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墨菲定律 - 墨菲定律 - 陈立之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墨菲定律 >

第3章墨菲定律

第3章墨菲定律

可能出错的终将会出错

墨菲定律由美国工程师爱德华·墨菲提出,指如果坏事情有可能发生,不管这种可能性多么小,它总会发生,并引起最大可能的损失。墨菲定律并不是一种强调人为错误的概率性定律,而是阐述了一种偶然中的必然性。它告诉我们,错误虽是世界的一部分,人类不得不接受与错误共生的命运,但只要我们能够正视错误,懂得从错误中汲取教训,就可以获得成功。

直觉魔咒:怕什么来什么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墨菲定律的身影随处可见。

比如:在交际中,你越是不想见到某人,跟某人相遇的机会越会增加;如果你不小心把一片刚刚涂好果酱的面包掉在了新买来的地毯上,结果往往是与你所祈祷的相反——总是有果酱的那面朝下;早上上班起床的时候,怕把孩子吵醒,你一再注意,结果孩子还是叫住你;在街上准备拦一辆车去赴一个时间紧迫的约会,但你会发现街上所有的计程车不是有客就是根本不搭理你,而你不需要计程车的时候,却发现有很多空车在你周围游弋,那司机随时会待你的手一扬停到你面前。

只要细心观察,有很多事情和墨菲定律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们经过研究证实,墨菲定律所揭示的现象和人类的直觉往往如出一辙。“这件事十有八九会出错”“感觉上有什么不对劲”……结果不幸被言中,事情常常如我们直觉所预测的一样。

1983年9月,洛杉矶的盖蒂博物馆得知,一位艺术品经纪人手上有一座大理石“青年立像”,该立像据说出土于希腊,创作于公元前6世纪,保存得非常完好,可谓稀世珍宝。

像玛丽这样就属于典型的一种病了。耶鲁大学心理学教授高兰·沙哈博士说:“这是一种‘流行病’,我们所处的社会对人们提出的要求就是不断做出成绩。”这些完美主义者们即使事情最终成功地完成,也还是不会快乐,他们更在乎的是:“那又怎么样呢?”“接下来的事情能成功吗?”这些人总是对自己提出很高要求。久而久之,便会积郁成疾。

在一,6一9?一书一.吧一看`无,一错版本%!'

成功没有一定法则可依循,不过你却能够从失败中学习到许多心得。像沙克博士发明了对抗脊髓灰质炎的沙克疫苗,现在其所建立的沙克生物研究中心则致力于研究艾滋病(hiv)病毒疫苗。他说他百分之九十八的时间是用来记录失败的实验。

而必胜客的创始人卡纳利也承认,必胜客的成功要归因于他从错误中学得经验。在俄克拉荷马的分店失败后,他学会了店面装潢的重要性;在纽约的销售失败后,他研发出了另一种硬皮的比萨饼。当地方风味的比萨饼在市场出现后,他又向大众介绍芝加哥风味的比萨饼。

专家们和那位博物馆馆长的直觉验证了“墨菲定律”——人们觉得可能出错的地方,就一定会出错,在技术上很难分清真品和赝品的东西,在感觉上却分辨出来了。所以,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的感觉是灵敏的,而且有时是正确的,我们要相信自己的直觉,做好准备,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防止失误和损失的发生。

自省,简而言之就是自我反省,自我检查,以能“自知己短”,从而弥补短处,纠正过失。

在我们的人生旅途中,机会无处不在。但机会又是稍纵即逝的,你不可能在做好所有的准备后再去把握。这就要求我们有一种试错精神。即使最后证明自己错了,也不会后悔。因为你把握了机会,而且至少知道了你先前把握机会的方式是行不通的。

