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零二章茫茫长江
许都,尚书省。“唉!”
荀彧手握曹操军令,眉头紧锁,叹口长气。
桌案上摆放着数十封催逼粮草的军令,每一封的书信后面都标有日期,最早的一封竟然是半个多月前,也就是暴雨倾泄的前一天,算算时日,大军的粮草应该只剩下六七日之粮了。
荀彧现下是眉头紧锁,如今纵然征调粮草运往关中大营,只怕时间也来不及了。
因为,许都府库的粮草根本不足以运送到前方大营,换句话说,因为难民齐聚许都的关系,许都的存粮已经不足以支持一场战争了!
唉!
军令来的有些晚了!
若是之前,他还可以调集部分粮草运往前线,许都这边也就不会收留如此多的难民,可是如今……所有的军令却皆被一场大雨给阻拦了。
瞅着宁容无奈的模样,司马懿暗自嘀咕着,难道这不是他有意为之?而仅仅是一个巧合!
“裴元绍,你认不认识水路啊!不是让你沿淮河东进淮南吗?你怎么划船跑到了长江上!”
在一,6一9?一书一.吧一看`无,一错版本%!'
“怎么办!怎么办啊……粮食……前线十几万大军,自己去哪里弄粮食呢!”
老仆喜笑颜开,少爷的计策果然厉害,只要调开了宁容,这运送粮草前往关中的自然是有能力提供粮草之人。
荀彧真是满满的感动,对着钟繇更是款款深情。
“呃……钟大人请稍待……”荀彧一看钟繇一副奏对的模样,神色一愣,而后赶紧恕罪一身,返回后堂把官服穿戴整齐后,这才又回到前堂。
“荀大人放心,在下必不辱使命!”
而只要能够把粮草安稳的送到前线,等大军告捷之后,钟大人就会因运粮之功而被加以重用,到那时世家就会不断借机渗透,最终抬头打压寒门子弟!
宁容并不知道,许都城的世家为了抢夺权势,能够如此慷慨的捐献十万石粮草为大军提供补给。
“没错!这就是长江……”宁容坐在船舱内,无奈的撇撇嘴,自己怎么顺流而下跑到长江来了。
“不瞒钟大人,彧方才正在为粮草苦恼,这不……主公的催粮军令十几封都摆在案头,可是某又没有致远那夺天之变,不能把粮草变出来,却不想……”
这是古老相传下来的,而礼仪就是祭祀的演变,孔圣人也曾崇尚复周礼,而教化天下。
钟繇仿佛才知道一般,随意瞥了眼那些军令,就说出了原因,这更是让荀彧佩服。
钟繇重重的点点头,二人的手紧紧握在一起。
荀彧相信,这还仅仅是自己看到的军令,相信还有一些自己看不到的军令,比如延误军令的信使直接叛逃了!
“如此……那某就代表荀家献粮五千石,剩下的就要劳烦钟大人,若是钟大人能够筹集十万军粮送往前线,彧代表前线十几万大军感谢大人慷慨为国!”
……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说的正是国家的大事,最主要的决断方式就是祭祀与战争。
荀彧手捋胡须,急的来回踱步,此事迫在眉睫,要知道没有粮草供应,前方大军定然会军心动荡,溃败而逃,到那时曹魏集团的鼎盛局面必然会一泻千里,还不知又会有多少野心勃勃之辈乘势而上,搅乱这天下!
没想到这个酷爱书法,只重礼仪的人竟然对与政务也如此娴熟,看来之前自己等人的眼光有些狭隘了!
钟繇毅然决然的说着,而后转身拿着荀彧的家主令去荀家提粮去了。
当然,就算他知道了,只怕也不会在意,因为此刻他已经偏离了司马懿设下的圈套。
“下官礼部尚书钟繇,见过荀大人!”
闻听钟繇之言,荀彧噗通一声站了起来,紧紧的抓住钟繇的手,此刻也顾不得什么礼仪了,这真是瞌睡虫送枕头啊!“主公军中缺粮?哦……是了,想来定然是洪涝过后,道路泥泞,这才令军令滞后!”
出了魏王宫,钟繇脚步轻盈,远远的瞥见一老仆,对其不动声色的点点头。
“大人,礼部尚书钟大人求见!”门外守卫对着荀彧行礼说道。
“荀大人,如今洪涝肆虐,田地颗粒无收,各州郡百姓流离失所,如今更是有大批难民不断向许都而来,纵然许都府库充裕,可若是想坚持到秋收,想来府库定会捉襟见肘!
而始作俑者司马懿却只得眼睁睁的看着,还不能露出异样的表情,让宁容察觉出来。
“呼……这不会是长江吧?这水真是壮观啊……”
“君无戏言!”
什么?
荀彧闻言,脸上一阵古怪,瞅着钟繇半天未言语。
成了!
“当真?”
“咳……不瞒荀大人,你们荀家乃是在下第一个游说的家族!”钟繇脸上闪过一丝尴尬,硬着头皮对荀彧说道。
荀彧握着钟繇的手,对其郑重的说道。
荀彧眉头一紧,想到这位酷爱书法成魔的礼部尚书,不知道找自己会有什么事情。
“哦?快请进来!”
“不知钟大人何以解忧?”荀彧满脸郑重道。
听到钟繇的话,荀彧慢慢坐直了身子,眼眸认真的打量着对方,他可不相信对方会无缘无故的跑到自己这里说一通废话。
裴元绍提着狼牙棒东倒西歪的站在船头,瞅着一望无际的大江,满脸的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