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岁年身世
山下的风光和山上截然不同,田野间,农舍错落有致,炊烟袅袅升起,与蓝天白云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和谐宁静的画面。
微风拂过,稻田里荡起层层绿色的波浪,宛如大海的波涛在轻轻摇曳。
作物在微风中轻轻摩挲,发出沙沙的声响,夹杂着一群人交谈甚欢的笑声。
“此次下山途经我老家稞川,各位可一定要去我家尝尝我们当地的特色涮锅子。”
在前面打头阵的小五热情地招呼着,来到了一处宽敞的官道上,到了这里之后,老牛嚒嚒叫了两声,甩着尾巴就不再动了。
“好了,沿着这条路走下去不远就是驿站,在那里可以租马夫的车,岁年小师弟快下来。”
小五招呼着把迷迷糊糊犯困的岁年抱了下来。
“嗯...我不走,我不要回家...”
岁年晕晕乎乎地念叨着,睡得正香。
几位同门互相对视了眼,无奈地笑了笑,就安排轮换着背起小岁年继续出发。
老牛低头嚼了几口草,又像道别一般抬起头哞了一声,甩着尾巴转身离开。
几人走在宽敞的大道上,身边不时有马车驶过,也有些同样赶路的行人。
看着岁年还带些红润的眼角,之前怕岁年更舍不得走,几个同门一路也没哄他,但真看见他这小可怜的模样,便也忍不住开始感慨。
“没想到小师弟一晃眼长这么大了。”
“是呀,我记着他刚来的时候,瘦巴巴的,虚弱得连床都下不了。”
“现在看也还是瘦巴巴的呢。”
一位小师姐说着还怜惜地掐了一把岁年略有些婴儿肥的小脸。
“没事的,岁年可是富贵人家的孩子,回去后自然吃穿不愁,到时候说不定还会胖成个小球呢~”
“那也说不一定,这么小的孩子,说丢在书院就丢在书院了,谁知道他们待岁年怎么样?”
听到这里,一直沉默不语的柳乐妤也略有些担心地看向岁年、
她还记得第一次见岁年那天,一群奴仆打扮的人在山脚下,面对师父切身恳求。
“我家王爷实在也是没有办法了,孩子还小,有没娘亲,王爷随军,实在是无人照看。”
师父冷哼一声,并没有买账。
“你家王爷那么大的家产基业还照顾不了一个小孩?我怎么听说是你家王爷戍边在即,也不忘忙着娶个娇妻。”
“这...不瞒院长您,这孩子归根结底是个庶子,王爷此去戍边,得赶紧为家里留个血脉,这才结了当今皇上胞兄,宁亲王的长女顺德公主这门亲事。”
老仆支支吾吾的解释着,一脸为难的说:
“这...新王妃的身份尊贵,不得怠慢,这孩子呆在那里不合适。”
“我与你家王爷只不过是读了几年书,何须费尽心思送过来。”
师父此时更是不悦,顺便打量了一眼那个襁褓中的孩子。
“这孩子看着进气长出气短的,莫不是想丢在我这出了什么好歹再来算在我头上吧!”
老仆见师父态度松动,连忙补充道:
“正是有过这珍贵的同窗之谊,王爷才放心将孩子托付给您的!”
“对了!王爷亲自写了文书,这孩子在这斛山书院,是死是活皆是天命,院长还请放心!”
师父看着那人掏出来的信笺,脸上满是复杂的神情,也不再和那人争论,信笺也没接,转头就走了。
老奴见她不再说什么反对的话,这才喜笑颜开,将孩子一把塞给了一边的柳乐妤,连带着那封信笺和一个鼓鼓囊囊的钱袋子。
上山后,师父没看那信,也没有过问那孩子,柳乐妤则是立即将它带到了医庐。
一群同门手忙脚乱地给孩子医治,这才保下来他一条命。
就连岁年这个名字,也是几个人无聊时一起抓阄取出来的。
“师姐,前面就是驿站了!”
小五的声音传来,将柳乐妤从记忆唤回。
她这才发现已经走了很久,而一边师弟背上的岁年鼻涕不知道什么时候又淌了出来,正和着口水淌在师弟的衣服上。
“唉。”
柳乐妤摇了摇头,掏出素净的手帕,熟练地替他擦干净脸蛋。
与此同时也想到了梦里出现的小姑娘苏福儿,那丫头也是很虚弱,也不知道她现在的处境如何了...
希望这次下山,能打听到点苏福儿的情况。
............
正在城墙脚下的苏福儿被福儿娘轻轻唤醒,此时烈日已经在头顶,晒得她睁不开眼。
“福儿,那边在施粥了,我们快过去排队。”
福儿娘拉起苏福儿,指向城墙角之前烧水的地方,此刻早已排起了长长的队伍。
苏福儿摸着怀里刚从空间里带出来的糕点,再看向一边的包袱。