全球知名的宝洁公司有这样一个规定:如果员工三个月没有犯错误,就会被视为不合格员工。对此,董事长的解释是:只有什么也没干的员工才不会犯错误。

美国管理学家彼得·杜拉克认为,无论是谁,做什么工作,都是在尝试错误中学会的,经历的错误越多,人越能进步,这是因为他能从中学到许多经验。杜拉克甚至认为,没有犯过错误的人,绝不能将他升为主管。日本企业家本田先生也说:“很多人都梦想成功。可是我认为,只有经过反复的失败和反思,才会达到成功。”实际上,成功只代表你努力的1%,它只能是另外99%的被称为失败的东西的结晶。

赛后邱健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在被问及打最后一枪前如何控制心理状态时,邱健说:“我经历了数年的心理控制训练,我们知道在高度紧张的环境中心跳会加快,但我知道如何在这样的情况下保持平静,例如深呼吸,不要想比赛结果。”

不怕犯错,跳出完美主义陷阱

众所周知,人类即使再聪明也不可能保证自己一点错误都不犯,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到完美无缺。正如所有的程序员都不敢保证自己在写程序时不会出现错误一样,犯错误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弱点。这也是墨菲定律一个很重要的体现。

自省的主要目的是找出过失及时纠正,所以自省绝不可以陶醉于成绩,更不可以文过饰非。

汽车大王亨利·福特成功之前,因经商失败过两次,也曾破产过,他却说:“其实,失败只是提供更明智的起步机会。”失败只不过是让我们有更聪明的开始而已。

他把这些碎片按大小分类称出重量,结果发现:10~100克的最少,1~10克的稍多,0.1克和0.1克以下的最多;同时,这些碎片的重量之间表现为统一的倍数关系,即较大块的重量是次大块重量的16倍,次大块的重量是小块重量的16倍,小块的重量是小碎片重量的16倍……

用自信激发潜能,摘取命运奖杯

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男子50米步枪三姿决赛赛场出现了戏剧性一幕,在决赛最后一枪前处于绝对领先优势的埃蒙斯,最后一枪仅打出了4.4环,令人难以置信。而原本排在第二位的乌克兰选手尤里·苏霍鲁科夫最后一环打出了9.8环。这样,原本排在第三位的邱健以最后一枪10.0环奇迹般地上演逆转,延续“雅典神话”,以0.1环的微弱领先优势获得金牌。

美国考皮尔公司前总裁比伦提出,失败也是一种机会。若是你在一年中不曾有过失败的经历,你就未曾有勇于尝试各种应该把握的机会。

决赛第一枪,预赛排名第一的拉伊蒙德·德贝韦茨仅打出了7.7环,埃蒙斯打出9.7环超越对手成为首位。此后,埃蒙斯一直牢牢处于第一位的领先位置,在第9枪结束后,埃蒙斯领先第二名选手近4环排名首位,邱健以落后第二位的乌克兰选手0.1环排在第三位。

事实上,我们主要是从尝试和失败中学习,而不是从正确中学习。例如,超级油轮卡迪兹号在法国西北部的布列塔尼沿岸爆炸后,成千上万吨的石油污染了整个海面及沿岸,于是石油公司才对石油运输的许多安全设施重加考虑。还有,在三里岛核反应堆发生意外后,许多核反应过程和安全设施都改变了。

“静坐常思己过”,以安静的心境自查自省,才能克服意气情感的干扰,发现自己的本来面目,捕捉到平时还自以为是的过失。

6◇9◇书◇吧

玛丽一直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工作做得得心应手,一路高升;与上下级相处融洽,在纷繁的人事关系中游刃有余;生活中的大事小事,事前会做出合理安排,不出差错;多年来一直保持苗条身材,体重上下幅度精确到500克……

没有天生的傻瓜,同样没有天生的失败者和成功者。成功者之所以成功,是因为有一颗可贵的好奇心,不断尝试失败和错误,不断超越它们,直至达到成功。

经过长达14个月的调查后,博物馆实在没有找到证据证明雕像是赝品,因此高价购入。雕像入驻博物馆后,许多世界顶级的古文物专家慕名前来参观,但就在看到这座雕像后,他们都认为不是真品。这些专家并没有进行详细的检验,他们只是在看第一眼的一刹那,就感觉哪里不对,可又说不清问题究竟在哪里。

