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国论
第121章国论
粮仓事件过后,又是十多天过去。这段时间里,孤星城内各旗各营与佑字营之间的龊龌明显减少。
南无伤在粮仓一事上吃了个暗亏,他对浅水清的行动也就越发地小心谨慎起来。
而后院起火,先是家族的生意接二连三的遭受打击,接着是父相门客被人暗杀,且皆出自东部,他为此忙得焦头烂额,实在也没心情再去对浅水清“特殊照顾”。
浅水清本人也严令手下不得惹是生非,他自己则每日守在营里训练战士。
止水人自从失去了三重天后,遑遑不可终日。求和的信使一波接着一波去向苍天城。
站在孤星城的城头,每日可看到这样的景象:
大匹的马队带着金银财宝驶过,一路洒金洒银,到处都有能言善辨的谋士来做说客,为止水人说情讨饶。
每次看到这种场面,浅水清就是苦笑。
浅水清差点没喷出来,他惊愕的看着碧空晴:“你是说,羽文柳最舍不得的不是他一省领土,不是他海路通商之权,不是那五百万两白银,而是他的一个女儿?”
在一,6一9?一书一.吧一看`无,一错版本%!'
难怪孤正帆明知天风人的强大,却也要兵出寒风关,与天风人硬碰一场。
说白了,秦仪的国论和战论,就是在一方面游说诸国,废弃法理主张,以德仁治理国家,一方面又主张面对强大的敌人,应当退守。让他们相信天命,相信好战必亡,而不是奋起反击。
就算是为了让止水人继续牵制天风人的发展脚步,孤正帆也没有理由不为自己捞取些好处的。
说白了,人人都在羡慕蜘蛛,可结一网而待百年。
国愈弱愈乱,止水人在天风人的重重重压下,早已各地民变不断,到处都需要部队镇压,象救火队般奔忙来去。三重天这地方虽是重关要隘,但是抱飞雪举国之兵,也只能凑出六万人。并最终随着三重天的消亡而损失一空。
抱飞雪死后,商有龙成为止水的最高统帅。他上任后下达的第一个命令,就是全军后撤,放弃大片地区,将少数兵力集中在几个主要大城市中,且多位于后方。
这件事就算掩盖了过去。
他的治国理论,其实有很多地方都是很有道理,符合当时形势需要的。这其中也包括德治天下和以农为本的治国思想。但是显然,当这本书被拿到庙堂之上,作为遑遑巨著为各国君王所重视时,其背后的意义就凸显了出来。
“原来是这样。”浅水清微微点了点头。
但是天风本国,却在严禁此书的传播,继续他们武威昌盛的理念。
想了一会,他对沐血说:“有些事情,我还搞不明白。你让人把碧空晴找来,关于孤正帆这个人,他应该了解的比较多一些。”
浅水清一时为之愕然起来。
他竟然放弃了好不容易打下来的燕南十三州开始转而后撤了吗?
难道孤正帆的出兵,就真得是那么好心为止水人解压吗?浅水清可不相信国家政治军事的行为有好心举动。
碧空晴晒笑:“这就是为什么我情愿跟着你当一个小小哨官的原因。我受够了无能的主子。哪怕是当个兵,也要跟一个有本领的人。浅将军,你可莫要让我再失望一次。”
他不象止水人,对这本书抱有偏见,也不象其他各国君主,将它捧为至宝。相反,他仔细推敲,反复琢磨,还真让他领会出不少东西来。
这样的国论,说起来有些可笑。但是谎言说了十遍,就总会有人相信。
这番话,说起来就有意思了。
“这正是我想不明白的地方。抱飞雪的联合用兵之策,其实是走得很正确的。问题是为什么惊虹人迟迟没有动静呢?他们难道就这么短视?”
对于这位老人,浅水清还是发自内心的崇敬的。
如果没有他,他甚至永远也别想有机会领大军拿下京远城。
幸好。。。自己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幸好,自己有烈狂焰的支持与帮助。
不等浅水清问他,他就继续说道:“一:惊虹人出兵之后,止水人也要跟着出兵。但有所下,皆归惊虹所有。二:割让止水人一省领土。三:止水人必须拿出五百万两白银酬军。四:开放海路通关之权。五:将羽文柳最心爱的女儿临海公主,嫁给孤正帆的儿子,孤远影。”
不要看这个数字庞大,事实上,它囊括了所有的兵员,包括地方治安部队,其他边界驻防部队和止水后方海上部队。
浅水清点点头:“听说过。这个人是天风人,少年时曾游历天下,曾经东至鍪海,西至饶云山岭,北到极地冰原,南到炎炎荒漠。他走南闯北,历经二十年时光,回来时竟又闭门读书八年不出。八年之后,他入了宫去拜见皇帝,为当时先皇所倚重,进了学书院。六年之后,他辞去官职,再度游学天下,创五经道,成为一派开山祖师,他所著的《四极游记》和《国论》成为当时天下供奉的奇书。里面除了记录四方名山大川地理形貌之外,还就各地的地理关系,民族风情,国家政策等作出过精彩描述。依他书上所说,国之民情,其源于地。不同的地理地貌,形成不同的生活习惯,从而产生各自所需的风俗与文化,并导致因此形成的种族与国家,有着徊然不同的政策与制度。他因此而做出一番治国论述,其大意就是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称天下无一法可用百年,立法之要在于顺应人心天意。”
如今,七十万的军队,真正能用来作战的不到一半。然而商有龙还是毅然决然地把这三十万的军队从各个地方撤了回来,放弃了大片需要驻守的地区。
他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这个人的嘴皮子太厉害了。
而文化战则大大不同。它或许需要几十甚至上百年的时间来体现出来,但却是笔一本万利的生意,且包赚不赔。
秦仪的一切理论,其实都是在为一个强大而长期的大一统的帝国服务,却并不适合用于一个战事频繁的战国年代里。他的好战必亡的论调虽然正确,却从不提由谁来亡,怎么才能亡。
他很希望能进一步了解一下这个人和他的两本名著。
碧空晴回答:“为了让孤正帆出兵,羽文柳被迫答应了惊虹人五个条件。”
缩紧拳头,将所有的军力凝结成一股绳,放弃一切可放弃的,收拢一切可收拢的,商有龙的表现令天风人也大吃一惊。
对此,浅水清只能深深叹息。
当时那书商吓得不轻。狗子只是轻轻一句:“此书为禁书,我就先没收了。你要是不想倒霉,就别到处张扬。”
聪明的人,会因此而想到成立立法制度,因时因地而变。但是秦仪却因此而全面否定法天下的理念。当你同意了无一法可治百年的论调后,你在很大程度上,也就会同意他所说的仁德不变,千年可用的说法了。
他要利用止水境内近百万平方公里土地的辽阔面积,尽可能的拉长对手的补给线,然后以骑兵骚扰之法,断其粮道,逼其自退。
昔日的止水大将,如今已然成为佑字营的一员小小哨官。
实际上这句话,他说得的确非常有道理。历史上也的确不会有一套法律,可以延续几百年不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