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五章自我安慰 - 镇妖司:开局被女妖逼婚 - 拉风的树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四百八十五章自我安慰

随着左千秋的脑袋落地,下方争吵的人群也一下子沉默了下来。没人看到姬尔雅是如何出手。

可所有人都知道,左千秋可是序列四的超凡者。而且走的还是偏向黑暗的血脉途径,普通学派途径的序列五,也未必能够近他身。

可姬尔雅只是淡然一句,便割掉了他的脑袋!

“禁忌物!她使用了禁忌物!”

姬顺只是抬头看了一眼,便察觉出了端倪。

“地字23号禁忌物……屠刀!”

姬顺战栗了一下。

因为这时候,他看到,皇城上空,一艘艘浮空战列舰悄然跃现。密密麻麻,占据了半边天幕。

在一,6一9?一书一.吧一看`无,一错版本%!'

说到这里,姬尔雅笑了。

“姬尔雅!你竟敢擅杀金吾卫上将军!”

传闻只有梁朝皇帝才能使用“屠刀”,如今姬尔雅轻松用了屠刀杀死左千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屠刀”,也是开国武帝认可了姬尔雅?

只是到了这时候,容不得他半点迟疑。他若有片刻的胆怯,都会让支持他的人,还有那些摇摆不定的家伙失去信心。大事必然失败。

“若不然呢?”

更激进者,已经撸起了衣袖,准备打烂姬顺的狗头!

“胡说,简直是胡说八道,这是诬蔑!这是诬陷!这是对我泼脏水!”

“呵……”

“屠刀”据说只能被梁国皇帝使用,专门用来斩杀不臣。杀的不臣者越多,屠刀的威能也就越强。

可经不住众人游说,尤其众人表示,他本文韬武略,暂时对燕国臣服不过是权宜之计。等梁国休养生息几年,厉兵秣马,便可一举反攻燕国,到时兵临燕国都城,迫使燕皇肉袒出降,一雪前耻,扬眉吐气。如此战果,乃历代先皇都不曾有过。

看到信笺上的花押和署名,姬顺神色一变。

无力地争辩了一句之后,他只得求救地往身后望去。那都是支持他的五姓七家宿老,这些人以往或直接、或间接控制了半个朝廷。

说到这里,姬尔雅的声音虽然平静,可给高台之下的众臣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

被灌了这么多迷魂汤,姬顺自然觉得自己乃梁朝数百年来难得的雄主,岂能将大好江山拱手让给姬尔雅这个丫头片子!

被姬顺称之为卢公的,自然是卢氏家主,卢朝晖。见自己被点了名,他便微微点头,对着姬尔雅朗声说道:“姬雅,你若知晓天命,便顺天应人,尊大皇子为皇帝,我等仍愿尊你为长公主,自有优待,若不然……”

姬顺一开始是拒绝的,毕竟他身上流的也是姬长歌的血,多少有点血性。

孝愍帝不能修行,可他能轻易使用“屠刀”。几次遇到超凡刺客,他都是以“屠刀”击杀对手,其中一位刺客还是序列五的兵家,而自身却没有付出任何代价。

“姬顺。”

姬尔雅这时才开口说道:“我知你权欲熏心,也清楚你谋划了什么,更知道你都跟什么人勾连在一起。甚至你许诺了他们什么,他们提出了什么条件,我都一清二楚。”

姬尔雅声音依旧平和,可姬顺却觉得浑身上下,说不出的冰冷,整个人此时如坠冰窟。

姬尔雅从龙椅上站了起来。

说到这里,姬尔雅声音里已出现杀意。

所以群臣心里,对燕国也累积了许多心理优势,看待燕国人素来都是鼻孔朝天的。

“你一定想反驳朕,以为朕是信口开河,觉得如果朕真的清楚你的谋划,为何不早早出手,将你们摁下去,而不是现在这种局面。”

许多大臣一时都恍惚起来,仿佛看到了当年一意孤行,决意要推行新政的姬长歌。

别的不说,光是这几大家族的私军,便超过十万,而且装备精良,训练有素,不是寻常州郡兵马能够对付。哪怕对上梁国精锐主力,也不是没有一战之力。

洛长阳便很快呈现了一叠书信。

“若不然……兵戈一起,不只你命陨此处,就连大梁城恐怕也……”

皇帝成了燕国人的儿皇帝,那么他们这些大臣算什么,算灰孙子吗?

士可杀不可辱!

他们可不只是读书人,能够出席这样场合的大臣,都是觉醒了文气,走上了超凡之路的超凡者,或许打架、战斗不行,可秉持的超凡力量却是不低。

卢朝晖忽然便说不下去,眼中还浮现一丝迷惑,不解,甚至是恐惧之色。

念及于此,姬顺咬牙说道:“他就算有所冒犯,自有国法制裁,你凭什么直接动手斩杀,你可知道,他为大梁国立下了多少汗马功劳?今日一言不合你便杀了他,若你真当了皇帝,明日有大臣忤逆你心意,岂不是也要杀?这皇帝,怎么能落在你这等残忍嗜杀,倒行逆施的女流之辈手中?”

姬顺求救般对着身后一名老者说道:“到了这时候了,你们还想着什么都不做吗?”

注意到周围的大臣看他目光阴森之后,姬顺也意识到自己的处境,似乎没有想象中那么好,于是极力辩解。

“你愿意媾和,甚至愿意割让四道之地,甚至……你愿意当儿皇帝!”

“五姓七家,你向他们许诺,废除父皇三十多年的心血,推翻新政制度,一切恢复旧制。甚至连科举都要废掉,恢复举荐。”姬顺的行为,是对他们最赤裸的羞辱。

然而……姬顺为了皇位,竟然奴颜婢膝,主动写信跟燕国媾和,甚至不惜降低辈分,称儿皇帝!

所以无数年来,超凡者对“屠刀”的威力极限和使用条件,反噬力量,都有着浓厚的兴趣。

“卢公……”

在朝廷新政的压力之下,这些树大根深的世家不愿坐以待毙,纷纷抛售了田产,将家族私军和财富转移到了燕国和荆楚,甚至塞外,保存了大部分力量。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