变了味道。
李琳也不勉强,反正以后多的是机会一起吃饭,再说了,或许在学校这附近吃饭可能还真不方便,尤其是一个女老师单独跟一个小伙子吃饭。
马佛德确实是很忙,一边要开医馆,一边还要挤出时间来修炼武功,和岳祖父相互切磋,共同提高。
所以,当马佛德赶到骑马县的时候已经是一点钟了,午饭时间已过了一点点。
马佛德并不打算吃饭,而是网上订了一份外卖——榴莲比萨,然后就打开了医馆的大门。
其实医馆刚开业,应该正常营业的,也正是马佛德这个大忙人才想得出来在医馆门口挂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有事外出,下午开门。急事致电:1350000xxxx。为了区别于日常一般电话,马佛德另外开了一张手机卡,专门是用来接受看病紧急联系用的。
马佛德坐在办公室里,一边回忆起前几天被毒蛇咬伤差点醒不来的事情。
按照猜测,毒蛇出现的地方肯定有好东西,不然不至于同时有两条长了灵性的大蛇守护在那。等到过几天中医学院的人来了,自己就抽时间再次回鸡屎督看看吧,看看老地方是否有宝贝存在。
过了没多久,就有病人来看病了。
“医生,麻烦帮我看一下,我脖子旁边长疮了,用手按的话很疼,不碰的话它又跟没事似的。”厅外传来病人的声音。
“好的,请稍等。”
马佛德看完第一个病人之后,他订的外卖也已经送到了。
原文在六#9@书/吧看!
“大家先坐在这里等会儿哈,我先吃点东西再出来给大家一个一个地看,好不好?”马佛德确实饿了,而且看到来看病的人都不是急需马上救治的,所以打算先吃点东西当午饭了。
可是,当他看到满屋子的人时,又傻眼了,我的乖乖,足足又十几个人在等着自己看病呢。
直到现在,马佛德终于明白了,没有帮手的日子真难过啊,要是李老师现在就带人过来了那该多好。
其实看病花不了多少时间,可是抓药耗费时间啊,还要交代好怎么煮如何喝,要注意点什么等等。
好像是知道了马佛德的心声似的,下午两点钟,李琳老师带着她的三个学生来到了医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