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唐灭突厥之战
第124章唐灭突厥之战
武德九年八月,唐太宗刚刚登基。突厥颉利可汗乘唐朝皇帝更替之机,遂率十几万精锐骑兵再次进犯泾州。
并长驱直入,兵临渭水便桥之北,不断派精骑挑战,还派其心腹执失思力入朝,以观察虚实。
突厥二十万雄兵,列阵于渭水北岸,旌旗飘飘数十里!长安城中兵力不过数万,突厥兵峰之盛,让整个长安都人心惶惶。
李世民设疑兵之计,亲率高士廉、房玄龄等六骑至渭水边,隔渭水与颉利对话,指责颉利负约。
此时城中唐军倾巢而出,列于李世民身后,颉利可汗见唐军军容鼎盛,又收到消息,李靖率领大军已经到了自己的侧后方,准备断自己的退路!
于是颉利就有了退意,李世民抓住时机,与颉利可汗杀白马在渭桥订下盟约,唐朝赠给突厥金银财物,突厥送给唐朝献马三千匹、羊万口。
史称:“渭水之盟”!
……
宋高宗赵构:“送点钱就能换来和平,还有什么是比这个更划得来的买卖!”
唐军的铠甲早已被霜雪打透,冷风直浸骨髓,但是他们的内心却异常的燥热,只有五个字在猛烈的燃烧——报渭水之仇!
在一,6一9?一书一.吧一看`无,一错版本%!'
……
而中原王朝这边经过一个冬天的休养生息,正好马肥人壮,力气十足!
此时,颉利可汗的汗帐就在定襄,有他的精兵数万守卫。
……
当年汉破匈奴,就是用的这种办法!后人照着走即可!
但是!凡事都有例外,李靖,就将进攻的日期,很神奇的选在了公元630年的冬天!
看着颉利逃跑,李靖并没有马上去追,而是玩起了间谍战。
老妖婆:“这可真便宜,比那八国联军要的可少多了。”
……
李靖看到突厥这种情况,就准备赌一把大的,当天夜里,寒冷的北风刮得更加猛烈,吹在人的脸上就像刀割一样。
始皇帝:“一个晚上奔袭两百里,还能够击破敌军,这李靖不错!”
但是,曲曲折折的山路上,三千名由李靖精挑细选的精锐骑兵,却在向着200多里外的突厥牙帐定襄城一路狂奔。
渭水之盟虽然不算什么屈辱性的条约,但是李世民却认为这是个奇耻大辱,发誓要复仇!
此后经过三年的休养生息,李世民不断剪除突厥的羽翼!
被中原王朝这么连续折腾几年,再强大的国力也得衰落下去。
几天之后,李靖便策反了颉利的心腹大将康苏,让他带着隋炀帝的萧皇后和孙子杨政道,跑到定襄城投降了唐朝。
要立非常之功,必行非常之事!如果颉利没有任何防备,唐军必然大胜。
6◇9◇书◇吧
汉武帝刘彻:“为啥选在冬天?粮草怎么办?马也没力啊?朕的大汉总结出来的对付匈奴的办法,为何不用?”
……幸运的是,这3000人拖着疲惫不堪的身躯,到达定襄城后,颉利可汗却对战场形势做出了严重错误的判断!
颉利可汗对他的手下说:“兵不倾国来,靖敢提孤军至此?”
中原王朝打游牧民族一般都会选择春天出击,因为经过漫长的冬季,游牧民族的战马早已是马瘦毛长,战斗力会急剧下降!而且春天正是牛、马、羊生育的季节。
他任命李靖为定襄道行军总管,并全权节制另外四路总管,从五路进击突厥!
这是一场极其冒险的军事行动,因为骑兵突袭的极限就是200多里。
贞观四年,正月初一,这位已经60岁的李靖刚率领大军,冒着冰雪严寒,从马邑悄悄的来到了距离定襄城200多里处的恶阳岭。
即便这3000骑兵能够准时到达战场,他们的战斗力也会急剧下降。
视频还在继续。
看到心腹投降,颉利一下子就蒙了,看来谁也不能相信了。
刘彻:“这种奔袭战术,与朕的冠军侯如出一辙,要的就是一个快字!”
王翦:“兵法有云:五十里而争利,则蹶上将军,其法半至。这李靖奔袭两百里,竟然无一人掉队,统军之能,可见一斑!”
如果突厥军早有防备或顽强抵抗,唐军必然会全军覆没!
李牧:“这李靖是在用险啊,寒冬腊月,冰天雪地,突厥人马困乏,唐军也是一样啊!虽然出其不意,但是稍有闪失,大事必败!”
这时候大军杀过去,游牧民族一来没有时间接生,二来在逃跑的路上,怀孕的牛、马、羊还非常容易大流产。
后唐庄宗李存瑁:“朕当年面对后汉和契丹的两面夹击,奔袭千里直扑汴州!逼的梁末帝自杀!就是学的李卫公!”
颉利可汗残暴无比,手下薛延陀部落起兵反抗突厥,击败了突厥的征讨军,颉利威信大失!
李世民觉得时机已到,决定北伐突厥以雪“渭水之耻”。
终于,李世民等来了复仇的机会!贞观三年,突厥遭遇白灾,无数牛羊冻死,国力大减。
他认为李靖之所以敢率兵攻过来,必然是带来了大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