伟大的成功总是伴随着伟大的失败。数学家习惯称失败为“或然率”,科学家则称之为“实验”,我们可以称它为“经验”,从经验中学习,也意味着从错误中学习。因为如果没有前面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哪有后面的成功。

三是“被人要求”型,总感觉别人对自己有更高的期望,于是为之不断努力,这类人则容易陷入忧郁,甚至会产生自杀的想法。

疑问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错误是正确的先导,失败是通向成功的阶梯。提出了正确的问题,往往等于解决了问题的大半。正视错误,才能纠正错误;不怕失败,才能化失败为成功。

生活中我们不要害怕迷路,可怕的是,没有探路的心。失败并不可怕,只要我们怀着一颗不服输的心,勇往直前,那么胜利将不会离我们太远。只要厄运打不垮信念,希望之光就会驱散绝望之云。

想打中,先要有打不中的准备

完美主义的问题正是在于“害怕犯错”“恐惧缺憾”,害怕令人失望从而避免感到内疚,因此也是一种心理疾病。

突然,他前面的两辆赛车相撞,他迅速转动方向盘试图避开他们,终因车速太快未能成功。他撞到车道旁的墙壁上,被救出来时,手已经烧焦,鼻子也不在了。尽管他的性命保住了,可他的手萎缩得像鸡爪一样。医生告诉他:“以后,你再也不能开车了。”但他并没有灰心绝望。为了实现那个久远的梦想,他决心再一次付出努力。他接受了一系列植皮手术,不停地练习手的灵活性。他始终坚信自己的能力,并继续练习赛车。

迷路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探路的心

关于这一点,丹麦物理学家雅各布·博尔就是最好的证明。

自省是道德完善的重要方法,是治愈错误的良药,它能给我们混沌的心灵带来一缕光芒。在我们迷路时,在我们掉进了罪恶的陷阱时,在我们的灵魂遭到扭曲时,在我们自以为是沾沾自喜时,自省就像一道清泉,将思想里的浅薄、浮躁、消沉、阴险、自满、狂傲等污垢涤荡干净,重现清新、昂扬、雄浑和高雅的旋律,让生命重放异彩,生气勃勃。

自省是一次自我解剖的痛苦过程。它就像一个人拿起刀亲手割掉身上的毒瘤,需要巨大的勇气。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或许不难,但要用一颗坦诚的心灵去面对它,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懂得自省,是大智;敢于自省,则是大勇。割毒瘤可能会有难忍的疼痛,也会留下疤痕,但它却是根除病毒的唯一方法。只要“坦荡胸怀对日月”,心地光明磊落,自省的勇气就会倍增。古人云:“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这句话的意思是:君子的过错就像日食和月食,人人都看得见,但是改过之后,会得到人们更崇高的尊敬。

自省是治愈错误的一剂良药可玛丽在准备与人约会的时候却出了问题,她用两个多小时去做发型、精心化妆和仔细挑选衣服,但始终觉得不满意,最后沮丧地取消了约会,谁也没见。

在生活和工作中,出现错误和遭遇失败在所难免。

巨大的挫折可能会改变我们的生命轨迹,阻碍我们去奋斗、去成功。哈里波斯却坚持原来的梦想,用一次次失败激励自己不要放弃。他深信,失败是成功的背面,终有一天自己能把它翻过来。我们每个人都不要害怕失败,我们都有能力把失败的背面翻过来,看见成功。

现实生活中,每当出现错误时,我们通常的反应都是:“真是的,又错了,真是倒霉啊!”这就是因为我们以为自己可以逃避“倒霉”“失败”等,总是对自己心存侥幸。殊不知,错误的潜在价值对创造性思考具有很大的作用。

于是,他开始利用这个“碎花瓶理论”来恢复文物、陨石等不知其原貌的物体,给考古学和天体研究带来意想不到的作用。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