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三教九流是一家
第242章三教九流是一家第两百四十二章 三教九流是一家
“其实这矿洞,我早就恨不得脱手了,可一直找不到接手的,若是就那么放在那里,就等于是在赔钱,可若是开工,也不赚钱,现在只剩一个月的时间了,就当是我们提前撕毁契约好了,只要王爷您不追究我们的错就好。”
“原来是这样啊,那本王就笑纳了。”
李齐了然一笑。
其实这些事情,他自然是早就知道了。
不过别看只有一个月的时间,李齐发句话,马老爷子就得收拾铺盖滚蛋,但李齐自然不想那么做,否则他如何去塑造一个全新的大堂?
马老爷脸上赔笑,不敢多说,此刻与李齐一样坐着,更是觉得浑身不是滋味,就如同坐垫上放满了针一般。
“当然是想听真话。”
在一,6一9?一书一.吧一看`无,一错版本%!'
李齐笑了笑,随口问道:“听说马老爷子你,是来自扬州?”
这个时代,陆路几乎只能靠马车,效率低下,所以水运,才是真正的主要交通方式。
“小老儿正是来自扬州。”
6◇9◇书◇吧
所以每年漕帮所承担的水运任务,便是将大批量的粮食,运往都城。
李齐摆摆手,说道:“好了,废话就不要多说了,我不过是问一句,你想说就说,若是不想说,也没什么。”
以至于就连玄宗,都不得不前往东都洛阳,以更方面的,运送粮草,才不至于饿肚子。
难道这位王爷殿下,是对漕帮有了什么看法?
漕帮在后世,堪称是第一大帮派!
把持着水运命脉,经常威胁朝廷不说,甚至有左右朝堂的实力。
马老爷连忙又跪在地上,痛哭流涕的说道:“小老儿多谢殿下宽宏大量,不计较我那孽子的过错。”
此时的漕帮,还不像后世那般,臭名昭著,尽管成员鱼龙混杂,多为地痞流氓,但其实也能理解。
这一次倒是诚心诚意的。
李齐这时候又冲着萧锐说道:“去给青楼的人说一句,让那位马公子进来吧,当着这么多人的面一直跪着,也不是个事啊。”
李齐更知道,他要做的许多事情中,大部分,都离不开两个字……交通。
马老爷子一听这话,却不敢打马虎眼了,急忙说道:“殿下,小老儿跟那漕帮,并无什么密切关系,不过,不过是有一些生意往来罢了。”
当然,这不过是其次,真正主要的原因,却是在李齐的脑子里,游荡了不知道多久,只是还没付诸行动罢了。
而真正给白莲教这种教派提供生存土壤的,就是漕帮!
如果能在漕帮刚刚成型的情况之下,将漕帮握在手里,就能杜绝白莲教的产生,也能减少一些枉死的冤魂。
“原来王爷也知道漕帮……”
漕运可是一项苦差事,一般人是绝对吃不了那个苦的,这个时代并没有各种机器,接驳之时,还需要用大量的纤夫站在岸边,用人力拖动一条大船,但凡有点志向和追求的男人,都不会去干这种事情。
马老爷子说话也不难,不说话也难,只能开口说了一句废话。漕帮最大的资本,也在于此,一旦漕帮罢工,那么京城缺粮的情况之下,老百姓的怒火,恐怕是要将朝廷给掀翻!
就连唐朝,其实也是一样的。
毕竟虽然儿子不成器,但在这个时代,儿子那就是儿子,伤了儿子的颜面,马老爷子实在是担心自己那孽子的心理,会不会变得扭曲。
加上蜀中几乎都是小道,总之,从蜀中运粮的计划,是想都不用想的。
萧锐笑眯眯的点头,吩咐下人去做了。
而关中的粮食产量,本就不足,而蜀中虽然粮食产量高,然而看看李白写的那首蜀道难便知道,想要将成都的粮食运到长安,那等耗费,堪称十不存一。
漕帮?
三教九流是一家!
唐朝末期,白莲教开始猖獗,甚至蛊惑了不少流民,还揭竿而起,玩起了起义。
一条大运河,忘了隋朝,却兴了唐朝,历史的奇妙之处,便在于此。
同时,到了明朝,甚至还设立了漕帮总督。
而自玄宗之后,承担漕运的,便是漕帮。
李齐凭借着自己那粗浅的历史知识,清晰的记得,经历了贞观之治以后,大唐的经济,人口,迎来了空前繁荣,这所带来的问题便是,长安城的粮食缺口,越来越大。
李齐含笑问道:“不知马老爷子可听过漕帮?”
马老爷子心中一惊。
这个时候,隋炀帝所修建的大运河的好处,便展现出来了。
李齐一听,愣了愣,随即就知道,马老爷子这是对自己的意思领会错误,他哭笑不得的说道:“你误会了,我只是想问问你,对漕帮的印象怎么样?”
还有一个不为人知的问题便是白莲教!
红花绿叶白莲藕。
可见漕帮地位之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